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吴忠仪表黑洞 > 正文
 

吴忠仪表预计巨亏3亿多 是否为59岁现象惹的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10:57 证券日报

吴忠仪表预计巨亏3亿多是否为59岁现象惹的祸

  □ 本报记者 齐士扬

  近期,吴忠仪表(资讯 行情 论坛)走势是连续创新低,熊市氛围持续了将近5年之久,股价也从2000年2月份的20.2元跌至昨日的2.20元,引起投资者高度关注。今年3月26日公司公告,截至2004年底,大股东占用资金1.2亿,同时去年12月31日公司曾预计2004年度将出现3亿元左右的亏损。

  丑闻频频被曝光

  2004年,对于吴忠仪表来说,可谓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各种问题是接连不断。2004年的5月24日,公司转让子公司股权损失335万元;2004年5月19日至5月20日,中国证监会宁夏监管局对公司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达了《关于对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存在问题限期整改的通知》。《通知》指出:“你公司截止2003年底,长期股权投资14项,账面价值为19?177万元,且涉及行业较多,项目与主业及项目与项目之间产业关联度差,地域分布范围较广,投资效益低下”;2004年10月18日,吴忠仪表控股股东吴忠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国有法人股9?144万股中的4?0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1?834万股的18.76%)已被司法冻结;2004年11月23日,吴忠仪表被起诉要求承担4000万元的连带清偿责任;2004年12月20日,吴忠仪表接中国证监会宁夏监管局通知:中国证监会将对公司有关涉嫌证券违法行为一案立案调查,稽查工作组于2004年12月17日正式进驻公司;2004年12月30日,吴忠仪表前任董事长赵广生等高管因涉嫌贪污罪被逮捕;2004年12月31日,吴忠仪表对外投资目前已达19项,金额3.5亿元,现已损失2337万元。随着两位前任高管和一位现任董事的东窗事发,吴忠仪表的财务问题逐一暴露。

  一步步走向没落

  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6月15日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6000万股,其主营业务为制造并销售工业和民用自动化仪器仪表、医疗器械以及汽车制控系统配件等。公司上市之初表现良好,但是由于管理不善,投资又频频失误,公司业绩不断下滑。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这个公司投资项目涉及了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纳米材料、汽车配件、参股证券公司、环保设备、房地产、海水淡化和血液银行等项目,但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很难看到这些项目为公司带来的收益。从2001年开始,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与日俱增,截至2003年,该项资金占用已达到9478万元,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已高达11700万元。

  对外投资接连失误

  公司从1998年9月上市之后频频对外投资,其投资项目涉及生物医药、电子商务、纳米材料、汽车配件、参股证券公司、环保设备、房地产、海水淡化、血液银行等,几乎涵盖了近年证券市场中所有的热门概念。

  上市之初,公司利用1.8亿元的募集资金投资于“精密自动控制阀门项目”(实际投资额约1.4亿元左右),据公司当时称该项目是与美国血液技术公司合资开发,项目达产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6亿元,税后利润9768万元。该项目早已完工,但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却很难看到该项目为公司带来的收益。

  在精密自动控制阀门项目之后,吴忠仪表又出现了新的投资失误。

   1999年吴忠仪表以3000万元的价格受让了美国ROBINSON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重组抗肿瘤血管生长治药物?STATIN?3A小试成功专有技术,随后公司又和美国ROBINSON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润世生物工程制药有限公司,其中吴忠仪表以现金出资7500万元,占股权比例75%。据公司1999年中报称,该项目年产值为10亿元,可实现利润为4.55亿元。然而就是这家预期能为公司带来数亿元利润的公司在成立后不久就开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目前吴忠仪表已经将该公司注销。

  吴忠仪表的投资失误不胜枚举。例如公司曾经称与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合作,开发研制ABS(汽车气压防抱死制动系统),并预期项目达产后年销售额为6亿元,利税2亿元。如今这个项目早已没有了下文,而公司对此的前期投入也不了了之了。

  控股子公司大都亏损

  按照近日吴忠仪表的公告,公司的亏损金额在2.1249亿元,但此前公司公布的亏损预测为3亿元。

  对于前后之间的亏损数字差额部分,吴忠仪表证券事务代表告诉记者,其他的亏损来自于公司的投资损失。据他介绍,公司现在参股、控股有30多个子公司,其中控股子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参股的公司中也只有少数能从中获得分红。

  但对于吴忠仪表来说,导致此次巨亏的罪魁祸首还是1.8亿元委托理财,预计损失约为1.7亿元。事实上,是否为委托理财现在还无法完全证实。虽然吴忠仪表在公司的公告中披露,其中投入资金11000万元委托亚洲证券银川解放东街营业部理财,投入资金7000万元委托海天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理财。但据记者了解,因为这两笔投资都没有签署协议,知情人已被宁夏公安厅逮捕且相关资料已被查封,对相关资金投入时间及资金流转过程目前无法核实清晰,因此吴忠仪表方面也是无法确切证实为委托理财。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的1.7亿元已经委托理财已不见踪迹。

  吴忠仪表的问题从2004年12月开始暴露。12月17日,证监会对吴忠仪表有关涉嫌证券违法行为立案调查,稽查工作组也正式进驻该公司。2004年12月29日,宁夏公安厅逮捕了该公司前任董事长赵广生,前任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冯平儒、现任董事李志强

  59岁现象惹的祸?

  何谓“59岁现象”?它是指一批有权势的人物(政府官员和国营企业家)临近退休之前利用自己的权力“狠捞一把”的现象。

  譬如,1985年贪污挪用公款2000万元人民币的广东省天龙集团总经理兼党委书记谢鹤亭,1990年被法办的北京首钢总经理助理、北钢公司党委书记管志诚,1995年携带40万美元出逃的中国长动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总经理于志安,1998年主谋贪污私分公款335万美元的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玉溪卷烟厂厂长褚时健,原人大广东省副主任欧阳德,投资银行湖南分行原行长戴天敏,以及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原总经济师罗京军等人,都曾具有开拓精神,做了很多好事,都曾是有功于社会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但在即将退下来时,因腐败问题而身败名裂,甚至走上了“断头台”。

  从吴忠仪表公开的信息中,我们发现赵广生、冯平儒、李志强都是公司的实权人物,而且都接近60岁的退休年龄。是“59岁现象”压垮了吴忠仪表。

  早在2004年6月赵广生等人就提前离任,这可谓是东窗事发的征兆。一般来说,上市公司推迟换届的多,提前换届的少,而吴忠仪表的换界却提前了3个月。原本是9月才换届,在6月份就提前召开了股东大会,进行了董事会的换届选举。

  直到12月18日,吴忠仪表公告称,证监会将对公司涉嫌证券违法行为立案调查,这预示着公司要出大事了,10天之后,就传来前高管被捕的消息。提前离任的原因是一目了然。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