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因素可能导致首只询价制新股元旦难顺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08:19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国际金融报记者 周宏 发自上海 中国证监会于12月10日发布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正式宣告新股询价制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但有迹象显示,首只采用询价制发行的新股却未必能于明年年初同步亮相。
根据《国际金融报》此前两天的采访,业内普遍认为首只新股可能无法于元旦———新股询价制实施当日推出。一些投行人士12月12日接受采访时认为,首例新股询价发行,不但在元旦很难亮相,甚至于整个1月份都很可能不会有新股IPO(首次公开发行)的身影。 据悉,业界作出如此推测的主要考虑,是询价制发行的一些技术性因素,新股业绩报表的制作周期以及询价制实施初期可能遇到的问题。 深圳一家券商投行部老总表示,他个人预计新股IPO在明年一月推出有一定的难度,“当然也不至于迟至一些人猜测的明年5月份。”作为IPO市场化定价的标志,股票询价制的实施影响深远,牵涉很多,这些工作都未必是2004年仅剩的十多天里能够完成。 他预计,监管部门接下来可能会发布或更新一系列文件、细则。以及对相关机构人员进行培训,对询价机构名单进行审核并公布。它们会占用相当的时间。而至今业内机构尚未收到这些工作的具体安排。 同时,在明年1月1日后发行的新股,照例应该包含2004年度的业绩状况。 投行人士认为,即使监管层不要求报表全部重新审计。单单就是补充材料,再封卷上交也需要时间。 此外,根据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的规定,新的股票IPO流程将包括,公告招股意向书—推介—初步询价—累计投标询价—公布发行价—对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等步骤,发行周期相对过去会明显拉长。根据上海一位保荐人的预计,其中涉及的发行天数可能会因此翻倍。 “而且,这要机构和发行人都配合。如果机构对发行方案不满意,或者是上市公司对询价产生的结果不认可,都会增加沟通调整的时间,拉长发行周期。”该保荐人表示。 这样的状况并非不可能发生。据透露,此前已有一些过了会的上市公司,在发行暂停期间对部分基金进行了预询价。 预询价结果显示,发行人与投资机构的预期差异很大。而这种差异势必会体现在未来的新股发行时,并增加双方沟通协调的时间。 不过,见惯风浪的投行人士普遍认为,新股发行的真正节奏仍旧把握在监管机构手里,“最终的决定权在监管层手里。只要它点头放行,新股发行随时可以展开。” 而在今后一个来月内继续主导发行市场的仍将是上市公司的再融资。 据悉,目前尚有6家公司增发的方案处于过会待发状态。 绝大多数增发方案已经排上了档期,或已完成了最后的准备工作。这些公司大部分将在明年1月内完成融资。在此之后,新股IPO的询价之路或许会随之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