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扇贝消失疑因海水升温 分析报告2月4日前形成 |新京报财讯
彭彬
新京报快讯(记者彭彬)2月2日早间,獐子岛披露,公司海洋牧场研究中心专家等人员正在分析可能造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报告预计2月4日前能够基本形成。此前2017年度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年终总结和考评会议指出,公司所在海域高温期提前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和径流骤减导致海区饵料生物数量显著下降。而相关论文研究表明,高温会导致扇贝死亡。
獐子岛公告显示,根据1月31日修订的《2017年度消耗性生物资产盘点计划》,底播虾夷扇贝盘点点位数由原定的131个增加至不低于280个,2018年2月1日的盘点船只由最初1条增加至6条,盘点人员由8人增加至76人,其中会计师6人。截至2月1日已累计盘点263个点位。
此外,獐子岛该披露, 2017年度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年终总结和考评会议于2018年1月30日-2月1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对我国黄海及渤海贝类养殖产业发生的局部规模死亡、贝体消瘦和产量下降等产业问题展开研讨,其中指出獐子岛所在辽宁长海县海域所在区域、庄河市等产业问题较严峻。专家认为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局部环境异常,高温期提前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和径流骤减导致海区饵料生物数量显著下降;二是竞争性品种盲目扩张,养殖规模过大;三是贝类养殖苗种高度依赖异地输入,易形成环境应激;四是养殖模式粗放单一,缺乏应对环境突变等问题的预警机制。
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发布的一篇论文显示,虾夷扇贝是一种重要的冷水性经济贝类之一,温度过高会导致虾夷扇贝死亡。
据论文,虾夷扇贝自然分布区域位于西北太平洋,在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均有大规模的人工养殖。目前虾夷扇贝的养殖方式主要包括浮筏养殖和底播养殖。底播养殖由于不需要额外的养殖设施,可以减少养殖成本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在中国,獐子岛海区是虾夷扇贝底播养殖的主要区域。
论文作者通过与獐子岛公司合作,在獐子岛海洋牧场选择4个站位进行影响底播虾夷扇贝适合度性状环境因子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底播虾夷扇贝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6月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6月至12月的生长速度。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海水温度等环境因子严重影响了底播虾夷扇贝的生长、存活、性腺指数、肥满度等生产性能。
论文还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虾夷扇贝对高温刺激反应情况。结果显示,高温导致虾夷扇贝心跳紊乱以及心输出量的减少,进而减少血淋巴对机体的供氧能力,导致扇贝死亡。
论文称,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建议虾夷扇贝底播场地应该选择建在温度偏低的地区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性腺指数,选择悬浮性颗粒物含量较低的地区,以提高壳长生长率、重量生长率以及性腺指数,选择颗粒性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地区,以提高底播虾夷扇贝的肥满度。
新京报记者查询发现,獐子岛此前并未在公告披露过海水升温。而公司在海水监测方面大手笔投入。其中在2013年年报中披露,公司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了海域环境监控能力。在随后2014年年报中,獐子岛称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研究与控制,成立海洋牧场研究中心,每年投资不少于1000万元。
“公司对专家指出的竞争性品种盲目扩张,养殖规模过大等二、三、四条原因也从未披露,信息披露存在瑕疵。”一市场人士指出。
此前,有獐子岛捕捞船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去年11月,就曾发现扇贝大规模死亡。
獐子岛称,基于相关海洋研究专业机构近年在北黄海的环境监测数据、产业调研情况及公司海洋生物研发中心浮标、潜标月度例行调查等数据,公司海洋牧场研究中心专家等人员正在分析可能造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报告预计2月4日前能够基本形成。公司将不晚于2018年2月5日(星期一)披露盘点结果并复牌。
编辑:李凡宗
责任编辑:陈靖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