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强:请吴敬琏教授用准概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14:58 证券导报 | |||||||||||
特约撰稿 韩强 最近,吴敬琏教授与《金陵晚报》记者的谈话引起各方议论,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水皮撰文《吴敬琏代表了谁的利益?》,对吴敬琏代表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表示了质疑;另一方面,瑞磬在人民网刊文《为什么听话要听音吴敬琏说的是诤言》,为吴敬琏辩护,称其主要是站在宏观和战略角度考虑股改问题。
我认为吴教授只是一位经济学家,他所说的三个观点,使用了含糊其词的概念。 第一,证监会已经把股权分置改革的决定权交给了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处于优势地位,当然可以要求更多的补偿。但这样的结果对于非流通股股东,是不是公平。 此次解决“股权分置”使用的是分类表决机制。因为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占60%以上,过去无论怎样表决,大股东的提议都可以通过,被称为一股独大。吴教授过去也是反对“一股独大”的,特别是反对国企股的一股独大,这次突然来了个急转弯,说“流通股股东处于优势地位”,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分类表决机制并没有剥夺非流通股股东的表决权,他们仍然是多数,只不过加上一个流通股要有三分之二同意。 在股改的现实中,股民根本没有参与提案的基本权利,这与《证券法》《公司法》中“重大事项必须由股东大会决定”不符。现实中是公司大股东、保荐人、基金事先商量好了提案,然后股民才有表决权,除了表决权,股民一无所有。而吴敬琏却说流通股股东权力过大,不公平。也许他没有买过股票,根本不了解股民所处的地位。 2001年他曾经说:人啊!我是爱你们的!表示要为中小投资者说话。但是他没有行动。作为中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他对中石化A股发行价格远远高于当时其H股在香港二级市场的价格,置若罔闻。虽然他曾经担任过几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却从来没有见过他为投资者说话。 第二,“非流通股东最终是谁呢,是全体人民。”这又是混淆了概念,现在A股市场主体既有民营的,也有国有的。民营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是发起人的,不是全体人民的,如果说非流通股是全体人民的,那么民企的大股东愿意吗?这岂不成了剥夺私人财产吗?这符合法律吗?吴教授历来是支持民企的,现在突然说,“非流通股东最终是谁呢,是全体人民”,这不是与民企上市公司唱对台戏吗?所以只能说国有控股公司的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是全体人民的。此外,还有一些法人股已经被民企购买,也是购买者私人的。 吴教授实际是把13亿人民与3900万(按深沪股市双向开户计算)股民对立起来,3900万股民涉及1亿多人,难道这1亿多人就不是人民了吗?从法理上说,3900万股民是双重股东,他们既是自己所持股票的股东,也是国有非流通股的股东,国有资产也有他们一份。 第三,1000点不能托市。现在的1000点相当于1995年的多少点呢?平均股价早已经跌到了当时的526点,股市如此低迷,与当前的宏观经济极不相衬,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难道就不能救市吗? 1792年,美国遭遇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股灾,投机者损失了约50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纽约房地产的总值,当时财政部动用了几十万的财政资金收购联邦证券对市场给予支持,避免了真正的公共性灾难。 1929年,美国股市发生危机,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结果出现了金融危机,甚至波及全世界。1987年,亨特兄弟囤积白银造成高达10亿美元损失,引起金融动荡,美联储联合各大银行出手,在宣布了对亨特兄弟的债务重组之后,第二天道琼斯直线回升。华尔街迅速恢复正常,成功避免了一次全美金融系统的大灾难。2002年由于一些大公司的造假,引起了华尔街股市的诚信危机,结果美国总统布什出来讲话,希望通过150名顶级CEO来传达当局的声音:“振作起来,重建信心”。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特区政府也有过救市行动,事后得到国际金融界的好评。现在的A股市场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某些政策有偏差,只要适当调整,就可以改变被动局面,所以,我不主张用资金救市,而且是认为应该调查政策,从长远上说应该建立诚信机制。 (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