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者 周小川
记者 徐燕燕 林洁琛
[在周小川推动金融改革开放的贡献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动,周小川因此被誉为“人民币先生”,如境外媒体此前所言,周小川未来会因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而被载入史册。]
3月9日上午10:00,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位副行长的陪同下,参加了他的最后一场“两会”发布会。接受中外媒体采访的周小川,始终保持着儒雅淡定的微笑,仅仅是他的一个小动作,现场的快门声就像雨点一样密集,持续数秒。
根据全国人大公布的议程,3月19日上午将会决定新行长人选。从2002年12月至今,现年70岁的周小川执掌中国央行已近16年。
在这场“谢幕”发布会上,当一位香港记者问及“在漫长的行长生涯里,有哪些特别难忘和特别遗憾的时刻”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会心一笑。周小川的回答简短而充满智慧,他用发布会的主题“金融的改革开放”呼应自己的职业生涯:“我觉得有幸跟大家一起在金融改革开放方面做工作,向前推进,很有幸的一件事。”
“改革”、“开放”,这是贯穿周小川近16年央行行长生涯的两大关键词。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体量快速壮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货币,影响着全球金融市场。这些变化决定了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周小川,必然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人物。
国有银行改革操刀人
作为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北京成方街32号度过了过往的15年,15年前执掌中国人民银行时,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经济体量不及英国;而如今,周小川卸任在即,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间,他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市场开放,将人民币推向国际,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能力。
15年间,周小川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金融市场改革、国有银行股改上市、政策性金融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等多项重大金融改革,推动人民币在2015年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
“没有一个人能把中国经济腾飞归功于自己,但是70岁的周行长值得更多的称道。他为中国经济增长打造了货币环境。他付出了巨大努力,从一个中央计划体制的泥淖中,拽出一个金融系统,虽然这项改革还没有达到他自己的预期。”《经济学人》杂志在3月10日的一篇文章中对周小川给予了如上的评价。
在记者会上,周小川强调,改进监管也是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金融方面其他的步伐反而可以走得更快、更大。比如说人民币国际化和市场准入的放开,这些都跟监管的改革联系一起。”
周小川大半生都在致力于市场改革,他是新中国第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央行行长。他早在1980年代就提倡更加市场化的经济模式。
1982年8月,周小川进入清华大学成为系统工程系首批招收的博士生。在此期间,他一直从事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分析及许多经济课题的研究工作。1986年,周小川出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并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为国务院高层担任智囊;后又兼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
1986年12月,周小川被任命为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开始从政之路,时年38岁。此后,他历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委员。1998年2月,周小川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2000年2月,转任中国证监会主席;2002年12月,接替戴相龙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013年3月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回想当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周小川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他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操刀人。
正是周小川当年创造性地提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方案,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的困境。由此,各家国有银行得以开启财务重组、注资、引入战投、股改上市的改革路径。十多年后,四家大型银行悉数跻身世界前十大银行之列。2015年,三大政策性银行接棒改革。周小川在当年8月接受第一财经的专访中表示,资本约束是约束机制的核心,也是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于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新定位,周小川表示: “如果我们能在已有的实践基础上,借鉴好的经验,不断动态改进,或许三家行的模式能成为中国特色道路中有光彩的一部分。”
强力推进利率汇率改革
2000年~2002年执掌证监会期间,周小川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因为铲除腐败被称作“周扒皮”。随后,漫长的央行行长生涯中,他掌舵人民币国际化,力推金融体制改革,同时还要兼顾将通胀保持在较低水平,将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帮助日益强大的中国经济体抵御各类风险。
2013年“两会”期间,他在接受第一财经的独家专访时表示,宏观经济政策历来有利有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是如此。党中央、国务院在决定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时,充分讨论过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认识到经济刺激计划在短期内有利于促进经济尽快企稳回升,但随后会给物价、债务可持续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方面产生代价、造成压力。“评价经济刺激计划的作用,应该将其放在一个历史阶段综合来看,不能只想在危机时尽快复苏,复苏成功了以后又不愿意承担由其产生的成本,这是不现实的。”周小川坦然表示。
“周小川并不是激进分子,但是在中国的环境下,却算一个坚定的经济自由主义者。”《经济学人》称。
2013年6月的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流动性的洗礼,今天市场人士还对那场惊心动魄的“钱荒”记忆深刻。“钱荒”事件进入尾声之后,周小川首次回顾了此次波动的来龙去脉和央行对流动性的政策把握。在出席“陆家嘴论坛”期间,周小川接受了第一财经的独家专访。他表示,央行对流动性的把握,市场基本上还是正确理解了。“此次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其积极意义在于提示银行,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作出调整。”他说。
在当年“钱荒”的处理中,央行的态度是强硬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此前,央行总是第一时间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以缓解资金紧张。“这种情况过去没有发生过,处于半年考核时点等因素,银行发放贷款的冲动十分强烈,但需要把银行这种倾向调整回来。”事后,周小川如是称。
然而,“钱荒”未必是坏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或许是倒逼中国金融改革继续推进的一个机遇。
对于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周小川撰文称,已设定了近期、近中期和中期目标路径。当年7月,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10月25日,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12月,央行推出同业存单业务,作为存款利率放开的过渡措施,为下一步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做出铺垫;2015年10月,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中国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
对于汇率改革,周小川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辅导读本中表示,要根据外汇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周小川在实践中总结出,改革开放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整体健康性。改革开放促进了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结构优化。尤其是在最近的五年,随着中国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他在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确立新的货币准则方面不遗余力地推进改革。
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周小川在多个国际国内的公开场合,对中国的债务问题发出警示,并提出要警惕“明斯基时刻”。2017年11月,他撰写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文,收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文章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现状给出客观清晰的判断,并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主动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靠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文章中63次提到“风险”,43次提到“监管”,31次提到“改革”,21次提到了“开放”。
周小川指出,主动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要靠加快金融改革开放。他称,改革开放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整体健康性,改革开放促进了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结构优化。改革开放是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历史经验和未来抉择。
人民币国际化路上的战士
在周小川推动金融改革开放的贡献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动,周小川因此被誉为“人民币先生”,如境外媒体此前所言,周小川“未来会因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而被载入史册”。
在记者会上,周小川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成果进行评价,并勾勒了这项改革的未来。他称,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的政策该研究的都已经研究了,主要的步骤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今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场改革大幕开启于2005年的汇改。人民银行宣布从2005年7月21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人民币开始对美元脱钩,争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015年8月11日,“新汇改”进一步完善了中间价报价机制,为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铺平道路。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在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机制方面也不断推进。2007年,首只人民币债券登陆中国香港;2008年,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引擎。截至目前,香港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全球规模最大。
2009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并于2010年、2011年先后两次扩大试点范围直至全国。2014年开始,人民币全球清算网络频频布局。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6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1.68%。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末,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同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断推进,目前,人民币在七大类共40项资本项目交易中,已实现可兑换、基本可兑换、部分可兑换的项目共计37项,占全部交易项目的92.5%。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权重10.92%,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元(41.73%)和欧元(30.93%),纳入SDR是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人民币为国际市场所认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交易货币。
“应该说,市场参与者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资,以及用于资产计价,包括一些重要商品、储备,在多大程度上用人民币计价交易,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也是谁也强制不了谁的,都是他们自愿按照他们的理解来考虑的。”周小川坦然自信地表示。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未来的方向,周小川在今年的记者会上表示:“至于政府方面或者说从央行的角度能够继续推动的事,一是在资本市场和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连通方面,可能还有进一步可以做的事情。这方面大家也已经看到,这些年始终都有一些进展。除了资本市场以外,整个金融市场其他方面的连通也会有所增强。另外,中国是稳步地、渐进地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可兑换以后,还存在着一些个别方面的限制,这些限制也会逐步有序放开,放开以后,人民币国际化还能够进一步地向前迈进。”再一次,为人民币国际化指明方向。
与世界沟通的智者
2017年“两会”,出现在央行发布会上的周小川换了一块苹果手表。而此前的十年左右时间,他都戴着一块看不出牌子的金属手表。市场随即解读为,技术官员周小川对中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发挥的特殊作用。
在国际上,周小川以英文流利、极富个人魅力而著称。“周小川可以同国际交流,而这点相当重要。”有央行前任官员曾如此表示。
周小川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秉持开放的心态,执掌中国央行15年有余,他学习和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理论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成功经验,带领中国央行成功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危机。随着中国的经济体量快速壮大,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货币,影响着全球金融市场。
在近16年时间里,世界先后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直至如今,全球经济都在缓慢的复苏之中。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开始发挥一定作用,包括参与储备货币体系改革以及贸易与金融稳定等政策的制定工作。
不仅如此,周小川在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中也贡献了自己的智慧。2009年3月23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不久,他在央行官方网站发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指出,此次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周小川提出了“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2010年末,面对“热钱”流入加速的形势,周小川提出“池子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2月15日,周小川首次对此作出解释,在他看来,典型的“池子”就是指外汇储备,储备有不同的板块,板块又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池子。他解释称,有的保证进出口支付;有的预备外资企业分红;有的是热钱进来,100%的吸收再给予100%的对冲,不让其对经济产生影响。
作为中国央行行长,过往的15年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时期。2002年周小川出任央行行长,人民币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18.32万亿元,2018年2月末,M2余额172.91万亿元,15年间,货币供应量增长接近10倍。其间,不乏“货币超发”的担忧。
2013年3月“两会”期间,周小川再次接受了第一财经的独家专访。这一次,他深度解疑释惑了M2。在他看来,过往10年中国M2/GDP有所提高,虽然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但确实反映了中国经济金融结构中储蓄率过高、直接融资发展不足、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的现实问题,需要深化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来逐步解决。
2011年9月,《欧洲货币》杂志评选周小川为“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2016年10月中旬《环球市场》(Globalmarket)杂志将其评选为2016年度东亚地区的“年度央行行长”。
在国际舞台上,周小川也因经济领域之外的兴趣特长和强大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国际同行。热爱体育和音乐的周小川颠覆了外界对于中国官员的刻板印象。
据媒体报道,IMF总裁拉加德曾赠送一套羽毛球拍给周小川,并盛赞称:“周行长很爱打羽毛球和网球。这两项运动都需要耐力、灵活性、速度、精确性和战略技巧,这些都是中央银行行长的应备素质。”
周小川热爱歌剧,他曾于1998年11月在中国最大的对外出版机构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过一本名为《音乐剧之旅》 的书,“首次向中国读者全面介绍了音乐剧这门艺术形式”,让诸位避免“遗漏掉本世纪最重要且发展最快的一项文化成果”。该书的责任编辑说,当时的周行长还在中央音乐学院兼职教授音乐剧。
如今,周小川即将谢幕,而中国金融改革的进程还将继续,周小川也必将因其为中国金融改革奠定的坚实基础以及国际的影响力而载入史册。
附表 周小川任职央行行长 15年大事记
●2002年12月,正式出任中国央行行长。
●2003年,开始启动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至201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顺利完成上市。
●2005年7月21日,正式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8年7月,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引擎。
●2009年有7月,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并于2010年、2011年先后两次扩大试点范围直至全国。
●2013年6月,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钱荒”洗礼,央行成功处理了这一流动性紧张局面。
●2014年开始,人民币全球清算网络频频布局。
●2015年,三大政策性银行接棒改革;同年8月,“新汇改”进一步完善中间价报价机制,为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铺平道路。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推荐阅读:
专题: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