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尧:启动我国农村消费须解有欲无求之结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11:36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评论员 朱冰尧 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日发布针对国内消费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称中国消费热潮正转向小城镇及农村。 在麦肯锡的这项调查中,农村和中小型城市受访者都表现出极大的消费欲望,比如
麦肯锡公司据此认为,中国目前正在产生世界历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新消费阶层。麦肯锡的调查似乎也在印证着最近活跃在媒体中的一种现象:许多官员、学者和研究机构都突然间发现了一座市场金矿,这就是农民兄弟的腰包。“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开展“新农村运动”的各种呼声不绝于耳。国家权威部委也不失时机地放出风来:商务部得出调研结论,启动农村消费时机已经成熟。再看看,紧紧盯上农村消费市场这个大金矿的不止是商务部,央行、财政部等都在积极研究推出进一步促进农村市场的政策措施。 更让人们眼球紧盯农村市场的是“新农村运动”的口号被写入十一五计划建议。这场从明年起以加大对三农投入为标志的新农村运动被寄予厚望,多数媒体和专家不约而同地将其看作是启动农村消费的一把钥匙。最新统计数据也告诉我们: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8年来第一次超过城市,农村市场的启动之幕昭然若揭。 当然,如果我们现在审视世界消费市场,世界最大一块开发不足的消费蛋糕莫过于中国农村市场。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城乡消费之间的巨大差距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可以看出,身处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民有着自己的消费欲求,也向往着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消费品。他们在逐渐接受着时尚、前卫和现代的消费观念,并把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财富更多地投入到消费支出上去。但望穿欲眼的消费欲求并不等于经济学上的有效需求,真正要让这些充满消费幻想的新农民们掏腰包买商品,并不像专家学者和权威部门们预测的那样简单。 按照经济学需求理论,消费水平低似乎首先表现在购买力不足上。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会认为,农村消费不足一定是因为农民收入太低。不可否认,中国农民收入比起城市来确实偏低,中国农村还有2600万人属于绝对贫困人口,还有将近5000万刚刚脱贫的低收入人口,因此启动农村消费首先必须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购买力。 但经济规律也显示出,低收入地区居民的最终消费率普遍要高于高收入地区,收入越低的地区购买的欲望越大。改革开放20多年来,作为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民,消费率却长期低于城镇。也就是说除了收入因素外,还有诸多非收入性因素也在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的回暖。所以说,农村消费不足,我们还要重点研究农村居民将收入用于即期消费的比例大小。 投资边际效益递减、人均资源过少造成生产消费不足会影响农民将收入用于即期消费。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对未来预期比较悲观。由于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加之与国际接轨,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下跌的趋势,农业效益显著下降。 消费环境差等问题也会造成农民生活消费不足,比如基础设施落后,流通体系不健全,生态环境恶劣等问题会使农民缺乏长期的消费预期。 另外,农村信贷、社保等机制不健全,也抑制了农民的即期消费。与城市相比,农民更易受到自然、市场、疾病等风险的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性较差,加之面向农村的信贷、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农业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制度并不完善,农民跨时预算能力很差,这些都造成农民只能通过压缩即期消费,增加储蓄来解决。 由此可见,要解决农村消费问题,除了在农民增收和减负上下工夫外,而且还要考虑到如何改进现有与农村生活有关的一些基础设施、采取减税等方式刺激农民购买家电、在农村建连锁超市等措施,从而将农民兄弟通过增收减负获得的新购买力真正转化到即期消费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