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负面清单”具体落实下去

我们希望“负面清单”具体落实下去
2019年04月20日 01:41 中国经营报

  我们希望“负面清单”具体落实下去

  访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

  张漫游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上,易纲再次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进展明显,并正在进一步提速。“近日,首批外资控股券商获批设立,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这些都让我们切实感受到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对外放开正在加快推进,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如是说。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一直充当着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窗口。随着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正式落地,以及今年两会期间释放的信号来看,不仅金融业、债券市场等更多开放政策可期,粤港澳大湾区也将被作为金融对外开放的“试验田”,推动金融对外开放步伐。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背景下,外资银行将面临哪些机会?接下来将如何布局?如何在展业过程中放大自身优势?怎样挖掘粤港澳大湾区红利?如何实现两岸三地业务的互联互通?针对这些问题,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恒生中国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

  主动把握开放机遇

  《中国经营报》:从去年开始,中国针对外资开放的政策频频出台,尤其是针对银行业的开放,很多门槛逐步降低或取消。你怎么看待中国金融市场的新一轮开放?

  宋跃升:从2018年博鳌论坛之后,一系列政策推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步子迈得很大,跟国际规则更加融合,我们对这些金融市场的开放举措都是欢迎的。中国放松金融市场外资准入门槛,并针对不同金融领域逐渐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这意味着境外投资者将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市场竞争,分享中国市场的巨大投资机会。未来中外资机构将会在一个更加公平竞争的环境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当中,我们跟监管部门保持非常紧密的沟通,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能体会到政策空间相比以前越来越大。总体来说,无论从营商环境或者是对外资的包容度、开放度,都在向对外资银行更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我们之后会迎来更多机遇。

  《中国经营报》:如你所说,在新一轮开放的环境下,外资银行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对外资银行而言,有哪些布局机会?

  宋跃升:2018年开始,迎来了新一轮金融市场开放,包括最近的外资可以控股证券公司、外资行可以一起设立一个分行、一个支行等,这些举措我们都非常欢迎,我们也在进行研究。

  就恒生中国而言,30多年来我们一直根植内地,目前拥有接近50家分支机构。除了商业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环球银行与环球市场业务等全方位的客户服务之外,我们从2011年开始,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开设第一家异地支行佛山支行,到现在开了5家异地支行。2012年跟广州证券合资成立了广证恒生证券咨询公司,这也是外资银行第一次设立合资的证券咨询公司。2016年之后,恒生和前海成立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是外资银行首个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在这些外资银行可以多参与、跟我们战略相契合的领域,我们一定是积极参与的。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加快业务增长,以配合恒生整体的策略计划,将继续凭借恒生的品牌优势以及加强投资人才与科技力量,把握来自母行恒生香港与恒生中国的共同客户、持续增长的高端客户,以及现金充裕行业客户的增长潜力与市场机遇,挖掘增长动力。同时,我们还会加强跨团队紧密合作,增加来自不同部门产品的交叉销售,以配合客户各种需要。且我们将积极优化组织结构,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与社区共同成长。

  《中国经营报》:关于对外开放的政策,你还有哪些期许?

  宋跃升:我们希望看到,随着金融市场开放,负面清单制度不断往前推进。我们希望负面清单的推进可以具体落实下去,真正做到“非禁即入”,这样将大大有利于业务、产品、服务的扩大和进展。这种情况下,只要政策允许我们做的一些业务,我们觉得对于提升我们总体的客户服务质量是有帮助的,我们一定会尽量去做。

  湾区联动可借鉴欧盟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互联互通,将对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起到什么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互联互通是否存在难点?

  宋跃升:我认为,最好的情况是粤港澳大湾区能做成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桥头堡,因为其示范作用很大。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很多事情的推进速度很快。不过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如何在市场准入等方面进行开放,需要多方协调和智慧。

  在金融方面,相信三地的金融监管机构可能会坐下来讨论下一步的监管方向。我的建议是,可以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在一些地域、针对一些产品进行先行先试,即可以将某些开放举措从一个城市开始试验,然后拓展到两个城市、三个城市,最后拓展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做成一到两个实际案例。如果其中的风险大大低于可能带来的收益,试验就有可能继续走下去。另外,当前针对金融机构有许多开放的举措,我认为这些政策在解决了外资金融机构“来不来”的问题之后,如果还能解决“来了之后做得好不好”的问题,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更加促进我们的金融业发展。

  《中国经营报》:《规划纲要》已经落地,你认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还需要哪些政策支持?

  宋跃升: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总体框架已经出来了,不过每项政策推出是需要时间的,具体政策的出台和落地非常重要,包括跨境的“理财通”业务,政策允许范围之内金融要素自由流通的问题等。现在,欠缺的是对一些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即让三地从各个方面实现“互联互通”。

  大湾区有多个城市,且三地制度不一样,法律框架不一样,金融牌照、许可也不一样。如何让三地的监管有一个互联互通的协调机制,这才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监管机制的沟通,在全世界不同的经济体、自由贸易区和湾区当中我们还是有些借鉴的。如在欧盟,他们已经有很多年的经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策互联互通,特别是牌照和资格做到相互认同。在整个欧盟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相互认同的便利性,例如单一许可证制度,像卢森堡同样可以成为欧洲类似的金融中心,很多机构包括中资机构选择在卢森堡设立分支,因为在卢森堡申请牌照之后,就可以覆盖整个欧元区。

  坚守内外联动优势

  《中国经营报》:《规划纲要》出台后,你看到了外资银行的哪些发展机会?

  宋跃升:在粤港澳大湾区,现在讨论的热点产品和服务有很多,包括跨境理财、跨境开户、人员资金的跨境流动等,我们都在紧密跟进这些要素流动的推进方式和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总体框架已经显现,也接连推出了一些实质的细则。现在我们在等待更具体的金融政策推出和落地。也就是说,针对某一特定现实、具体的问题,需要有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和服务才能最终成行。

  《中国经营报》:作为香港本土银行,恒生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展业有哪些经验?

  宋跃升:目前恒生中国内地的网点、员工数、客户数量在大湾区的占比都将近40%。无论从品牌知名度、网点、客户,与该区域内的其他外资银行相比,我们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我们针对香港客户和香港个人居民的服务团队就是从大湾区开始拓展的。考虑到香港客户需求的特殊性,恒生中国的零售银行部门在大湾区成立了一个专门服务香港客户的团队,专门为从香港到内地生活、置业、学习、投资的人士进行服务。到现在为止,这个策略非常成功,所以我们近期想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对一些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

  从此前在大湾区的布局看,个人业务、公司业务都是我们很重要的业务。未来我们会继续留意纲要细则的发布,积极研究及适时参与,以把握区内各种业务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营报》:在粤港澳大湾区展业时,如何实现内地和香港的有效联动?恒生银行有哪些经验?

  宋跃升:恒生中国的两大优势:跨境联动和优质服务。跨境联动这一优势其实是一个外资银行与生俱来的强项,我们过去很多年的战略布局就是在这一块开展的。

  30多年来我们一直根植中国内地,而大湾区一直是恒生银行的战略重地。在展业过程中,我们推行的是跨境联动无缝连接,即针对一个客户,它在内地的客户经理和香港客户经理,两个人是无缝对接的,他们的团队基本上每天都沟通。比如,我们有一个在内地服务了多年的客户,现在想去香港展业,内地的客户经理会第一时间告诉香港的客户经理,让香港的客户经理安排香港事宜,分享该客户的一些金融要求、银行产品的需求,双方进行分析之后,再逐步做一些尝试。

  同时,与母行的联动紧密也给恒生中国带来了独特的经营模式。目前,恒生银行跨境共有客户占企业客户比率已经达到70%。这70%意味着在服务上可以一步到位。通过共有服务平台,两边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可以一起为客户提供服务,客户只需要一家银行就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如我们利用境内外良好的联动,提供一体化金融产品,包括内保外贷、内存外贷、外存内贷、外部担保等都可以跨境。

  深度 如何更好挖掘粤港澳大湾区的红利?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为中国金融市场新一轮的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落脚点”和“试验田”。在采访中,有外资银行人士认为,中国市场提供如此多元的机遇,对外资机构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

  如何更好地挖掘粤港澳大湾区的红利?3月底,中国银行业协会原秘书长黄润中公开提示道,金融科技是助力《规划纲要》落地、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科技和金融无疑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点。在《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明确了构建创新共同体、打造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优化创新环境三大政策;要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三大任务,勾画了大湾区宏伟蓝图。

  近年来,如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都在不断实践将金融业务融合各种科技。但对于外资银行而言,宋跃升认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并非“弯道超车”,而是在于“厚积薄发”,一步一步把短板补起来。他坦言:“针对客户需求最大的、以前我们还没有做的或做得不够的地方,要尽力做好。手机银行、电子银行只是一个平台,我们会更多关注平台上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把我们优质服务的优势体现出来。”

  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上,宋跃升表示,从母行的整体数据看,2018年的投入增幅是两位数。作为母行优质产品和服务在内地的延伸,恒生中国很大的好处是可以让母行了解内地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改变,同时,看到恒生中国面临着金融科技公司带来的挑战,以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挑战和机遇,从而预见到几年之后市场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去年以来,恒生中国不断进取,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不过,宋跃升认为,数字化并非一个前台、一个终端或一个手机银行应用那么简单,而是牵涉到前中后台一系列战略的设计、法律法规或内部规章制度、整个操作流程的规划、数据治理等各方面的变动。

  为此,恒生中国在2018年底成立了恒生中国数据管理委员会。宋跃升介绍道:“通过该委员会,我们对自己内部的数据治理、管控等在流程上做一些梳理,这是数据规划最本质的东西。所以,当你看到在前端应用方面有一些小的调整时,其实很多工作是在中后台来完成的。”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张漫游采写

  老板秘籍

  1.如何做好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互联互通?

  我认为,最好的情况是粤港澳大湾区能做成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桥头堡,因为其示范作用很大。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很多事情的推进速度很快。不过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如何在市场准入等方面进行开放,需要多方协调和智慧。

  在金融方面,相信三地的金融监管机构可能会坐下来讨论下一步的监管方向。我的建议是,可以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在一些地域、针对一些产品进行先行先试,即可以将某些开放举措从一个城市开始试验,然后拓展到两个城市、三个城市,最后拓展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做成一到两个实际案例。如果其中的风险大大低于可能带来的收益,试验就有可能继续走下去。另外,当前针对金融机构有许多开放的举措,我认为这些政策在解决了外资金融机构“来不来”的问题之后,如果还能解决“来了之后做得好不好”的问题,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更加促进我们的金融业发展。

  2.恒生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展业有哪些经验?

  目前恒生中国内地的网点、员工数、客户数量在大湾区的占比都将近40%。无论从品牌知名度、网点、客户,与该区域内的其他外资银行相比,我们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我们针对香港客户和香港个人居民的服务团队就是从大湾区开始拓展的。考虑到香港客户需求的特殊性,恒生中国的零售银行部门在大湾区成立了一个专门服务香港客户的团队,专门为从香港到内地生活、置业、学习、投资的人士进行服务。到现在为止,这个策略非常成功,所以我们近期想在全国进一步推广,对一些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

  从此前在大湾区的布局看,个人业务、公司业务都是我们很重要的业务。未来我们会继续留意纲要细则的发布,积极研究及适时参与,以把握区内各种业务的发展机遇。

  简历

  宋跃升,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长,恒生银行执行委员会委员。宋跃升自1994年起服务中国内地金融业,其中20年在银行界工作。他于2000年加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中国”),曾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环球资本市场销售总监,以及环球资本市场副总监兼交易主管。宋跃升担任恒生银行新职前,担任汇丰中国副行长兼环球资本市场总监,负责推动汇丰集团的内地业务策略以及环球资本市场的内地业务发展。宋跃升为多个顾问委员会及专业协会的成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理事。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10 泉峰汽车 603982 9.79
  • 04-24 日丰股份 002953 --
  • 04-23 有友食品 603697 --
  • 04-17 运达股份 300772 6.52
  • 04-17 中创物流 603967 15.3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