逐鹿广发证券之:攻防激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 09:32 《财经》杂志 | |||||||||||||||||||||||||||||||||||||||||||||||||||
攻防激战 在辽宁成大和吉林敖东的强力支撑下,处于守势的广发证券管理层也频频出击。 9月10日,吉富公司从广发证券股东云大科技(600181)手中购得3.83%的股份;五天后,另一名股东梅雁股份(600868)也发布公告,将其所持广发证券8.4%的股份全部转让给吉富公司。 两笔交易总计近3亿元,正耗尽了吉富公司现有的全部资金。不过,吉富公司以总持股12.23%的实力,跃居广发证券第四大股东。此时,倘加上辽宁成大、吉林敖东所持股份,则广发“铁三角”持股已逾50%,构成绝对控股地位。 形势对于中信证券已相当严峻。另一家重量级的股东中山公用仍在观望。9月15日下午,中山公用办公室主任在接受《财经》电话采访时表示,“我们的股份卖不卖,卖给谁,现在还没定,董事会也还没开。”曾为广发证券第二大股东的中山公用持该公司3亿股,占总股本15%。 与此同时,随着梅雁股份与吉富公司签订转让协议,中信证券有望收购者仅余香江集团、珠江投资两家,而二者持股总额不过16.17%。 此外,中信证券与广发管理层的恶战,也在众多小股东中展开。这些小股东包括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13%)、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72%)、神州学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0.4%)、深圳康达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0.32%)等等。 上述小股东在接受《财经》电话采访时,均承认中信证券与吉富公司都曾与其接触。多数人表示尚在观望,而深圳康达尔公司则表示,他们比较属意吉富公司,因为吉富公司愿意溢价收购。 中信证券在收购初期,一直对外坚称其价格不可能超过1.16元的净资产价,事实上与吉富公司出价相当。然而,在市场一致认为其大势已去之时,中信证券于9月17日抛出了杀手锏:要约收购。其用意极为明显:以价格取胜。中信证券资金实力雄厚,与凭员工集资实现收购的吉富公司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收购战中还出现了一段插曲。据9月11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称,上海警方日前破获的一起据称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诈骗案”,与广发证券有所牵连。从去年始,上海农村信用联社在广发证券上海复兴路营业部托管了7.6 亿元国债,但该笔资金被一名叫做施晓刚的不明身份人员用以国债回购出资金,转在一百多个A股账户中使用,造成数亿窟窿。目前涉案人员已被逮捕,并于8月25日开过一次庭。然而由于目前尚不能确定施晓刚是否广发证券的员工,因而相关损失是否由广发证券负责尚不能定性。据广发证券相关人士向《财经》表示,广发证券的资金曾一度被冻结,但目前已获解冻。广发证券亦否认施晓刚系该公司正式人员。 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双方的争夺仍在继续。从表面来看,目前即使中信证券收齐余下的股份,也不足以达到控股的目的。但变数仍在。因为吉富公司此前与云大科技、梅雁股份仅达成协议,并未完成过户手续,交易本身仍有可能生变;而且,吉富公司本身是否具备证券公司股份受让资格,也有待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才能生效。 还有分析认为,中信证券要约收购的报价,对于“铁三角”之一的吉林敖东可能也有震撼力。因为,后者毕竟是一家上市公司,在理论上,股东利益仍然高于一切。而广发证券在其中的利益纠葛相较辽宁成大要为少。 很可能,中信证券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自信,才并未在收购战初期与吉富公司力拼价格。据悉,当初吉富与云大科技签订协议之前,中信证券曾先期与云大科技达成转让意向。两家均以净资产价格出价,不过吉富公司的付款方式更为直接,全额付清了现金,而中信证券给出的条件则是先付3800万元预付款。云大遂选择了吉富公司。 由是, 9月16日吉林敖东的增持公告可能是关键一步,促使中信证券的收购策略更为积极。因为此时,“铁三角”显示出绝对控股之势,不甘被动的中信证券遂启动了价格战,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收购战已经刺刀见红。中信证券掷出了更多的现金,而对于广发证券管理层来说,取胜的关键因素有两项:其一,保住已有的协议;其二,获得受让资格,即使现有卖主不移情中信,广发证券员工集资成立的吉富公司是否有资格受让相应股份,仍然需要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这在中国证券业还未有过先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