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铁矿石价格谈判11天速度史无前例 变数犹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08:5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祝慧

  谈了仅11天,宝钢就抢下了新的年度铁矿石基准价的首发价。

  就在上周,各界还普遍认为本轮铁矿石价格谈判仍将是一场艰难谈判时,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于上周四(12月21日)达成了2007年首个铁矿石价格协议:2007年铁矿石价较2006年上涨9.5%。

  随后,宝钢集团12月22日晚宣布,继21日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2007年度长期合同铁矿石首发价格之后,22日又先后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所属哈默斯利公司及必和必拓公司达成了新一年度的首发价格,价格涨幅都是9.5%。

  出乎意料

  “2007年度

铁矿石价格将涨40%。淡水河谷不会在价格上做任何妥协,如果想省点钱,中国厂商可以签订更长时间的供货合同。”在本月初举行的“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淡水河谷铁矿石主管马丁斯还如此表态。

  尽管马丁斯说的涨价幅度有点离谱,但铁矿石的强劲需求以及采矿投资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的高昂成本都意味着涨价难以避免。早在几个星期前,也已经有消息传出2007年国际铁矿石谈判的结果预期在5%-10%之间。

  最终的结果的确没有超出原先的预期,但是达成最终结果如此迅速却让外界感到突然。

  “2007年的铁矿石价格反映了全球铁矿石市场状况,谈判双方达成协议速度之快史无前例,这也是双方高度专业化谈判的结果。”淡水河谷在其一份声明中如此表示。

  “此次谈判能够在2006年年底前结束,而且是在中国仅第四次正式参加铁矿石谈判的条件下,就能够首先取得定价权,表明中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中地位的提高,参与谈判的能力也有所增强。而9.5%的涨幅的确定也基本反映了铁矿石市场的供需关系。这个涨幅的最终确定过程是艰难的,来之不易的。”中国钢铁协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根据铁矿石国际谈判惯例,通常由每个国家的最大钢铁企业代表该国

钢铁业与三大铁矿石巨头进行谈判,形成该国进口铁矿石的基准价。而亚洲铁矿石价格一般是跟随日本谈判后确定价格,可以说日本定价直接左右着整个亚洲的铁矿石价格。中国钢企在今年改变了这一格局。

  厚积薄发

  比起铁矿石价格2006年19%的涨幅、2005年71.5%的涨幅,今年的铁矿石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增加了对中方有利的筹码,一是铁矿石进口增幅下降;二是国产铁矿石贡献度上升;三是印度矿出口迅猛,稀释了巴西的供应量。

  作为中国钢企代表的宝钢,已连续四年参与谈判,但只是跟随者。最窝火的是2005年,当日本新日铁与矿业霸主们谋定71.5%的涨价时,国内钢铁业因没有反击之力只能被迫接受现实。

  今年,由于有年初铁矿石涨价19%的“教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多次强调要加强今年的谈判力度,争取更大的定价权。早在上一轮谈判结束后,中国就开始着手准备今年的谈判,采取了调整进口铁矿石企业资质标准、制定进口备案制等一系列相应的行业协调措施,并多次组织会议,在钢铁企业内部增加沟通、协调取得一致意见,为谈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钢协今年联合五矿商会同时应对铁矿石谈判,中国钢协负责协调钢铁企业,而五矿商会则负责审核铁矿石进口资质,“进口铁矿石的资质已经比以前严格多了,就是为了增加对铁矿石的控制力度。”

  变数犹存?

  尽管业界对此次宝钢以迅雷之势抢下全球首发价掌声一片,但也有人对宝钢的速战速决持保留意见。

  “宝钢这么快拿下今年的铁矿石价格让我们觉得挺吃惊的。”国元

证券钢铁分析师姚春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指出,虽然在不少人看来,宝钢这么快拿下新一年的铁矿石价格说明中国在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发生了地位上的改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各方面信息表明2007年全球铁矿石供需将保持平衡甚至供大于求,“宝钢这样匆忙拿下一个比预期最高涨幅差不了多少的价格,似乎显得有些操之过急。”

  在上周的“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表示,2006年国产铁矿石产量大幅增加,有效地缓解了国内铁矿石的需求压力。他表示,作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近两年我国吸纳了几乎全部贸易增量。但随着国内外铁矿石产量的大幅增加,国际市场铁矿石供求基本趋于平衡,我国铁矿石供求矛盾逐步缓解。“随着中国钢铁产量增幅的逐渐回落,国内外矿山生产能力的提高,我们认为2007年国际铁矿石市场供求将进一步平衡。”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罗冰生也含蓄地表示,2006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情况表明,我国已由进口铁矿石总量连续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增长,将“对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的供需关系发挥重要影响”。据他介绍,2006年全年预计进口铁矿石3.25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8.2%,这一增速已远远低于自2003年以来的30%以上。

  此外,由于国际海运费居高不下(8-12月巴西-中国平均运费为33.2美元/吨,而上半年仅为23.2美元/吨),目前各进口铁矿石品种中,巴西矿到岸价格最高,且高于以现货价格为主的印度铁矿石,也高于国产铁矿石价格,市场竞争力越来越低。同时,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2006年产量均有增加(淡水河谷为16%,必和必拓为1%,力拓为6%),三家矿业公司将急于为其新的产能寻找市场,因此从今年形势看,国际铁矿石供应商极有可能做出让步。

  “最关键的是,日本新日铁公司正与淡水河谷研究合作开发项目,新日铁方面试图与矿石供应商通过合作、谈判等形式,主导国际铁矿石价格。其实作为铁矿石的主要需求国,供需关系的发展朝着有利于需方的方向进展,供应紧俏的形势好于2006年,中国可以再等等看的。”姚春雷说。

  “从前几次的谈判经验来说,谈判时间拖得越长只会让谈判的最终价格更高,所以这次宝钢很快谈判好价格不能简单地说是操之过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袁钢明告诉记者,中国第一时间接受国际铁矿石供应商提出的涨价9.5%这个协议,是不希望在日后的谈判中出现不确定因素,导致价格继续上调。

  在袁钢明看来,虽然供需关系等今年都发生了变化,但铁矿石价格马上就降低或者涨幅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并不大,“其实中国谈下这个首发价对全球的铁矿石需求方来说都是个利好消息,因为无论是作为需求大国还是产能大国,中国与日韩相比掌握着更多与供应方谈判的砝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