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权证动态 > 权证频道 > 正文
 

券商踏进权证创设陷阱 基金窥伺保值机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14:23 21世纪经济报道

券商踏进权证创设陷阱基金窥伺保值机会

  见习记者  简俊东

  深圳报道

  改变来得既突然又在预料之中。

  3月2日,招行CMP1(580997)上市,保荐人测算的招行权证开盘参考价为0.436元,当天招行权证收盘价为0.577元,仅上涨32.34%,没达到1.261元的当日涨停价。权证上市首日涨停神话被打破。

  3月7日,对权证的打压力量更加猛烈。沪场JTP1(580996)上市,开盘价仅为1.98元,收于1.906元,全天价格未能突破其2.252元的开盘参考价,沪场权证成为首只上市首日即跌破开盘参考价的权证。沪场权证是在A股市场上市的第10只权证。

  在沪场权证上市的同一天,5家券商创设的招行权证上市。国泰君安新产品开发部黄文卿认为,近期上市的三只权证价值已经出现明显低估。券商选择这时候创设,令人费解。

  而公开信息也显示,此前一直远离权证的基金开始选择长期持有估值偏低的权证。

  权证价值回归

  “沪场JTP1跌破上市参考价,这完全在我预料之外。”3月7日晚,一位券商市场研究员告诉记者。

  沪场权证上市之后难以冲高,之前已有迹可寻。在沪场权证上市之前几天,基本上整个权证板块都是一路下滑。

  招商

证券基金和衍生金融工具研究员季伟认为,权证板块下跌是必然趋势:首先权证的扩容不可避免。近日就有招行权证、华菱权证沪场权证三只权证上市,而从香港市场的经验看,权证扩容带来的必然是隐含波动率的降低,权证价格随之走低。

  此外,正股未来走势的预期也对权证造成打压。季伟说,以招行为例,很多研究分析认为,G招行未来价格不会低于6块钱,在大家一致看多的情况下,招行认沽权证高估也是不可能的。

  现阶段宝钢权证、

鞍钢权证等认购权证还存在高估,而华菱、招行等几个新上市的认沽权证的低估已经很明显,季伟说。

  券商踏入创设陷阱

  虽然招行权证已经被认为是“废纸一张”,但是依然吸引了券商进行创设。

  3月7日,上海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东方证券、国元证券等5家券商向上交所申请创设的9100万份招行认沽权证上市。

  券商创设权证的获利模式是高位卖出创设的权证,然后等到低位回购相应数量的权证注销,券商的利润来自其中的差额,其获利的首要条件是权证价格存在虚高。

  但是为什么在招行权证已经处于低位时依然选择创设?

  国泰君安新产品开发部研究员黄文卿认为,这有两种可能,一是通过创设把招行权证的价格打下去,然后在低位再捡回来;第二种可能则是对正股价格有方向性判断。券商研究认为正股的价格短时间会大幅上涨。招行认沽权证会因此而继续下调,“第二种可能比较大”。

  黄文卿算了一下,按照相关要求,券商要创设招行权证,首先要压大笔的履约担保资金在交易所,如果券商一直没有机会回购权证,那么这些押金钱一直没有收回来,如果一直压18个月,按照每年5%的券商的融资成本计算,就算招行权证18个月后真的一文不值,那么券商每一份权证也才赚5毛钱左右,还不够支付利息。与此同时创设券商还要冒招行权证价格上扬的风险。收益和风险非常不成比例。所以唯一的解析是“券商研究认为正股的价格短时间会大幅上涨,券商可以趁机撤出”。

  但是黄文卿似乎把券商想得过于精明。

  一位参与招行权证创设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券商之所以创设招行权证,主要是判断失误。

  他告诉记者,“我们设计产品的时候也没有预料到会跌得这么厉害,报批之前我们认为招行权证会有高位出现。但是上海机场上市之后,我们知道市场并不是我们预期那样了。从现在情况看,创设权证已经进入微利时代。”

  基金借权证保值

  与创设权证的券商欲哭无泪相比,基金已经开始介入权证。

  从3月2日华菱权证上市开始至记者截稿时止,深交所公布的持有权证数量达到或超过可流通数量5%的持有人名单中,南方稳健成长证券投资基金位列其中——这是首次有基金长期大比例持有权证。

  季伟认为:“南方稳健基金长期持有华菱权证,应该是出于保本的考虑。据我了解,南方基金前一段时间已经开始考虑怎样运用权证来进行保本,现在看来他们已经开始实施。”

  南方基金去年4季报显示,华菱管线是其第一大重仓股,占其基金净值的7.73%。

  季伟同时认为,南方稳健选择这个时候持有,这也和权证价值回归到合理水平有关。因为作保本首先要考虑这个东西贵不贵。而华菱是一个很好的价内权证,同时它的溢价水平不高,隐含波动率很低,作保本是很合适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