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绩单超预期 质量型增长渐成 中国经济发展主线
记者 祝嫣然
总量突破80万亿的情况下,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达到6.9%,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以来的首次提速。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经济稳中有进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老供给已经逐步出清,对经济下行压力减弱,新供给占比不断提升,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提升。补库存周期和设备投资的弱复苏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此外,出口超预期增长对经济贡献增强。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18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提质增效任重道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体制改革仍没有结束,仍在继续推动并愈发显现出积极的成效,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大戏也许才刚刚开始。
经济增长质量在提升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是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还是要素结构变化都在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动能培育初见成效也是经济增速回升的重要原因。新技术对旧动能相关领域的改造、融合与提升日益加快,创新驱动在微观领域得到更多的验证,以网络消费、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投资涌入,经济活跃度较高。
宁吉喆表示,从经济增长的质量看,微观质量、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均在提升。经济增长本身的质量,就看它给居民带来多少就业和收入。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12月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
此外,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2017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亿元,同比增长21.9%,比2016年同期加快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0.54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研报认为,工业企业盈利复苏和现金流改善的趋势仍在,而利润增长或将更多地从上游行业扩大至中下游行业。
经济增长质量还反映在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去年一年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了。
同时,宏观上反映节能减排的指标,201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7%,而年度目标是下降3.4%。
从需求结构看,经济增长已经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7个百分点,消费和投资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发展。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长期来看,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消费占GDP比重持续提升的同时,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非常明显。
外需中,2017年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全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18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03亿元,增长18.7%。
宁吉喆表示,经济增长和发展从过去主要由出口拉动,转为出口、进口共同拉动。中国的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提升。根据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过去一年经济增量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2万亿美元,相当于2016年排在全球第14位国家的经济总量。
新动能加速孕育
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新旧动能转换、新动能加速孕育。
王军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得到深化,创新驱动将在微观领域得到更多的验证,新技术对旧动能相关领域的改造与提升日益加快,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将以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在积累着质变前夜的澎湃动力。
工信部部长苗圩上月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2017年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势头。一方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4.6%。另一方面,增长新动能加快集聚,新认定7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7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24家部重点实验室,全年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超过70万辆。
2017年,创新发展持续发力,新动能继续较快增长。全年全国新登记企业607.4万户,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深海探测、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新产业新产品蓬勃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产量比上年增长68.1%,新能源汽车增长51.1%。
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宏观经济正处于从新供给形成到扩张的关键阶段,新供给已经占到经济总量的40%以上,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新兴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增速远快于传统产业。以新供给为主要产业支撑的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广东等地方,经济转型已初见成效,其他省份的产业转型也已起步。
以新业态为例,去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945亿元,增长48.1%。
“一些新问题”受关注
虽然经济新动能正加速孕育,但2017年的经济运行也出现了值得关注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陈中涛撰文分析称,一是伴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有所上升;二是伴随着市场需求回升和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出现了局部性和阶段性的能源与原材料供应紧张;三是伴随着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出现了结构性的用工矛盾。
金融风险也值得关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内经济增长动能处在转换过程中,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加强,在三去一降一补的结构调整压力下,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风险,比如实体经济企业不良贷款、影子银行、房地产价格高企、流动性风险上升、汇率贬值压力等。
刘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防控金融风险是维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战略性大事。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对于超出经济发展需要的杠杆水平、脱离监管之外的金融创新及时进行合理引导,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要给予“新金融”一定的创新空间,鼓励适应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金融创新,避免监管过度所可能形成的供给约束。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18日在和讯网主办的财经中国年会上表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涉及供给侧改革、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社保、国企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坚实推进。同时,金融监管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房地产调控等对短期经济也有一定压力,需要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
陈中涛表示,预计2018年以高质量发展为聚焦点,新时代经济发展新特征凸显,经济稳定向好基本态势进一步延续,结构调整、新旧增长动能转换明显加快,经济运行稳定性和协调性增强,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