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此轮通胀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综合来看,在农产品生物能源方面的应用、雪灾及PPI上涨压力等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未来我国的通胀压力仍然十分艰巨。

  内外因素下的多重通胀压力

  笔者分析认为,目前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房地产价格上涨

  虽然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流动性过剩,但是房地产价格上涨在本轮通货膨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导致本轮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这场始于2006年的通货膨胀,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就是全国各大城市的房价涨幅惊人。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以深圳为首的很多城市房价都上涨了100%。与房价紧密联系的是地价,而与地价紧密联系的是地租,地租又是构成商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造商的角度来看,房价的上涨最终会导致地租的增加,而制造商是以获得利润为前提,这必然促使商家将房租的成本通过商品价格的上涨转嫁给最终的消费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这就推动了通货膨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其次,房地产税费“多如牛毛”。

  在房地产的价格构成中,建筑成本占30%-40%,地价、税费及开发商利润占到60%-65%左右。如果开发商的利润和土地出让金占15%-20%,那么剔除这部分后,房价构成中各种税负比重就达到了40%左右。房价快速上涨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地方政府向居民征税。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了,自然要求提升工资,在和谐社会的氛围下,工资上涨的趋势将不可逆转。 

  再者,在当前负利率的情况下,富人们急需为自己的资金找到保值增值的途径,房地产强大的保值增值功能加速了其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样会进一步促使房价的上涨。并且在通胀持续的情况下,房租的上涨不会停止。

  房地产是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之间重要的传导渠道,其价格的上涨首先带动了钢材水泥产能的扩张,城市的扩大也使通勤距离拉长,交通更加繁忙,更多家庭选择购买私家车,从而加大了对煤炭、铁矿石和石油等资源品的消耗,而目前国内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资源品的消耗,所以资源品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又给国内带来了很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最先提出——编者注)可知,通货膨胀是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保持低失业率的代价与成本。

  现今肉类等食品价格的上涨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下降,较大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本来就已很低的工资难以维持工人的最基本生活需求,迫于生活压力,提高工资的呼声会越来越高。政府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控制物价的上升,另一方面不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来试图平抑物价。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开放竞争的。但现在已经有了最低工资的管制。从经济学上来讲,一种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引起或刺激其他经济问题的产生,必然要牺牲其他宏观经济目标来为这种政策的后果买单,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此则意味着,最低工资制和新《劳动合同法》等政策措施,一方面保障了社会普通居民的利益,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升,最终走入“工资——物价螺旋”(“工资——物价螺旋”意指当物价开始上涨时,工人会要求提高工资,由此导致生产成本提高,进而导致物价进一步上涨。物价上涨后,工人又会要求进一步提高工资,由此形成“工资——物价螺旋”——编者注),通货膨胀将更加严重。

  总的来看,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只能对宏观经济的一个或几个部分产生作用,而在政策的执行中要以其他经济目标为代价,这也验证了“阿罗不可能定理”,即公共选择的规则不可能实现以个人为基础的公共利益。为此,阿罗认为,如果能够利用市场规则,就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市场选择的规则,而公共选择的规则应该尽可能地少用。因此,尽可能地使人类事物沿着市场机制去运行,为市场机制创造条件,就成了首要的选择。由此可见,中国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以及相关宏观政策的出台确实保证了充分的就业,但同样也在一定意义上将整个社会带进了一个通胀的世界里。笔者认为,现在政府应该“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已经实现时,着手考虑采取措施解决通胀。

  三、输入型通胀压力的推动

  输入型通胀,主要指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推动了国内产品价格的上涨,并最终影响CPI上涨所形成的通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促使中国对进口原材料的依存度逐年提高。其中对大宗资源型商品的依存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预计2008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47%,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将达57%。对于原油价格而言,长期来看,价格将不断上涨。前期铁矿石谈判已经尘埃落定,2008年铁矿石价格涨幅为65%-71.5%。对于这些工业生产所必须的原材料价格,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发言权不大。因为这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决定权在国外,所以国内宏观调控部门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力也很弱。在这种情况下,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传导到中下游的产品,会进而引发输入式成本推动型的通胀。

  四、基础货币的过度投放

  笔者认为,中国的汇率改革还是相对保守的,人民币汇率仍然主要是紧盯美元。但随着美元的贬值和削弱,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也在削弱。如果人民币不加速升值或升值不到位,那么国内企业在购买国际大宗商品的时候,货币的购买力是受到限制的。

  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一些直接的财税政策(如关税政策)都会有效地减轻通胀压力,使得对国内产品的需求转向对国外产品的需求,这种效应被称为减少需求的“替代效应”。从这方面看,目前最有可能的选择还是让人民币升值,而现实的选择是让人民币加速升值,并且应该加大升值幅度。

  目前中国筑堤拦截国内外资金流通,凡进入中国的外汇都必须通过增发人民币,然后再由央行冲销。为汇率升值不足的情况下,外汇不断流入中国,央行必须不断增发人民币,将外汇吸收为外汇储备,而这些增发的人民币,将直接流入国内经济生活中。因此,即便生产率再高,老百姓也只能面临货币贬值之苦。

  于是,中国经济就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经济不断走强,人民币得到升值预期,外资大量涌入,国家必须不断增发人民币购买外汇,在外汇储备屡创新高的同时,人民币的等量发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同时,流动性过剩使富人变得更加富有,他们将资金大量投入楼市,加剧了房价的上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