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医改怎么走 九只眼球再为医改照明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10:36 燕赵都市报 | |||||||||
12月23日《大河报》消息: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当晚一名患者出现眼痛。至12日上午,10名患者相继出现眼部肿疼、流脓等症状。12日下午,宿州市立医院将10名患者紧急送往上海一家医院治疗。13日,根据病情,上海这家医院对其中8名患者进行了患侧眼球摘除手术。17日又对第9名患者实施了同样的手术。 “九只眼球”为赤裸裸的医疗金钱交易中的一次偶然性的失误曝光埋单了。在这起
在基层医院,我们不难看到“走乡串户”的大牌医生,很像计划经济年代票证外的畅销品。这些坐堂的会诊的,谁也不知道有多少是有合法协议、又有多少是临时走穴卖艺的。商业的硝烟弥漫着公共医疗服务的天空。有人说,20多年的医疗改革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役,我看未必如此:职业操守下的豁然红包、监管失范下的天价账单……钱呢?有没有人趁着20年医改的“东风”迈上小康呢?性质上是“公益性”的医院却“95%以上都变成了盈利性的商业运作模式”———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国家现在所办的所有医院都“仍然是公益性的”———它们可以“占地不花钱、不交税,政府仍然给财政补贴”,除此外还得享三大财源:药品收入、日益增长的高额检查费、高支耗材。反正有老百姓埋单呢。 这场明目张胆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异化游戏”,根源怕就在于医改本身的“异化”———改革的宏观目标出现偏差,不是定在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是想通过改革来为政府减轻负担,减轻财政压力。有人说:医院走上创收的路子不能全怪医院,归根到底还是经费补偿机制出了问题。是的,所有的问题都是缺钱,但缺钱显然不能成为非法弄钱的理由。20年来,市场带来的医疗总量增加并没有给大多数普通群众带来优质的健康服务,反而使公共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色彩日益淡漠,原本和谐的医患关系日渐紧张。 收费的时候谈市场,整饬的时候谈公益。如果真正市场化,为什么医疗卫生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迟迟不求解?为什么呼唤了多时的“透明”操作姗姗不来?按照市场的游戏规则:市场失灵,政府就理应介入。但是,卫生部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中只有“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相关配套的紧箍咒却被省略了———加上我国目前各级卫生部门既没有专门监管医院的机构,也缺乏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人才;目前的公立医院又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怎能指望医院或者医生在金钱面前有足够的免疫力? 医改怎么走,政府会有主张。只是,希望这次眼球事件能为医改的方向起到一次照明作用。 邓海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