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信托资金该不该止步股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11:44 中国经济时报

  上海银监局以及证监会近日下发通知对基金进行约束,可视作政府层面对股市风险的“预警”。在上证指数站上历史高位的时候,投资者应理性地从此类间接的信号中,把握自己对市场判断的度

  记者视角-本报记者 张炜

  就在股市冲破历史高点的时候,有关信托资金该不该继续“征战”股市的争议,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某种角度说,这不仅是信托业所关心的,也让股市投资者非常敏感。

  上周初,沪上信托公司传出消息称,上海银监局口头传达相关通知,暂停接受新的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发行申请。到了周末,上海银监局向媒体发出统发稿称,近日,为了促进信托投资公司有价证券信托业务的规范发展,上海银监局组织了对信托公司有价证券业务的现场检查,并及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规范,对有关信托公司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的要求。在规范的同时,此类业务仍在有序开展。上海银监局分析人士还表示,“监管部门不会对市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而是通过维持市场秩序和净化市场环境,给予信托公司更多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不过,上海银监局并没有否认一度暂停审批新的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本周一的消息称,上海银监局将有条件地恢复证券投资类信托计划的推介,前提是信托公司必须投入占信托发行规模5%的自有资金,参与其向自然人推介的证券投资信托计划。这就是说,监管部门要求信托公司不能只顾发行,而是在把自己“捆绑”上的前提下谨慎行事。

  信托资金进入股市被亮红灯,之所以受到关注,还是与目前的股市高位有关。倘若上证指数不是突破了2245点,而只是1500点左右,上海银监局或许不会进行所谓不是干预的“干预”。其实,信托资金投资股市,对个人投资者而言风险很小,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基金。信托资金投资股市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新股申购,另一种是投资二级市场。受到“干预”的主要是后一种,在操作上,个人投资者享有从投资回报中优先受偿的权利,且收益由机构投资者参与的一般受益人提供保障。换言之,哪怕炒股亏了,个人投资者还是有稳定的预期收益;即便赚了丰厚的利润,个人投资者也仅仅获得事先敲定的4.5%至5%左右的年收益率。对于这样一种结构化产品,似乎可以放手让信托公司在股市高位发行,反正风险由一般受益人身份的机构投资者“兜着”。但信托业内人士提醒,在股市相当高位的情况下,继续大量发行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存在较大的隐患。

  也是在上周末,用益信托工作室公布的上月国内信托产品统计显示,原来拉动信托市场的三驾马车(金融、

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只剩下了金融这一驾。业内专家李旸称,金融类信托产品虽占据主导地位,但产品雷同,“技术含量”缺乏,加上金融市场复杂变化,尤其是证券市场的高风险性,有理由对金融类信托产品的未来发展,和在
理财
市场上的吸引力产生担忧。特别是在股市暴涨的时刻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发挥信托制度的优势,不断创新产品。

  看来,信托业内人士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如今受

银监会“54号文件”的影响,房地产信托已几乎走向消失。如果金融类信托再玩得过火的话,信托公司靠什么维持市场繁荣?更何况信托市场本就挣扎在边缘化的困境中。

  银监局不是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但上海银监局的“干预”还是受到或多或少的关注。有市场人士称,上海银监局的做法以及证监会近日下发通知对基金进行约束,都可视作政府层面对股市风险的“预警”。在上证指数站上历史高位的时候,管理层绝对不能跟着股评人士一起唱赞歌。虽说股市调整不会损害个人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信托产品的收益,各信托产品还设计了止损机制,但信托业毕竟已再也经不起大风波的折腾。在股市历史高位,让证券投资信托产品继续“大跃进”,很可能留下隐患。

  当然,大部分投资者不会在乎上海银监局的“干预”,在他们看来,还是要用指数说话。沪深股市本周一再次出现大涨,沪市又轻松越过2300点,就是最好的市场强弱依据。更何况信托资金虽每个计划有亿元左右规模,但在如今的市场中比重有限。只有那些理性的投资者会从此类间接的信号中,把握自己对市场判断的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