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消息,獐子岛开盘打开跌停,截止发稿,股价报4.57元,最新总市值为32.50亿元。[详情]
2月7日消息,獐子岛今日开盘再次跌停,这已是其复牌之后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截止发稿,股价报5.63元,目前公司总市值为40.04亿元。[详情]
獐子岛2月6日晚公告,收到深交所关注函,并回复该关注函。关注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截至2018年1月才发现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称,根据春秋季抽测结果,在2017年春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中未发现存在减值风险是合理的,后续公司将加大对养殖海域的监测力度。[详情]
“复牌后獐子岛不排除跌停的可能,因为近期整体市场都处于较为负面的情绪中。”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在獐子岛停牌期间,目前除了要做好信息披露以及投资者关系等工作外,还要做好业务恢复工作。经济学家宋清辉判断,獐子岛坑惨了股民,估计复牌后最少有三个跌停。[详情]
獐子岛并非不知晓养殖过量的危害,相反,养殖容量作为风险因素自2010年起被獐子岛多次提及。在2014年年报中,獐子岛还第一次将养殖容量列在重大风险提示中,并以请专家对其海洋牧场局部及整体做动态养殖容量评估,由专注“养殖技术”向重视“产前规划”转变作为对策。[详情]
十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多位獐子岛本地居民提到,这些年虾夷扇贝的产量并不如意,但养殖仍是上市公司主业,也属于核心业绩来源。记者注意到,獐子岛(002069)2008年度底播虾夷扇贝亩产为73.47公斤,但2018年2月5日显示的盘点结果,有20多万亩的亩产预计是0.49公斤。同时,獐子岛虾夷扇贝的毛利率在2010年达到顶峰后,便呈现梯度下降趋势至今。[详情]
獐子岛披露,底播虾夷扇贝盘点的点位数由原定的131个增加至不低于280个,2018年2月1日的盘点船只由最初的1条增加至6条。截至2月1日已累计盘点263个点位。[详情]
此前2017年度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年终总结和考评会议指出,公司所在海域高温期提前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和径流骤减导致海区饵料生物数量显著下降。而相关论文研究表明,高温会导致扇贝死亡。[详情]
但是在獐子岛公布的2017年三季度报中,花中富已经消失在十大股东名单之中了,据獐子岛两年来的股价趋势来看,这位此前相当厉害的散户似乎折戟獐子岛。[详情]
公司进行的盘点及减值测试相关工作主要为:成立灾害应对工作小组。保障存货盘点及原因分析工作快速推进,明确后续每天的对外信息发布机制。[详情]
獐子岛(002069,SZ)连发三篇公告,分别代表扇贝“又跑了”、业绩由预盈变预亏了,以及公司回应深交所对控股股东遭检察院公诉的问询。[详情]
2017年净利润最多预亏7.2亿;二股东合计减持199.85万股,獐子岛船员称去年11月扇贝曾出现大规模死亡。[详情]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可能对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或核销处理,相关金额将全部计入2017年度,预计可能导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亏损。[详情]
能把一个地名变成驰名品牌和上市公司简称的人不多,吴厚刚是其中之一。作为地名的獐子岛,属于中国八大群岛之一——长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位于大连市东65海里的黄海深处,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岛上生活着约15000名常住居民。獐子岛有先天的地理优势——位处北纬39度,水温适宜,海流急劲,海水自净化能力强,浮游植物丰富,是世界公认的适宜海珍品生存的海域。[详情]
獐子岛再次发布公告,公司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2017年净利润最多亏损7.2亿元。[详情]
这意味着,在“獐子岛冷水团事件”发生之前,獐子岛的控股股东已经减持套现,此事件一直被监管层关注,并于近期被提起公诉。[详情]
如果说养蛙游戏只是让你感到牵挂,那么上市公司獐子岛30日晚间发布的一则预亏5亿元的公告,则是上演了现实版的“旅行青蛙”,并让公司的4.2万名股东可能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详情]
很多公司业绩天雷滚滚,媒体也疯狂吐槽。而当我看到獐子岛(SZ:002069)的时候,我有几句话不吐不快。[详情]
知情人士称,2017年11月份已发现扇贝大面积死亡,但獐子岛迟迟未对外披露。而在未披露重大内幕信息前,獐子岛高管参与的持股基金却提前减持200万股。关于扇贝死亡的原因,官方目前没有在任何途径发布说明。[详情]
且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0月公司公布的情况还是一切正常将盈利近亿,此后还出现股东及相关基金减持行为,近期才公布存货异常巨亏近7亿,这样的信息披露问题明显,监管部门应严格核查。[详情]
上述审计师对称,海产品是属于生物性资产里面最为特别的一部分,肉眼不能看到,所以也是最容易舞弊的重点行业。从目前这家公司的情况来看,可以说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一定漏洞,具体为何会出现存货跌价,是否存在恶意欺瞒,需要通过现场调查才能知道。[详情]
一位专业会计师告诉记者,如果扣除所得税影响,此次计提的存货减值数额,可能高达7亿至10亿,甚至可能更高,减值幅度堪比2014年年末獐子岛发生的“十亿扇贝”走失事件。[详情]
2017年中报披露,獐子岛以178806亩海域使用权(评估价值80463万元)及养殖产品(11801万枚虾夷扇贝)作为抵押物,取得银团(中国农业银行大连长海支行、中国工商银行大连普兰店支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长期借款3亿元。[详情]
在沉沉夜幕笼罩下,獐子岛“扇贝跑了”的黑天鹅又飞回来了。估计獐子岛的投资者被扇贝跑了、游回、再跑了的“扇贝游走”,折腾得如在云雾之中。[详情]
大连证监局也将进场进行核查,交易所要求獐子岛在2月7日前对问询函进行答复,公司股票将于2月5日(下周一)复牌。[详情]
对于再度走失的扇贝,外界都想要个像样的说法,但獐子岛的高管们目前都颇为回避,拒不接听电话,第一财经最新了解到,对于扇贝再度走失,监管部门的措施已经“在路上”了。[详情]
【等深线】獐子岛秘密 来源:等深线 《等深线》记者 李超 大连报道 獐子岛告急! 上市公司獐子岛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其主营养殖产品虾夷扇贝发生两次死亡事件,造成14亿多元的损失,其业绩遭受重创;更重要的是两次事件均被质疑是“人祸”而非“天灾”,投资者信心大减。 新年伊始,证监会连发问询函,獐子岛或将再次面临提示退市的风险。 风暴的中心,一直游离于视线之外的大股东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集体企业)的产权、收益分配等机制开始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监管机构频繁发出问询函,证监会稽查部门亦与当地有关部门联手,启动对獐子岛的调查。这个不断以戏剧化的方式和手段,试探监管底线的上市公司,如今,似乎到了揭开全部掩饰的时候。 与獐子岛有关的命运,绝不仅仅是扇贝走了,还是扇贝回来一般,那么简单。 截至发稿时,獐子岛方面未回应《等深线》的相关问题,但有媒介公司称将于3月16日至18日组织媒体前往獐子岛做集体采访。 曾经的“海上大寨”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坐落于黄海深处一处名为獐子岛的岛屿上,獐子岛镇政府亦坐落于此岛。獐子岛镇由獐子岛、大耗岛、小耗岛、褡裢村四个岛屿组成。 据当地镇志记载,1958年,獐子岛、大耗岛、小耗岛、褡裢岛四个岛屿成立人民公社,命名为獐子人民公社。镇志记载道:渔民以“大寨”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破常规,开展冬季钓鱼、拉贝生产,公社人民任劳任怨、多积累少分配,一点一点积攒,截至上世纪70年代,这家公社创造出了单船捕捞和总捕捞量的全国纪录,平生第一次上了《人民日报》的獐子岛,被称为“海上大寨”。彼时,獐子公社涌现出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劳模,并受到国务院嘉奖。 “如今的獐子岛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海上大寨’家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獐子岛集团董事长吴厚刚曾表示。 1983年9月獐子公社改为獐子乡,并成立了集体所有制公司--獐子渔工商联合公司;1985年獐子渔工商联合公司更名为大连獐子岛渔业总公司。同年5月撤乡设镇;1987年6月獐子镇更名为獐子岛镇,并沿用至今;1992年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成立,獐子岛渔业总公司撤销;1998年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改组成立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继续坚持集体所有制,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吴厚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獐子岛镇志(截止到2000年)详细记述了獐子岛集团的发展历史,负责编撰人员中,其主编正是时任镇党委书记吴厚刚。《等深线》记者 李超 摄影 1999年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规范,集团有限公司股份由獐子岛镇政府、大耗子村、小耗子村、褡裢村村民委员会4家股东组成;2000年12月,獐子岛镇政府将所持有的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70.7%的股份划归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持有。 2001年2月,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将社会公益型资产从生产经营性资产中剥离出去,分别成立大连獐子岛集团有限公司(存续公司,仍是集体企业)和大连獐子岛海达有限公司(新设公司);2001年4月,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7632万元。2002年10月,经大连市政府批准,公司向自然人吴厚刚定向增资,注册资本变更为8480万元。 2000年,獐子岛镇总收入6.79亿元,纯收益2.1亿元,人均收入超过万元。而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6208元,农村人均收入2229元。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獐子岛镇集体经济,因此,作为镇党委领导的吴厚刚兼任渔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 但是,2001年时,因股份公司即将上市,吴厚刚的“官商兼任”身份不能再延续,他面临着从政还是下海的选择。 最终他选择了下海。2002年9月,獐子岛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向吴厚刚定向增资848万股,每股面值1元,以2001年末每股净资产1.268元作价共计1075.26万元,吴拥有了獐子岛10%的股份。 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为解决吴厚刚的官商身份,长海县决定给吴厚刚一定的政策,如果吴厚刚下海将给予他5%股份的奖励,最终,选择下海的吴厚刚获得了长海县政府奖励的5%股份,而政府要求吴厚刚自己必须投入5%,有困难可无息借给他。于是,吴厚刚借了530万元。拥有了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渔业”)10%的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 在吴厚刚下海前后,其兄吴厚敬、其弟吴厚记等亲戚也进入集团公司,并在后来身居要职,分别任山东荣成分公司负责人和物资采购部门(包括扇贝苗采购)负责人。 2006年9月28日,獐子岛渔业在深交所上市。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第一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集体所有制企业)发行前持5390.48万股,占比63.57%;发行后持5390.48万股,占比46.96%,总资产8.75亿元,净资产2.96亿元。 上市第一天,獐子岛股票以60.89元的开盘价成为国内1341家上市公司中的第二高价股票。由于资本市场的放大作用,獐子岛股票市值从8400多万元陡然提高到70亿元。随着公司市值的飞涨,吴厚刚的身价超过了5亿元。 “身价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个数字,在我看来并不等同于个人的财富,而是一种压力和责任。”但对于自己成为亿万富翁,吴厚刚曾表示,他保持了理智,公司上市在资本市场融资不是第一位的,让更多的人通过股市认识獐子岛品牌,通过品牌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最终实现獐子岛渔民富裕。 这是吴厚刚当初的希望。 对于獐子岛股市的开门红,当时有媒体报道了机构分析师的观点,主要原因是市场热度过高。作为海珍品养殖的龙头企业,獐子岛与好当家一样基本面良好,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好当家在当时的涨幅也接近100%,2006年市盈率达到25倍,因此獐子岛的发行上市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从前往调研的机构投资者数量和公司发行路演中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情况来看,明显反映出市场热度超出寻常。 在2008年初,獐子岛股价更是窜上150元/股高位。 由于獐子岛开局良好,自2007年开始吴厚刚走进了象征身份和地位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至今已有11年的历史。 上市后獐子岛借助资本市场之力,不断扩张自己的海域面积,截至2015年獐子岛确权使用海域面积超300万亩。 不利的转折 伴随着股价的上涨,獐子岛集团市值也不断攀升,曾一度达到200亿元。这不仅让吴厚刚进入亿万富豪的行列,而作为獐子岛集团股东的獐子岛渔民身价也都过了50万,家家户户资产超过百万元。 截至2013年底,獐子岛集团上市已有7年,自2006年至2013年盈利总额将近18个亿。不过,獐子岛大股东集体企业的多位成员告诉《等深线》记者,这7年时间中,他们只分得过7000多元的红利。而分红的依据、规则,集体企业的利润最终用途,他们并不清楚知晓。 2014年下半年,对獐子岛而言,流年不利。 当年10月,獐子岛公告称因遭遇“冷水团”,其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死亡,造成8亿多元损失,这大约相当于獐子岛一年的扇贝产值,接近2013年獐子岛营收总额的三分之一,是2013年净利润的10倍左右。 随着事件的深入,媒体的报道纷纷指向“冷水团”是“人祸”而非“天灾”。獐子岛群众和獐子岛公司内部员工纷纷向媒体反映,獐子岛存在播苗造假、提前采捕、公司管理不善等问题,正是这些人为因素导致虾夷扇贝产量降低,而并非“冷水团”。 但最终,该事件在人们的一片质疑声中,等来了最终的结论:獐子岛虾夷扇贝死亡确系“冷水团”所致。但獐子岛群众和公司员工仍坚称,“冷水团”是捏造的,并在2016年初出现2000獐子岛居民实名举报“冷水团”事件系“弥天大谎”。 “冷水团”事件后,有獐子岛集团负责播采购和播种虾夷扇贝苗的员工被判刑,而此前负责购苗和播苗的吴厚刚的弟弟吴厚记离开了集团公司。 这让一直被荣誉缠身的獐子岛群众第一次感到羞耻。 受“冷水团”事件的影响,2014年獐子岛亏损11.89亿元。也就是从这一年开之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便再未从集体企业、獐子岛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获得一分钱的分红,至今已经4年。 “这种局面将要持续多久,我们不知道。”他们说。 獐子岛集团贝类加工中心。《等深线》记者 李超 摄影 不过,獐子岛群众每年可以从集体企业获得2000、3000、4000元不等的临时生活补贴,具体标准为:60周岁以下的每人每年2000元;60~70岁每人每年3000元;70岁以上每人每年4000元。2014年由于“冷水团”事件,公司亏损严重,当年的生活补贴减半发放。 因2014年巨亏11.56亿元,2015年继续亏损2.43亿元,2016年5月獐子岛被披星戴帽,提示退市风险。2016年獐子岛凭借出卖部分资产实现盈利7959万元,2017年得以摘帽。而“冷水团”事件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消失,獐子岛效益开始回转,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獐子岛实现盈利7767.62万元。 然而,老天似乎给獐子岛开了一大玩笑。扇贝因为自然因素等影响出现大面积死亡,损失惨重。 2018年1月30日晚间,獐子岛公告称,存量扇贝异常。后期统计显示此次扇贝死亡损失达6亿多元,亏损全部计算到2017年度。毫无悬念地2017年又是一个巨亏年。獐子岛发布的2017年业绩快报显示,2017年亏损6.76亿元。 獐子岛发布扇贝死亡的原因是,2017年降水量大幅下降,导致海域内营养盐补充不足,虾夷扇贝饵料水平受到影响;高温持续天数比往年长;养殖规模过大,局部超出养殖容量等因素。 这对于摘帽不久,走出“冷水团”事件的獐子岛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无论从公司经营本身,还是从投资者信心来讲。 1月30日晚间,《中国经营报》新媒体平台首先刊发详细报道,记者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早在2017年11月份采捕上来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情况。随后其他媒体也报道了在11月份就发现扇贝大量死亡的情况。 接受《等深线》记者采访的岛民和公司员工第一反应是“狼真的来了。” 2月6日,证监会向獐子岛发关注函询问,要求详细说明截至2018年1月才发现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2月13日,獐子岛方面回复称,2017年,公司虽然监测到相关指标的异常情况,但在秋季存量抽测中,并未发现异常。基于历史经验、抽测结果以及生产经营数据,且在 10~12 月期间,饵料、水温等部分环境指标有所改善,对虾夷扇贝偏瘦情况在 11~12 月未按历史规律恢复也未给予足够重视,未能预判到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可能发生重大异常。 2月8日,大连市证监局印发了对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厚刚、董秘孙福君和首席财务官勾荣等因未及时对业绩预告进行修正和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大连证监局向公司和上述3名高管出具了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尽管獐子岛针对此次扇贝死亡事件做出了合理性解释,但投资者向《等深线》记者表示,对獐子岛很失望,从“冷水团”事件造假,至今未能说清;到今年的扇贝死亡事件,媒体报道的死亡日期与公告日期相差悬殊,以及二股东的出逃等,更增加了投资者对獐子岛的失望。 而参加2017年秋季扇贝抽测和冬季海洋牧场调研的一位投资者代表称,獐子岛欺骗投资者代表,并利用投资者代表为獐子岛背书。獐子岛公告称2017年秋季扇贝抽测120个点,而实际上投资者代表只参加了1个点位的抽测;而对于冬季调研活动内容之一的参观虾夷扇贝底播,投资者代表称根本没有这项活动。 有权威媒体报道称,獐子岛此次扇贝死亡的原因并非是“天灾”,而是“人祸”。调查称,獐子岛在投苗上的问题,由于獐子岛进苗资金紧张公司买不到好的扇贝苗,扇贝苗在投放前就死了的情况;长期不合规的捕捞方法破坏了海底生态;员工偷盗等问题造成大幅度减产。 但獐子岛方面分别否定了媒体对獐子岛不利的报道。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獐子岛面对媒体的采访多以不接电话、不回短信的方式,拒绝与媒体沟通。獐子岛针对媒体的回复多数是在证监会看到报道向其询问后,獐子岛才会作答。 獐子岛的信息披露显示,此次存货核销并计提跌价准备将导致资产负债率大幅升高至88%左右。 《等深线》记者梳理了獐子岛历年来的年报,发现獐子岛在上市后海域使用面积迅速扩张,从2006年上市之初的60万亩,到2015年的340万亩,其底播扇贝的面积呈几何增长,但虾夷扇贝的营业额只是从4.23亿元增长到7.53亿元,增长速度还不足一倍。且虾夷扇贝的利润率从2006年的57.59%下降至22.28%。 微妙的“分配” 在连续遭遇两次重大损失的情况下,獐子岛集团经营环境是否有变?盈利能力是否可持续?未来獐子岛将何去何从? 獐子岛在每年的年报当中都会提及,在各类型的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风暴潮、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风险;溢油、核泄漏等人为灾害等环境方面的风险。 而在2月28日,獐子岛集团在回复证监会问询函时,又讲述了受市场供求关系、渔民教育程度等影响,也存在市场、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随着长海县近海浮筏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限的海域资源被过度利用,受养殖密度不断加大,底播规模不断扩大、渔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风险影响,夏季浮筏养殖产品的大规模死亡、底播产品的肥满度降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但獐子岛在努力探索降低各种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 “谁能保证短时间内,獐子岛不会再遭受自然灾害,如果再来一次自然灾害,獐子岛能扛得起吗?”一位投资者直言。 “即便能预测到灾害,230万亩的海域,我们能捕捞多少?捕捞上来又能存放多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们还是靠天吃饭。”獐子岛内部一位管理人士直言不讳到。 对于接下来的持续盈利能力,獐子岛方面称,在主营产品虾夷扇贝养殖上作出重大战略挑战,放弃前些年通过大面积养殖增收的路子(事实上这个效果并不明显,反而是降低了效率),转而改为小面积精“耕”细作,提高单产。同时通过建立大面积的隔离区以抵御部分灾害的入侵。 獐子岛集团称将压缩虾夷扇贝种植面积至约60万亩。按 3 年轮收轮播方式,推动该 60 万亩精选区域恢复至 2006 年公司上市前后的传统稳定高产模式。同时规划约 134 万亩作生态隔离区,在该区保障底播区饵料充足,有助于实现降低外部大规模死亡、超容量养殖等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向60万亩底播区内蔓延。同时,海参、海螺均为公司毛利率超过 60%,设立海螺资源养护区 100 万亩将有助于海螺资源的可持续增长。 另外,通过把握时令特点、优选销售渠道,实现海洋牧场珍品(扇贝、海螺、海参、鲍鱼等)的终端化、高值 化、品牌化经营,提升鲜活海珍品的盈利水平;扩大加工食品业务规模,坚持推进由食材企业向食品企业升级等措施来实现弥补虾夷扇贝存货核销与减值带来的收入、利润缺口。 除此之外,还开展一些开源节流的工作,力求做到2018年盈利。 根据最近几年年报显示,虾夷扇贝的营业额在总营业额的24%左右。 《等深线》记者了解到,獐子岛集团在上市后,岛上居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员,最初每人享有1000股受益权。居民称,后来配股增发至6000股,但股权证显示则是3000股。但是,人死股权收回。 《等深线》记者掌握的情况表明,分配股权时獐子岛有1.5万人,共1500万股,而当时集体企业握有5390万股份。对于其他未分到集体成员手中的股份如何使用,并没有人告知岛上的居民。 獐子岛方面给居民发放的股权证件。 《等深线》记者 李超 摄影 獐子岛人民反映的集体产权等问题,正是国家自2015年开始试点的集体资产股份全能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一种的“回应”。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军亚称。 陈军亚分析称,从獐子岛人民反映的与集体企业的关系来看,主要存在两大问题:集体产权的模糊化和治理失效性问题。一是资产的主体不明确,到底哪些成员享有集体资产?当前村民对“死减生不增”所导致的将来集体资产归属问题的担忧;二是治理失效的问题。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农村基层治理组织是否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集体资产的治理,要么“无人治理”、要么成为“干部治理”。 而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作为集体企业,根据工商注册资料显示,2016年之前法人均由獐子岛镇政府官员兼任,同时公司并没有其他董事、监事等高管的任职信息。 “这似乎可以反映出该集体企业在治理中存在问题。”陈军亚分析称,而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要通过“折股到户、量化到人”的方式,实现产权清晰化、治理科学化,从而实现集体资产增值、村民增收。[详情]
受损股民可至新浪股民维权平台发起维权:http://wq.finance.sina.com.cn/ 微博关注@新浪证券、微信关注新浪券商基金、访问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财经首页都能找到我们! 本报记者 北京报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2月27日早晨,30余人进入獐子岛集团位于大连市中山区港兴路6号大连万达中心写字楼27层的办公区。据知情人士称,此前公司员工并没有提前接到任何接待通知,当时现场气氛很紧张。 知情人士称,上述一行人进入后分别找獐子岛管理人员进行单独谈话,谈话期间手机要被收走。此外,调查人员要求查看公司服务器。 2月10日,獐子岛集团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的通知,通知称獐子岛涉嫌信息披露违法,决定立案调查。并提示如公司存在重大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提示并暂停上市。 《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獐子岛多位高层核实是否有证监会调查组进入獐子岛,但截止到记者发稿,均未获得回应,短信采访也未收到回复。 大连证监局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不清楚是不是证监会调查组,因为证监会办理案件没有必须通知地方局的规定。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披露为准。 知情人士称,是否为证监会调查组不能完全确认,但可以确认的是,上述30余人是在调查獐子岛的情况。 1月30日,獐子岛发布停牌公告,称公司主营产品底播虾夷扇贝存量异常。随后獐子岛方面公布调查结果称,因局部环境异常,高温期提前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和径流骤减,导致海区饵料生物数量显著下降,以及养殖模过大等因素导致地播虾夷扇贝死亡。此次异常导致损失6亿多元。 1月30日晚,《中国经营报》率先报道了早在去年11月份时就有内部人员反映捕捞上来的虾夷扇贝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 此后又有质疑声提出,獐子岛在投苗上存在问题,由于獐子岛进苗资金紧张公司买不到好的扇贝苗,扇贝苗在投放前就出现死了的情况;长期不合规的捕捞方法破坏了海底生态;员工偷盗等问题造成减产。 证监会也对此事进行了密切关注,分别在2月6日、14日、23日就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死亡事项发出的三份关注函,分别要求獐子岛说明为何截至2018年1月才发现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合理性等;要求獐子岛结合历史经验,对相关指标异常未给予足够重视、未能预判存货发生重大异常的主要原因及合理性等作出说明;要求獐子岛结合公司经营计划,说明2014年以来虾夷扇贝的投苗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进苗资金投入(包括投入金额、增减比例及原因、是否符合公司经营计划等)及扇贝苗成活率情况,并请核实是否存在“很多扇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经死了”的情形。 而獐子岛方面分别作出回应介绍了此前公告的合理性。 2月26日,大连市证监局公布了对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厚刚、董秘孙福君和首席财务官勾荣等因未及时对业绩预告进行修正或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大连证监局向公司和上述3名高管出具了警示函的监管措施。[详情]
新浪财经讯 今日獐子岛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称,底播虾夷扇贝苗种资金投入情况符合年度经营计划;不存在“很多扇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经死了”的情形;底播虾夷扇贝苗种的全过程受控,确保底播质量。 此前(2月23日),深交所对獐子岛再发关注函称,2018年2月22日,央视财经对你公司底播虾夷扇贝死亡事项进行了报道。我部对此表示高度关注,请你公司就相关报道进行核查。 公告截图[详情]
扇贝被“饿死”了!为什么公司高管和员工却可以精准减持?! 来自:大众证券报 1 大众维权易 獐子岛被曝曾封锁存货异常消息 “自家人”精准减持疑似提前出逃 獐子岛(002069)从2014年扇贝“跑了”到这次扇贝被“饿死”了,4年累计亏损20亿元。这张曾经中国海洋渔业享誉世界的名片不仅被毁了,日前还被媒体调查出,公司早在11月就发现存货异常,并要求对外封锁消息。与此同时,公司高管和员工持有的基金却精准减持,备受质疑。 4年累计亏损20亿元 獐子岛在今年1月30号晚间发出的一则公告,揭开了扇贝“饿死了”故事的序幕。公司称正在进行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目前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对2017年净利润9000万元-1.1亿元的盈利预测进行修正,预计可能导致公司全年亏损5.3-7.2亿元。 獐子岛扇贝被饿死的说法备受市场质疑,深交所也对公司连续追问。公司昨日再度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就央视财经对公司底播虾夷扇贝死亡事项的相关报道进行核查,并详细说明2014年以来虾夷扇贝的投苗情况,核实是否存在“很多扇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经死了”的情形;说明公司长期采用的捕捞方法;说明媒体所述公司于2017年11月份就发现存货异常情况并要求员工不得向外泄漏的情况是否属实等。 追溯到2014年10月30日晚间,獐子岛也向股民发布了一条类似的公告。大意是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当年三季度预计亏损约8亿元,全年预计大幅亏损。 扇贝连续出问题,4年时间里,獐子岛累计亏损近20亿元。大众证券报记者查阅了公司历史数据,2014年净利润亏损11.89亿元,2015年亏损2.43亿,被进行退市风险警示,名称变为*ST獐岛。2016年其又以盈利7959万元摘帽,但这些利润来自于处置子公司、政府补助和其他营业外收入。 此次事件发生后,公司拟对107.16万亩海域,成本约5.78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进行核销处理,对24.3万亩海域成本约1.26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5110.04万元,上述两项合计约影响净利润6.29亿元,全部计入2017年度损益。 有市场人士怀疑,巨额亏损数据背后,可能有财务上的考量。公司有可能通过大额计提的方式,避免再次被ST。如果2018年獐子岛继续亏损,将再次被ST,现在一次性地把计提的数额放大一点,一次性地把大的包袱甩掉,第二年好轻装上阵。 监管层提问直击董监高 獐子岛把这次扇贝离奇死亡归咎于天气原因和公司不够重视。公司称,因为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高温导致虾夷扇贝摄食效率下降,造成扇贝瘦弱现象的进一步加剧。 同时,公司在多次给深交所的回复函中提到:基于历史经验、抽测结果以及生产经营数据,且在10-12月期间,饵料、水温等部分环境指标有所改善,对虾夷扇贝偏瘦情况在11-12月未按历史规律恢复未给予足够重视,未能预判到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可能发生重大异常。 作为一家有着多年扇贝养殖经验的上市公司,一句轻描淡写的“未给予足够重视”就造成近7亿元的损失,监管层肯定不能容忍。深交所直接在《问询函》中提问:请公司结合历史经验、生产经营数据等说明对上述情况未给予足够重视、未能预判存货发生重大异常的主要原因及合理性,并据此进一步论述董事、监事、高管履行了忠实和勤勉尽责职责的主要依据;请公司结合董监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培训情况、研究成果等,进一步论述其具备与公司主营业务及各自岗位职责相匹配的必要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依据。 除深交所多次向公司提出问询外,证监会也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决定对獐子岛进行立案调查。如公司信披确实存在问题,投资者可要求公司赔偿投资损失。本报已经启动獐子岛投资者索赔预征集活动,凡在2017年10月15日至2018年1月31日买入该股,且在2018年1月31日后卖出的投资者,可通过官方微信“大众证券报”或者邮箱dzzqwqe@126.com报名,报名只需提供股东姓名和联系方式。预征集时间段仅是对已有信息的推断,待证监会调查结果出炉后,我们会视情况调整。 “自家人”持股抢跑受质疑 獐子岛称在2017年春、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中未发现存在减值风险,秋季抽测的2014年底播虾夷扇贝、2015年底播虾夷扇贝的存量分别为30公斤/亩、34公斤/亩。而到1月份时,每亩已不足1公斤。 就在此期间,还出现了公司高管参与认购的基金精准减持的情况。公司第二大股东北京吉融元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下称“和岛一号基金”),根据公司2016年8月公告,公司部分董监高及员工通过新设立的公司,参与认购了和岛一号不超过7500万元份额。 和岛一号证券基金2017年3月份就到期,翻看历史数据,解禁后獐子岛股价基本维持在每股9元以上,但一直没有减持。直到2017年11月13日、11月17日、12月18日和12月19日,和岛一号基金合计减持獐子岛199.85万股,减持比例占总股本的0.28%,减持金额总计1611.88万元。从减持均价来看,有三笔在7.9元左右,与和岛一号基金2016年买入獐子岛股票的价格7.89元/股相差无几。业内人士分析,在没有收益情况下大幅减持,很大情况下是为了规避风险。 目前,深交所已要求獐子岛说明,和岛一号投资基金减持公司股份的动机和目的,并说明其在减持公司股份前是否知悉公司2017年度预计净利润将出现大额亏损的情况。 本报记者*许立婷 2 财富点金 看基金经理如何过春节 当基金经理遇到春节,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沪上某百亿私募的基金经理称,对于做投资的人而言,对周围变化产生关注是一种职业习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投资其实就是认知的变现。平时多看、多听、多想是对投资人的基本要求。 “花式调研” 即使是在假期,基金经理也没有机会完全脱离工作,调研已经成为条件反射。 星石投资的一位基金经理告知,春节相聚时还会有意留意亲友们使用的手机品牌和型号,大致了解手机品牌的集中度变化情况,从而预判上游供应链相关公司业绩变化。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日渐火热,走亲访友时遇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基金经理也必然找人畅聊,询问产品性能、使用感受、政策补贴等因素,对于车主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此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星石的另一位基金经理则表示,会借助春节这段难得回家的时间,重新“亲自”感受下家乡。其家乡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某个县城,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春节期间他总要抽时间去家乡附近小城转转,了解吸引人才的政策和产业,试着从微观到宏观直观感受中国经济的区域再平衡态势。还有就是会观察道路、桥梁、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变化情况,各大商场也是要去逛逛,看看居民的消费热度。 凯丰投资某内部人士今年在深圳过的年,利用春节假期在周边的惠州、东莞等城市“逛了一逛”。在游玩期间,他顺便观察了当地的道路、人车情况,新住宅区的价格及居民入住率等情况。通过看这些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的空置率以及城市建设等,他觉得对于理解、判断未来一年地产新增的变化等有辅助作用,认识可能更趋真实。 另一方面,他观察到全国大多数景区的游人很多,偏消费的行业会相对受益。同时,他观察自己游玩的景区和酒店中所使用的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发现,不可降解的塑料用品使用率下降得比较多,可降解、可回收的环保材料较之以前使用得更多,他由此认为,传统的塑料行业受供应收缩等影响,短期可能向好,但长期看肯定偏空,相反,新材料等行业则会长期向好。 沪上某百亿私募的基金经理则称,大部分从事资产管理行业的人生活在一线城市,对于三四线城市或者乡村正在发生的变化难有切身体会,春节反倒给基金经理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而且就内容而言,也并不仅仅局限于观察消费趋势或者经济景气度,有些东西比如思想、认知甚至生活习惯上的变化也很重要。 “以我所在华北地区四线城市为例,街边店铺最多的居然是药店,平均两三百米就有一家。再就是资产价格上升较快,居民存钱意愿下降,居民贷款意愿提升,以买车为例,利用车贷买一辆更高档的车正在变得更受欢迎,居民杠杆率提升对于购买力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价格上,消费品牌化趋势很快,甚至出现一定的个性化消费特征,未来全国性品牌对地方小品牌的挤占可能会非常快,再推及开来,对于企业而言,相对于渠道力,产品力和品牌力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清和泉投资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近年家乡不断有电影院开业,春节期间家人一起看电影成了老少皆宜的活动,不过从我个人体验来看,环境好、位置好的电影院春节期间买票还挺困难,好的时间段电影票基本早早售罄。数据上也挺振奋,截至年初六下午,春节档录得近60亿票房,相较去年春节档增长60%,从一张小小的电影票,可见广大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能力的提升空间之大,未来可折射至多种领域,值得期待。” “铁打”的看盘 投资是个24小时吸纳信息、淬炼信息的行业,假期也难“脱离”。 上述星石的基金经理告知,其假期的一天通常会是这样:早上一睁眼,要先逐一打开各个新闻资讯APP,查看相关行业的新闻动态;然后打开金融数据工具类APP,看一下外盘对标公司的行情,看看国际市场相关资产的走势;最后打开常看的几个专业类微信公众号,一般分为两类:第一,宏观层面的,也会有些大V个人公众号,通过这些了解宏观变化。第二,行业和公司层面的如部委网站、行业网站和上市公司官方公众号等。 “有一个春节,我与家人去海外度假,当家人看海时,我在沙滩上看盘,结果被吐槽——所谓度假,就是换了一个地方看盘!”他说。 读“无用书” 长假宝贵,基金经理们平时和投资打交道的多,读“无用书”则是长假难得的一种消遣方式。 上述沪上某百亿私募的投资经理:读书倒未必是跟投资直接相关的书籍,做投资很多时候所遵循的其实是一些朴素的道理,这些朴素的道理存在于各个领域之中,无用书反而更有用。假期看书相对更杂一些,政治、经济、历史、科学、人物传记都会看,最爱看人物传记。 上述凯丰投资人士称,他利用假期看了不少历史、哲学相关的书。“投资的书平时都看得太多了,假期看看不太相关的书放松一下,拓展视野。” 上述星石投资的基金经理在7天看完3本书——《大秦帝国》、《岛上书店》、《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怎么做到的?“少喝酒,喝好酒”,他说。春节虽然免不了要见各种亲朋好友,但尽量少参加无用的聚会,少被酒宴拖延时间。 “平时主要看与投资密切相关的专题书籍,春节假期终于可以看一下平时想看但没来及看的书了。这些书都是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类、传记类或者畅销书,更好地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对思考投资、修炼心性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徐文擎 3 实用数据 五大机构年报新增持股18只 随着上市公司去年年报披露的进行,各大机构增持个股也逐一浮出水面。大众证券报统计显示,在已经披露年报的公司中,QFII、保险、券商、社保和私募等五大机构投资者新增持股18只,主要为化工、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等周期行业。 (点击看大图)[详情]
獐子岛被曝投放死苗以及破坏海底环境 再收深交所关注函 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农历新年前,突然宣布扇贝再度大面积绝收,导致上市公司巨额亏损,使得獐子岛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日前,有媒体对獐子岛虾夷扇贝死亡进行了深度关注。昨天午间,獐子岛再度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投放死苗、用耙捞法破坏海底环境、过度采捕导致断代,哪些质疑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和质询呢? 根据1月31日獐子岛的公告,公司在年末存量盘点中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2017年净利润亏损5.3亿元-7.2亿元。 对于造成扇死亡的原因,公司公告说是因为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等。这样的解释,被网友戏称为“扇贝饿死了”。 不过根据媒体调查,獐子岛当地的多位岛民都表示,今年海洋岛的扇贝确实有受到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但总体来说收成还不错。 根据媒体报道,很多獐子岛集团的员工和岛上的村民认为,这次扇贝死亡的第一个原因是投苗问题。由于集团进苗资金紧张、信誉每况愈下,所以公司买不到好的扇贝苗,收成大打折扣。 同时,有船员表示,目前獐子岛海域的海底生态环境已被严重破坏。上市公司獐子岛为了节约成本,不惜使用破坏海底生态环境的耙捞法,被认为是原因之一。 辽宁省大连市獐子岛镇居民表示,海底植被被破坏,海底原来沉淀是硬底子,现在一拉全变成烂泥。海水下的淤泥都起来,海水不纯洁受到污染对扇贝有影响。 截至目前,獐子岛已经多次收到深交所的问询函和关注函。证监会就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问题对獐子岛展开立案调查。2月23日中午,獐子岛再次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针对媒体关注的问题,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2014年以来虾夷扇贝的投苗情况,并核实是否存在媒体报道的“很多扇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经死了”的情形;说明长期采用的捕捞方法是否与公司制度、行业惯例一致,是否有利于海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求獐子岛结合虾夷扇贝生产周期,说明公司是否存在过度采捕的情形。 另一方面,2012年獐子岛就曾出现2600万元扇贝遭内部人员盗窃的事件。在媒体采访中,很多公司员工和岛民都反映,集团多年以来内部员工偷盗成风,公司领导睁一眼闭一眼。 辽宁省大连市獐子岛镇居民介绍:“卸贝的工人有好几个都有轿车,后备箱全装的扇贝去卖,拉贝的车到没有路灯的地方停了,来车就往下倒贝,还有内部的司机往外送货,都是明目张胆地送货。” 对此,深交所在最新的关注函中,要求公司说明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等方面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上述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与有效性,同时核查公司是否存在媒体所述员工侵占公司财产的情形。 另一方面,2014年虾夷扇贝发生重大损失后,獐子岛成立了海洋牧场研究中心,每年投资不少于1000万元研究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扇贝再度“跑路”消息曝出后,这项投入同样成为投资者和舆论质疑的焦点之一。深交所要求獐子岛说明截至目前海洋牧场研究中心的投入金额、运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及其依据。[详情]
新浪财经讯 2月9日消息,獐子岛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如公司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并且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被认定构成重大违法行为,或者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公司将因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 年修订)》13.2.1 条规定的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实行退市风险警示三十个交易日期限届满后,公司股票将被停牌,直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十五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暂停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详情]
深扒獐子岛和它背后的男人 来源:华商韬略 “扇贝去哪儿了”、“扇贝去旅行”、“扇贝减肥至死”、“扇贝中暑而亡”…… 一周以来,围绕上市公司獐子岛扇贝为何巨量减产的质疑一直没断。 与4年前的冷水团事件如出一辙,獐子岛公告中突然抖出高达数亿元的预亏额和股东提前减持让股民难以接受。 一轮轮声讨中,这家上市公司又一次陷入信任和经营双重危机,与獐子岛命运相系的当家人吴厚刚,则在体验着冰火两重天的人生。 改写历史 能把一个地名变成驰名品牌和上市公司简称的人不多,吴厚刚是其中之一。 作为地名的獐子岛,属于中国八大群岛之一——长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位于大连市东65海里的黄海深处,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岛上生活着约15000名常住居民。 獐子岛有先天的地理优势——位处北纬39度,水温适宜,海流急劲,海水自净化能力强,浮游植物丰富,是世界公认的适宜海珍品生存的海域。 作为岛民们生命的摇篮,这里是取之不尽的财富宝藏,在传统渔猎时期,獐子岛曾创造出单船捕捞和总捕捞量的全国纪录,被誉为“海上大寨”、“黄海明珠”。 上世纪90年代,獐子岛面临经营体制和近海资源萎缩的双重压力。1996、1997年,在远洋捕捞不利和市场经济冲击下,二手贩子们开出高价,驱使渔民私下贩卖海珍品,使集体制的獐子岛渔业公司产量下滑,连续两年亏损超过五千万元,前路暗淡。 吴厚刚成了破局之人。 吴厚刚出生在獐子岛的附属岛屿——大耗岛,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他继承了父辈赶海人的洒脱和拼搏,中学毕业后从当地造船厂铆工起步,一步步靠自学自悟做到了出纳、财务、獐子岛渔业总公司财务部经理、总经理,直至镇长、镇党委书记。 1996年,32岁的吴厚刚已经是獐子岛的最高领导。 面对持续亏损局面,吴厚刚开始变法——推行产权制度改革,捕捞船全部民营化,将渔民们捕捞的产品集中起来,统一和商贩谈价格,夺回定价权。 随着渔民们的积极性和收入水涨船高,獐子岛渔业公司于一年后扭亏为盈,营业收入3000多万元。 吴厚刚带给岛民们更大的改变是告别传统捕捞作业,推行底播养殖。为此,他曾背了两年骂名。 适逢辽宁省水产研究所率先从日本带回了新品种——虾夷扇贝,并开始尝试一种名为“底播养殖”的技术。 这种技术类似于农民在田地里播种,将海产品幼苗播撒到天然饵料丰富的海底,无需人工饲养,经过自然生长后达到所需规格进行捕捞,虾夷扇贝这一过程通常需要3年。 当时其他岛屿没人敢尝试,吴厚刚相信科学的力量,他将这一技术看作公司未来的竞争资本。但渔民们一百个不愿意。 “大风大浪来了,还能活么?台风一来,不就全部卷走了么?”吴厚刚成了渔民眼中“离经叛道”之人。 在镇政府的支持科普下,渔民同意进行两年试验。 两年后捕捞扇贝,渔民们发现,这类扇贝存活率不低于此前的浮筏养殖(利用浮子和绳索吊养),而且又肥又大,在市场上可以卖出原来两倍的价钱。 吴厚刚重新获得信任,獐子岛开始全面推行底播养殖。 正是由于发展得早,獐子岛在国内取得了底播产量压倒性的优势。如今,他们的虾夷扇贝占据了国内市场80%的份额。 2001年,中央推行政企分离政策,獐子岛改制,吴厚刚面临从政还是下海的抉择。 他相信“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用借来的530万从镇政府手里买下獐子岛渔业公司5%的股权,成为改制后这家公司的掌舵人,“别人上了岸,心才踏实,我是到了海上,才有回家的感觉”。 从此,獐子岛渔民的生计和吴厚刚更紧密地绑在了一起。 造福一方 找到初心的吴厚刚开始大手笔描绘獐子岛的蓝图,一边建设海洋生态,一边用科技进行产业升级,开拓出獐子岛的新时代。 和我国大多数沿海一样,一直以来的掠夺性捕捞,使獐子岛近海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海产品产量和质量也随之降低。尽管早年这里曾通过轮播轮捕、休耕养护、限制捕捞量的方式,倡导养海护海,但资源的消耗仍大于再生。 “大海养了我,我也得养她,后辈们还得靠海吃饭”。 在吴厚刚的带领下,獐子岛效仿日本北海道,启动海洋牧场建设,在海底投放人工鱼礁(鱼类栖息地)、海洋生物苗种,进行海底绿化,这里也成了中国海洋牧场的起源。 “海洋牧场就是通过人工的参与,让生物链条得以延续,让海洋变成大草原一样,可以放牧,并保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到2014年,獐子岛已经开发的海洋牧场面积超过300万亩,约2000平方公里,成为中国最大的世界级海洋牧场。 吴厚刚由此获得世界经济论坛首肯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军者”与“行业塑造者”。獐子岛也成了中国海洋渔业享誉世界的一张名片。 对海洋牧场每年上亿元的持续投入,最终转化为看得见的收获。 獐子岛的渔民说:“在海洋牧场里,下网一捞,就能捞出沉甸甸的各种鱼类,而在牧场外面,一捞,网里空落落的。” 此后,吴厚刚和獐子岛愈发重视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陆续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展开合作,不断研发并运用新的水产养殖科技,提高产品质量。 在通过诸多国际行业标准检验后,獐子岛的产品走进了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甚至此前禁止中国海产品进入的欧盟。 2005年,獐子岛渔业实现产值5.2亿元,净利润1.5亿元,出口创汇1.7亿元。 吴厚刚掌舵10年间,獐子岛变成了涵盖海珍品育种、养殖、海洋食品加工贸易、冷藏物流、渔业休闲、客运旅游等全产业链式海洋产业集团。 2006年,獐子岛股份公司顺利登陆深圳A股市场,简称“獐子岛”。随后其股价持续攀升,2008年1月创下151.23元的纪录,成为沪深两市的股王,也是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 跟随股价一路上扬的是獐子岛人的生活。 改制时,岛上居民成了公司股东,从公司股票中享受红利。每一个新生儿坠地,都会获得相应股票。岛上的幼儿园、学生公寓、养老院全部免费。官方称,镇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发放股权受益金、养老金、奖学助教等各种补贴。 周边渔民也在獐子岛的壮大中坐上了顺风车。 在政府、银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獐子岛向周边养殖户提供场地、资金和技术,让养殖户参与到产业链中,降低风险,增产增收,山东和福建的渔民们都因此而受益。 冷水团之谜 关于吴厚刚和獐子岛的佳话在2014年戛然而止,且画风180度逆转。 2014年10月30日晚间,上市公司獐子岛向股民发布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公告,大意是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当年三季度预计亏损约8亿元,全年预计大幅亏损。 一石击起千层浪,种种质疑铺天盖地。归结起来主要集中于两方面: 一是冷水团事件的真实性。当地养殖户和水产商都说当年没有遇到冷水团,也没有听说附近海域的养殖户因冷水团而明显减产,从相关产品的价格看,也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而獐子岛公司的唯一证据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一份分析扇贝受灾可能性的会议纪要。该所后来又澄清说,会前并不知晓其扇贝已经绝收,这份会议纪要只是针对獐子岛扇贝减产所作出的几种可能性分析。 有人据此怀疑獐子岛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二是,此前的10月14日獐子岛股票停牌之前,作为公众公司没有披露任何与扇贝死亡有关的消息,却有大量机构在二级市场上出逃,股民因感到被蒙骗而愤怒。 证监会介入核查后于2014年12月7日发布结果,称未发现獐子岛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未发现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尽管一系列质疑被排除,獐子岛公司仍采取措施安抚投资者,包括董事长吴厚刚自掏1亿元补偿上市公司、总裁办成员集体降薪并增持股票等。 本以为事件已平息,却不料,时隔一年,2016年1月初,一则《2000人实名举报称獐子岛“冷水团事件”系“弥天大谎”》的报道再次激起波澜。 联名举报者均为持股岛民,举报称“冷水团就是个弥天大谎,是獐子岛为了遮掩前几年因为虾夷扇贝播苗数量造假、偷工减料、播撒量虚报以及提前采捕而导致虾夷扇贝断代、产量下降的刺破气球的行为”。 随后有记者采访到獐子岛集团前高管,得到的信息是:从2010年开始,獐子岛海底的扇贝存量就出现问题,近几年一直过度采捕,再加上播苗造假,断代、减产是必然的,当减产到一定程度,无法自圆其说了,只能找借口掩盖。 播苗造假主因是幼苗无法按个去数,提供了贪腐便利。一位自称老员工的网友爆料,2011年底播苗表面是苗,实质是厂区周围捡到的石头。 事实似乎验证了上述爆料。 2012年负责购苗的吴厚刚弟弟被内部处理,离开集团,其他人员被判刑。 在外界各种排雷式调查下,獐子岛更多问题也浮出水面,包括养殖海域5年间从65万亩变成300多万亩的盲目扩张,以及18家子公司中有12家亏损的经营不善问题,甚至还有人说持股岛民已经有几年没领到分红,镇里的各项补贴也大幅缩水。 强势舆论下,2016年1月15日,证监会宣布已对獐子岛绝收事件启动核查程序。 但至今两年过去,核查结果就像消失的扇贝一样未见踪影。冷水团事件成谜。 扇贝去哪儿了 几天前,人们对冷水团事件已经沉睡的记忆再次被唤醒,因为,獐子岛的“扇贝又跑了”。 公告是在1月30号晚间发出的,獐子岛称公司正在进行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目前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对2017年净利润9000万元~1.1亿元的盈利预测进行修正,预计可能导致公司全年亏损5.3-7.2亿元,并于当日起停牌。 一时间,关于“扇贝去哪儿了”的猜测再次甚嚣尘上,股民们也因官方从未通报而第二股东却提前减持极度不满。 他们不解的是,獐子岛公司在2017年10月就对底播虾夷扇贝进行了抽检,而报告给投资者的结论是“尚不存在减值的风险”。 两个月后,獐子岛还组织投资者海上参观扇贝播种,同样没有发现异常。而就在11月13日~12月19日,獐子岛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基金却抛售了199.85万股獐子岛股票。 假设扇贝真的像某知情人所言死掉了,4年前冷水团事件后,獐子岛年投入千万建设的水温监测等风险防控体系为何没能发挥作用? 亲赴岛内的记者从捕捞船员口中得知,獐子岛公司的虾夷扇贝早在2017年5、6月份就有死亡,11月死亡数量增加。 有人注意到,去年5、6月獐子岛所处长海县出现过海水温度升高加快、海区浮游植物丰度降低等异常状况。辽宁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还曾发出预警,建议筏养虾夷扇贝提前采收。 一家专业科研机构的人员对养殖业死亡现象表示理解,称监测手段再先进也还有特殊情况存在,“毕竟还是养殖,说白了还是靠天吃饭”。 至于为什么獐子岛官方没有早一点发布减值公告,知情渔民说,春秋抽测和年末盘点是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年末盘点更有权威性。 经过数日等待,昨天早间,獐子岛发布最新盘点结果:存货核销及计提跌价准备合计6.29亿元,预计2017年度净利润亏损。 公告中给出了“存货异常”原因: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的异常,造成高温期后的扇贝越来越瘦,品质越来越差,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扇贝没有得到恢复,最后诱发死亡。 未来 獐子岛接下来如何应对和改变这一切,股民们已无需关心,他们只需要像乐视投资者一样拼尽全力尽快抽身。 但作为事关上万人生计的实体存在,獐子岛公司的命运不能不让人担忧。 2014年巨亏后,獐子岛2015年亏损2.43亿,被进行退市风险警示(ST)。2016年其又以7959净利润摘帽,但这些利润来自于处置子公司、政府补助(3020万元)和其他营业外收入。 如果2018年继续亏损,獐子岛将面临再次被ST。 吴厚刚不得不千万百计保住獐子岛前面不被加上这两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字母。 此次事件发酵期间,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召开年终总结和考评会议,对我国黄海及渤海贝类相关产业问题进行研讨,认为獐子岛所在的长海县、庄河市产业问题较为严峻。 专家们对扇贝局部规模性死亡也给出了几点原因: 竞争性品种盲目扩张,养殖规模过大; 贝类养殖苗种高度依赖异地输入,易形成环境应激; 养殖模式粗放单一,缺乏应对环境突变等问题的预警机制; 局部环境异常,高温期提前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和径流骤减导致饵料生物数量显著下降。 这些判断与獐子岛的结论几乎不谋而合,也间接提供了獐子岛应该修正的方向。作为当地产业龙头,獐子岛本应以身作则引导产业走向健康的正循环,而眼下,它必须先自救了。 从公告中看,獐子岛似乎也有所反思,其提出的下一步措施切中痛点,其中包括:大幅压缩虾夷扇贝底播区面积、调整产品结构、聚焦主业、提高海洋监测预警能力、稳定现金流等。 决心很大,思路清晰,但结果还须拭目以待。 二十几年掌舵獐子岛的吴厚刚,常把一位古希腊海洋学者的话视为前进的力量,“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如今看来,吴厚刚还要加倍努力。[详情]
獐子岛称春秋季抽测未发现减值风险合理 獐子岛2月6日晚公告,收到深交所关注函,并回复该关注函。关注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截至2018年1月才发现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称,根据春秋季抽测结果,在2017年春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中未发现存在减值风险是合理的,后续公司将加大对养殖海域的监测力度。 对17个问题作出说明 深交所关注函要求,獐子岛围绕七个方面17个问题作出说明。 根据獐子岛此前披露的《关于底播虾夷扇贝2017年终盘点情况的公告》(简称“《年终盘点公告》”),造成此次存货异常的主要原因为2017年度降水减少、硅藻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以及海水温度的异常。深交所据此要求獐子岛说明,是否建立了对降水量、硅藻数量以及海水温度的实时监测制度及应对措施,并就监测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獐子岛在2017年5月24日和10月25日发布的公告分别显示,公司在2017年春季和秋季的底播虾夷扇贝抽测活动中,未发现底播虾夷扇贝减值的风险。关注函要求,獐子岛分月份披露2017年1至12月长海县每月降水数量、硅藻数量以及獐子岛海域水温数值。如果上述数据在2017年10月以后未发生重大变化,需详细说明为何截至2018年1月才发现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合理性。 獐子岛回复关注函称,根据春秋季抽测结果,公司2017年5月、10月两个时点的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情况:春季抽测的2014年底播虾夷扇贝、2015年底播虾夷扇贝的存量分别为32公斤/亩、35公斤/亩;秋季抽测的2014年底播虾夷扇贝、2015年底播虾夷扇贝的存量分别为30公斤/亩、34公斤/亩。2017年11月捕捞的2014年底播的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为26公斤、2015年底播的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为29公斤;2017年12月捕捞的2014年底播的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为23公斤、2015年底播的虾夷扇贝的平均亩产为23公斤,均不构成明显减值或核销。 公司称,在2017年春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中未发现存在减值风险是合理的。 深交所关注公司经营环境变化 关注函还要求,獐子岛就目前公司的经营环境是否已发生重大变化、盈利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未来经营活动的资金来源等,给出相关结论,提出充分的客观依据。公司回复称,未来将通过优选渠道、扩大加工食品业务规模、降低成本费用、稳定经营性现金流、按程序申请减免海域使用金等保障未来经营活动的资金来源。 此外,獐子岛第二大股东北京吉融元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岛一号投资基金于2017年11月13日至12月19日期间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99.85万股,占总股本的0.28%。关注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和岛一号投资基金减持公司股份的动机和目的。但截至本报发稿,公司并未针对此作出回复。 獐子岛5日早间披露了底播虾夷扇贝存货盘点情况。根据盘点结果,公司拟对107.16万亩海域成本为5.78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进行核销处理,对24.3万亩海域成本为1.26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5110.04万元。上述两项合计影响净利润6.29亿元,全部计入2017年度损益。公司预计2017年度亏损。同时,底播虾夷扇贝业务可销售资源量大幅减少、毛利率大幅下降,将给2018年度经营业绩带来较大压力。[详情]
獐子岛收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说明扇贝“饿死”的原因及合理性 獐子岛昨日复牌跌停,今天又再度跌停,收盘报6.26元。 周二盘后,獐子岛收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详细说明截至2018年1月才发现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目前公司的经营环境是否已发生重大变化、盈利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未来经营活动的资金来源。 本周一,獐子岛还在周一早间公布2017年终底播虾夷扇贝存货盘点结果。公告称,已基本完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2017年终盘点工作,扇贝因降水少、海水温度异常等自然原因死亡,影响去年业绩6.29亿元,相当于公司2016年净利润的近8倍。 对于死亡原因,獐子岛表示,经海洋牧场研究中心分析,初步判断为,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的异常,造成高温期后的扇贝越来越瘦,品质越来越差,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扇贝没有得到恢复,最后诱发死亡。 结合公司情况,预计公司2017年度净利润亏损。同时,将给2018年度经营业绩带来较大压力。 1月30日的一则被网友被戏称为“扇贝又跑了”的公告,把獐子岛推上了风口浪尖。公告称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2017年亏损金额在5.3亿元到7.2亿元。 事实上,早在2014年,“扇贝跑路”就曾上演过,当时獐子岛对外界给出的解释是受到“冷水团”的影响。 编辑:李燕华[详情]
新浪财经讯 2月6日消息,獐子岛收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详细说明截至2018年1月才发现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目前公司的经营环境是否已发生重大变化、盈利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未来经营活动的资金来源。[详情]
獐子岛股价今跌停 北京扇贝价格稳定 来源:法制晚报 记者:张鑫 上市公司獐子岛昨天发布公告称,由于食物短缺其公司扇贝被饿死,因此导致巨额亏损。不过,记者上午联系北京多家批发市场了解到,目前来自大连、丹东等地的扇贝,在北京市场供应正常,价格相对稳定。 2月5日,獐子岛股票如约复牌。开盘即一字跌停,每股收报6.96元。而今日开盘的獐子岛,仍旧被封在跌停板上,股价报6.26元,仍是一字跌停。据分析人士预测,獐子岛的跌停板可能会连续出现,而这主要是因为2月5日其发布的调查公告。 昨日公告一出,立即引发市场关注。随后,獐子岛发公告称,公司成立灾害应对工作小组,开展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 被饿死的扇贝,不仅让股民不能理解,就连不炒股的市民,也担心会不会影响到春节的餐桌。 “我们的扇贝大多是来自大连和丹东的,目前没有发现供应短缺的情况。”大洋路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贝壳类一直比较平稳,临近春节供应量略有增加。 不仅是大洋路,记者随后采访了京深海鲜市场、位于王四营的盛华宏林批发市场以及新发地市场等,均表示扇贝上市量近两三个月来波动不大。目前,临近春节,价格略有上涨,涨幅不足10%。 在零售市场,记者走访了多家超市以及市场水产大厅,发现扇贝虽然还在销售,但是规模比起夏季来,少了一些。“冬季本来贝壳类的就少,扇贝、海螺还算主打品种,你看好多蛤蜊现在都不上了。”八里桥水产厅商户告诉记者,供应量跟往年冬季差不多,价格进入春节周期,涨了一些。目前大只的扇贝10元一只,稍小只的8元,最小是的10元3只。 记者从新发地了解到扇贝价格的历史数据,从2016年9月开始,扇贝(大只)的均价一直稳定在24元/斤的水平线上。2017年11月中旬,一度上涨到28元/斤左右。进入2018年1月以来,扇贝(大只)均价一直稳定在27.5元/斤。[详情]
三个月时间“饿死”了价值6.29亿的扇贝 獐子岛复牌一字跌停 在今日复牌后,獐子岛一字跌停,报6.96元/股,截至收盘卖一仍有75万手挂单。 张君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停牌3个交易日的獐子岛(002069)于今日早间复牌,该公司同时披露了底播虾夷扇贝2017年终盘点情况,详细解释了其2017年大幅预亏的原因。 根据獐子岛公告,自2017年1月18日起,公司派出由大华会计事务所、海洋产业专家、公司养殖业务负责人等组成的盘点队伍,前往334个盘点点位盘点公司存货。 截至2月4日,獐子岛累积盘点点位326个,覆盖底播虾夷扇贝海域面积131.46万亩。其中,2014年度底播投苗21.14万亩、2015年度底播投苗49.52万亩、2016年度底播投苗60.8万亩。 从盘点结果来看,獐子岛2014年21.14万亩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仅为0.49公斤/亩,30.42万亩2015年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仅为0.74公斤/亩、55.60万亩2016年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仅为0.73公斤/亩。 上述107.16万亩的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可谓惊人之低。2014年獐子岛因“冷水团”事件造成巨亏,大华会计事务所曾在当年10月发布一份专项说明。该说明显示,大华会计事务所监盘海域1489.39亩底播虾夷扇贝的平均亩产分别为2011年度1.95公斤、2012年度2.33公斤。 这也就是说,占本次总盘点面积80%左右底播虾夷扇贝的平均亩产甚至要比2014年之时还要低。獐子岛认为这107.16万亩的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过低,不足以弥补采捕成本,由此对成本为57758.13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进行核销处理。 除了上述存货核销外,獐子岛还对24.3万亩海域成本为12591.35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5110.04万元,原因为“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上述两项合计影响净利润6.29亿元,全部计入獐子岛2017年度损益。 公司表示,其将继续完成全部334个点位的盘点工作,如最终盘点结果与本公告披露的存货核销与计提跌价准备金额合计数偏差5%以上,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令人费解的是,早在2017年10月23日,獐子岛就进行过一次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在此次抽测中,獐子岛调查135万亩海域,调查点位120个。此次抽测调查结果显示,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的风险。 在獐子岛2月2日晚发布的公告中,同样说明,在去年秋季抽测涉及的2017年2014年底播虾夷扇贝、2015年底播虾夷扇贝的存量分别为30公斤/亩、34公斤/亩。另外,2017年内不进行收获的2016年底播虾夷扇贝存量为40公斤/亩,并没有存量减值风险。 那么为何在3个月后,獐子岛部分底播虾夷扇贝便出现大幅减值和核销的异常情况?界面新闻致电獐子岛,但对方电话无人应答。 而从公司2月2日发布的公告可以看出,在2017年底,獐子岛已经出现扇贝亩产下降的情况。公告数据显示,2017年11月獐子岛捕捞的2014年、2015年底播的虾夷扇贝的平均亩产分别为26公斤、29公斤,一个月后则均降到23公斤。 对此,獐子岛认为是底播虾夷扇贝肥满度下降的原因。而在此次公告中,獐子岛做了更近一步的解释,其认为,2017年长海县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的异常,造成高温期后的扇贝越来越瘦,品质越来越差,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扇贝没有得到恢复,最后诱发死亡。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长海县降水只有历年平均值66.8%。獐子岛认为,降水量大幅下降,导致海域内营养盐补充不足,以硅藻为代表的虾夷扇贝饵料水平受到影响。 此外,长海县虾夷扇贝浮筏养殖面积高达30余万亩,底播养殖面积近500万亩。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单位海域养殖强度的增加,使依赖海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营养物质的养殖贝类因饵料短缺,品质下降。 这些解释并不能掩盖公司将出现大规模亏损的事实。在今日复牌后,獐子岛一字跌停,报6.96元/股,截至收盘卖一仍有75万手挂单。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业务可销售资源量大幅减少、毛利率大幅下降,将给该公司2018年度经营业绩带来较大压力。在财务方面,本次存货核销及计提跌价准备将导致獐子岛资产负债率大幅升高。截至2017年末獐子岛贷款余额30.43亿元,其中2018年到期流动资金贷款16.45亿元。[详情]
不要让“扇贝跑了”成为利润调节工具 朱邦凌 在沉沉夜幕笼罩下,獐子岛“扇贝跑了”的“黑天鹅”又飞回来了。估计獐子岛的投资者被扇贝跑了、游回、再跑了的“扇贝游走”折腾得如在云雾之中。 1月30日晚间,獐子岛的一则公告再次震惊市场,表示公司正在进行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目前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公司可能对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或核销处理,预计2017年净利润将亏损5.3亿~7.2亿元。 投资者在震惊之余,难免一头雾水,怎么獐子岛的扇贝又跑了?欲哭无泪的投资者不禁要问:獐子岛频繁发生“扇贝游走”的“黑天鹅事件”,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这样的行为是否在挑战市场底线和投资者、监管层的智商?对于这样疑点重重的“巨额亏损”,监管层是否需要再次组成调查组进行实地联合调查?“扇贝跑了”的闹剧频繁上演,是否是上市公司规避ST和退市风险而进行的财务调整和利润调节手段? 对獐子岛“扇贝跑了”的“黑天鹅事件”,有几点疑问需要公司做出答复,需要监管层进行调查: 第一,“扇贝跑了”是否是财务调整和利润调节的手段?这是獐子岛第二次出现扇贝问题。早在2014年,獐子岛的扇贝就曾经“跑”过一次。2014年10月,獐子岛声称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原因是冷水团异动导致自然灾害,扇贝几乎绝收,公司当年净利润亏损11.89亿元。 因冷水团“黑天鹅事件”爆发及后续经营问题,獐子岛在2014年度、2015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獐子岛公司的股票自2016年5月4日起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也由“獐子岛”变更为“*ST獐岛”。其后,在2016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0.52亿元,同比增长11.93%,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59.34万元,同比增长132.76%,公司在2017年初成功摘帽。 那么,在2017年成功摘帽之后,公司是否又要和其他ST公司一样,上演两年亏损一年盈利的保壳游戏呢?每年年底之前,ST公司都在谋求摘帽保壳,尤其是*ST公司更是频出大招,通过卖房、卖子公司、卖地皮、财政补贴等手段保壳。 其实,证监会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对于某些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财务数据调整以摘帽扭亏的情况,证监会将强化监管力度。深交所也再次强调,强化针对上市公司年末突击创利的监管手段。 第二,獐子岛是否涉嫌虚假信息披露。2017年10月25日,獐子岛披露了《关于2017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称对“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的风险”。除此之外,在当年11月29日对外发出定于2017年12月6日~7日来公司体验獐子岛原产地海参“大雪采捕”、虾夷扇贝苗种底播、海洋食品制造等三项调研邀请。此前,獐子岛在2017年10月披露的第三季度报告中预计,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幅度为13.07%~38.20%,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9000万元~11000万元。 为何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业绩预告反差如此之大?在此期间,公司一直标榜的海洋牧场实时动态监控是否起到了作用? 獐子岛董秘曾对媒体称,2014年冷水团事件后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海洋牧场的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并提升海洋牧场的透明度,同时声称目前上述承诺均已全部履行完毕或转成为公司的常态化管理。那么,这次突然群体消失的扇贝,与公司声称的“海洋牧场的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是否矛盾? 在2014年被大连证监局责令整改后,獐子岛表示“正在快速拟定专项《底播虾夷扇贝存货管理制度》,强化底播虾夷扇贝的管理,对存货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实施监测;在养殖、收获等关键时期,增加调研、抽测频次,并向股东开放”。那么,当时獐子岛的公开承诺是否得到了落实? 第三,獐子岛控股股东减持是否提前知晓信息。2017年12月23日,獐子岛公告重要股东完成减持计划。公司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于2017年12月21日完成减持计划,共减持199.85万股,减持均价为8.07元/股,涉及减持金额1612.39万元。而这一时间点纯属巧合还是早有预谋,不得不令人深思。 (作者为财经专栏作家)[详情]
相关报道: 獐子岛扇贝去哪了第2季疑问重重 恐难再推责于冷水团 獐子岛扇贝死亡时间成疑 曾年投入千万元做海洋监测 獐子岛:预计2月4日前形成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分析报告 日前,獐子岛披露的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情况,再次搅动了资本市场。2018年2月2日,獐子岛披露了最新进展,并公开披露初步原因。 獐子岛披露,底播虾夷扇贝盘点的点位数由原定的131个增加至不低于280个,2018年2月1日的盘点船只由最初的1条增加至6条。截至2月1日已累计盘点263个点位。 目前,獐子岛海洋牧场研究中心专家等人员正在分析可能造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报告预计2月4日前能够基本形成。同时,近日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的一场会议,也对黄海及渤海的贝类养殖局部规模死亡等现象进行研讨,原因包括:局部环境异常,高温期提前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和径流骤减导致海区饵料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等。 一位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海洋科研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虾夷扇贝在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属于冷水品种,水温15度左右最为适宜,但2017年大连周边地区的夏季气温时段比往年长约20天,这对虾夷扇贝的养殖可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獐子岛盘点加速 年关将至,海货市场逐渐迎来了旺季。不过,獐子岛卧在海底的一众虾夷扇贝们,似乎再一次“跨物种”遇上了“黑天鹅”。 2018年1月31日獐子岛披露,公司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盘点及相关减值测试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5.3亿~7.2亿元,公司股票于1月31日停牌至今。 据大连本地养殖人员介绍,虾夷扇贝经过约9个月左右的栽苗阶段长成稚贝,然后就可以放入海里进行养殖,养殖周期一般是3年,然后打捞上来。底播是养殖虾夷扇贝的方式之一,深度一般在海底30~50米。据了解,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的海洋深度约40米,附近其他海岛的养殖深度有30米,海洋岛则近50米。 2018年2月2日,獐子岛披露了初步的底播虾夷扇贝盘点情况。1月31日,该公司修订了《2017年度消耗性生物资产盘点计划》,盘点点位数由原定的131个增加至不低于280个,2018年2月1日的盘点船只由最初的1条增加至6条,盘点人员由8人增加至76人,其中会计师6人。截至2月1日已累计盘点263个点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相较春秋抽测,年末盘点更具说服力,这与采用的技术手段有关。常规的春、秋季抽测以水下拍摄视频计量数量,依此估算存量及产量;年末盘点则加大力度,除了运用拍摄视频的科研船,传统的拖网捕捞抽测也同时进行,两种方式综合起来去进一步提高准确度。 黄海扇贝局部规模死亡 2017年夏天,长海县所在的北黄海区域曾出现海水温度升高加快、海区浮游植物丰度比往年低等异常状况,相关海洋科研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了此事。这样的海洋环境并不利于虾夷扇贝的养殖,而獐子岛即属于长海县海域内。 2018年2月2日獐子岛披露,基于相关海洋研究专业机构近年在北黄海的环境监测数据、产业调研情况及公司海洋生物研发中心浮标、潜标月度例行调查等数据,公司海洋牧场研究中心专家等人员正在分析可能造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报告预计2月4日前能够基本形成。 同时,在近日召开的2017年度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年终总结和考评会议上,对我国黄海及渤海贝类养殖产业发生的局部规模死亡、贝体消瘦和产量下降等产业问题展开研讨,其中指出辽宁长海县(獐子岛公司海域所在区域)、庄河市等产业问题形势较严峻。 獐子岛披露,上述会议上,通过调研认为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局部环境异常,高温期提前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和径流骤减导致海区饵料生物数量显著下降;二是竞争性品种盲目扩张,养殖规模过大;三是贝类养殖苗种高度依赖异地输入,易形成环境应激;四是养殖模式粗放单一,缺乏应对环境突变等问题的预警机制。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2017年夏季大连周边持续高温对虾夷扇贝的养殖会造成影响。该人士举例说,山东一些养殖区域偏南,虾夷扇贝的养殖情况一般;过了江苏根本就养不了。也有论文显示,通过实验验证,高温是导致虾夷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 科研人员对记者分析,极限温度、养殖容量、饵料不足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虾夷扇贝死亡。该人士分析称,2017年夏季大连周边雨水较少,导致陆地径流少,海洋的水质很清,造成扇贝的食物来源不足。“温度高,又吃不饱,体质就会很弱。”多种综合因素下,之后几个月虾夷扇贝死亡的概率就可能上升。[详情]
日前,獐子岛(002069,SZ)披露的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情况,再次搅动了资本市场。2018年2月2日,獐子岛披露了最新进展,并公开披露初步原因。 獐子岛披露,底播虾夷扇贝盘点的点位数由原定的131个增加至不低于280个,2018年2月1日的盘点船只由最初的1条增加至6条。截至2月1日已累计盘点263个点位。 目前,獐子岛海洋牧场研究中心专家等人员正在分析可能造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报告预计2月4日前能够基本形成。同时,近日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的一场会议,也对黄海及渤海的贝类养殖局部规模死亡等现象进行研讨,原因包括:局部环境异常,高温期提前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和径流骤减导致海区饵料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等。 一位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海洋科研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虾夷扇贝在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属于冷水品种,水温15度左右最为适宜,但2017年大连周边地区的夏季气温时段比往年长约20天,这对虾夷扇贝的养殖可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獐子岛盘点加速 年关将至,海货市场逐渐迎来了旺季。不过,獐子岛卧在海底的一众虾夷扇贝们,似乎再一次“跨物种”遇上了“黑天鹅”。 2018年1月31日獐子岛披露,公司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盘点及相关减值测试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5.3亿~7.2亿元,公司股票于1月31日停牌至今。 据大连本地养殖人员介绍,虾夷扇贝经过约9个月左右的栽苗阶段长成稚贝,然后就可以放入海里进行养殖,养殖周期一般是3年,然后打捞上来。底播是养殖虾夷扇贝的方式之一,深度一般在海底30~50米。据了解,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的海洋深度约40米,附近其他海岛的养殖深度有30米,海洋岛则近50米。 2018年2月2日,獐子岛披露了初步的底播虾夷扇贝盘点情况。1月31日,该公司修订了《2017年度消耗性生物资产盘点计划》,盘点点位数由原定的131个增加至不低于280个,2018年2月1日的盘点船只由最初的1条增加至6条,盘点人员由8人增加至76人,其中会计师6人。截至2月1日已累计盘点263个点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相较春秋抽测,年末盘点更具说服力,这与采用的技术手段有关。常规的春、秋季抽测以水下拍摄视频计量数量,依此估算存量及产量;年末盘点则加大力度,除了运用拍摄视频的科研船,传统的拖网捕捞抽测也同时进行,两种方式综合起来去进一步提高准确度。 黄海扇贝局部规模死亡 2017年夏天,长海县所在的北黄海区域曾出现海水温度升高加快、海区浮游植物丰度比往年低等异常状况,相关海洋科研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了此事。这样的海洋环境并不利于虾夷扇贝的养殖,而獐子岛即属于长海县海域内。 2018年2月2日獐子岛披露,基于相关海洋研究专业机构近年在北黄海的环境监测数据、产业调研情况及公司海洋生物研发中心浮标、潜标月度例行调查等数据,公司海洋牧场研究中心专家等人员正在分析可能造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报告预计2月4日前能够基本形成。 同时,在近日召开的2017年度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年终总结和考评会议上,对我国黄海及渤海贝类养殖产业发生的局部规模死亡、贝体消瘦和产量下降等产业问题展开研讨,其中指出辽宁长海县(獐子岛公司海域所在区域)、庄河市等产业问题形势较严峻。 獐子岛披露,上述会议上,通过调研认为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局部环境异常,高温期提前且持续时间长、降水和径流骤减导致海区饵料生物数量显著下降;二是竞争性品种盲目扩张,养殖规模过大;三是贝类养殖苗种高度依赖异地输入,易形成环境应激;四是养殖模式粗放单一,缺乏应对环境突变等问题的预警机制。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2017年夏季大连周边持续高温对虾夷扇贝的养殖会造成影响。该人士举例说,山东一些养殖区域偏南,虾夷扇贝的养殖情况一般;过了江苏根本就养不了。也有论文显示,通过实验验证,高温是导致虾夷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 科研人员对记者分析,极限温度、养殖容量、饵料不足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虾夷扇贝死亡。该人士分析称,2017年夏季大连周边雨水较少,导致陆地径流少,海洋的水质很清,造成扇贝的食物来源不足。“温度高,又吃不饱,体质就会很弱。”多种综合因素下,之后几个月虾夷扇贝死亡的概率就可能上升。[详情]
獐子岛成立灾害应对工作小组 每年逾千万研究冷水团对扇贝影响 |新京报财讯 彭彬 新京报快讯(记者 彭彬)2月1日早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在1月31日成立灾害应对工作小组,并组织开展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公司扇贝屡次莫名消失,但公司却投入巨资进行海洋监测。其中公司在2014年年报中披露,每年投资不少于1000万元,研究北黄海冷水团水舌波动对扇贝生理生态的影响、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 獐子岛在2月1日公告中称,公司在1 月 31 日,公司进行的盘点及减值测试相关工作主要为:成立灾害应对工作小组。保障存货盘点及原因分析工作快速推进,明确后续每天的对外信息发布机制,保障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的知情权;修订《2017 年度消耗性生物资产盘点计划》。 其次,獐子岛与海洋专家、年审会计师共同修订盘点计划,盘点点位增加超过一倍,相应增加盘点船只、公司盘点人员、 会计师事务所监盘人员,以增强盘点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公司组织开展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分析。基于相关海洋研究专业机构近年在北黄海的环境监测数据、产业调研情况及公司海洋生物研发中心浮标、 潜标月度例行调查等数据,分析可能造成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的原因。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虽然公司扇贝屡次莫名消失,但公司却投入巨资进行海洋监测。 獐子岛在2013年年报中披露,公司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对底层水温变化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了海域环境监控能力。 在随后2014年年报中,獐子岛称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研究与控制,成立海洋牧场研究中心,每年投资不少于1000万元,研究北黄海冷水团水舌波动对扇贝生理生态的影响、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海洋牧场建设的风险评估与适用性管理、适养海区的甄别与筛选、北黄海生态容量评估等。 在2017年半年报中,獐子岛又披露与长海县气象局合作,在小耗岛南部海洋牧场区布设气 象监控浮标,进行近距离数据采集;利用现有的浮标、潜标群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将生物数据与环境数据相结合,请专家利用北黄海监测平台数据,对海洋牧场生态变化进行研究;请专家对海洋牧场局部及整体做动态养殖容量评估,由专注“养殖技术”向重视“产前 规划”转变。 獐子岛在半年报中还称,公司海洋牧场包括多个层面的环境监测及预警控制系统,海洋牧场生态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通过生态大数据平台和实时性、应急性、周期性管理,强化生态与产品的关联、科技与生产的融合,内部技术服务体系日渐成熟,为长海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编辑:艾峥 校对:王心[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