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全球财经观察》2005 > 正文
 

富润:地产变局下的命运转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 17:56 《全球财经观察》

  富润控股以天价拿地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不到半个月,政府、市场和银行就一起变了脸。这不仅打乱了富润的如意算盘,也使得富润骑虎难下

  文|兰红 发自杭州

  市场总是容易被初次闯入的冒失鬼给破了规矩。当滨江6号地块两年内第四次出现在杭
州市土地储备中心的拍卖现场时,谁也没有想到,这块地最终在26轮竞拍后拍出杭州市天价。

  这块地的最早挂牌是在2003年8月。当时的编号为“杭政储出[2003]23号”,地块坐落于滨江区腹地,“四至分别为东至春晓路,南至江汉路,西至江晖路,北至滨怡路;出让面积86406平方米,规划用途为住宅(设配套公建),出让底价为3.88亿元。”2003年9月26日下午,刚刚成立不久、来自浙江诸暨的大元房产以6.18亿元中标,高出起拍价58.9%,远远超过此前中标价格高出起拍价10%的规律。4个月后,找不到合作伙伴又凑不出巨额应付款的大元房产,只好以付出高达1.236亿元违约金的代价,将地块原封不动地还给土地储备中心。

  2004年5月,这块土地以“[2004]34号”的新编号再次招标,结果因报名单位不足而流标。

  2004年7月30日,该地块编号仍为“[2004]34号”,以挂牌形式三度出让,无人问津。

  2005年3月2日,这块土地终于出嫁。以9.4亿、高出当年中标价3亿多的价格出让,买家是总部在浙江诸暨的富润控股集团。

  “结果太出人意料。” 梅杰说。梅杰是汉嘉中国投资顾问机构杭州公司执行总监,几乎每次都到拍卖现场观战。他的意思是,事隔两年,最后中标的企业仍然以超出企业实力的高价拿地,作为诸暨同乡的大元已经为自己的冒失付出代价了,富润能幸免么?

  富润算盘

  这些日子,同样深感意外的是富润控股集团内1万余职工。3月4日,他们所在的富润控股发出一纸文件编号为“富润[2005]139号”的通知。按这份通知,富润控股两天前拍卖到的杭州滨江地块项目,“将拿出全部住宅的70%,面向集团内部正式员工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另外30%面向市场销售;有意购房的员工必须于2005年3月16日前缴清首期购房款15万元,于2005年5月20日前缴清第二期购房款30万元,第三期购房款必须在可以办理银行按揭时缴清,办理按揭的通过按揭贷款支付,不办理按揭或不符合按揭贷款条件的必须同时自筹缴清。”

  “那几天,大家都很兴奋。”富润的中层干部老王说,因为能得到的好处实在太明显了——内销基准价为4980元/平方米,大大低于目前该地段超过7000元/平方米的市场均价,甚至比该项目商品房的成本价还低1000元;在首期15万元缴款满一年半后,申购者可要求该集团以基准价5800元回购;允许申购者在正式签订购房合同前更名。

  到3月10日凌晨3时许,蜂拥而来的职工怀揣存折自发排起了购房长队。位于诸暨市陶朱南路的富润集团总部门口,“人龙”一直排到大街上,蜿蜒数百米。“大概来了一千多人。”老王说,很多人都像自己一样,东拆西借,才凑足了这笔钱。到3月15日下午6时的截止时间,缴纳首期15万元现金认购款的人数增加到1691人。3月17日,集团抽签确定了1180个认购权。

  更加巨额的款项,必须在接下去的两个月内凑足。老王开始感觉到压力,也意识到“这事可能不那么简单”。富润在岗职工6000多人,平均月薪1000元左右,“明知职工收入不高,为什么还要求一下缴清三分之二的房款?既然是为职工谋福利,为什么不在诸暨建房子?杭州地价贵得要死,与诸暨之间交通又不太方便,就算买得起,又有多少职工会住过去?”他反问道。

  “这件事的确没那么简单,但也不复杂。”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赵林中表态道。这句话被集团董事长秘书陈黎伟更详细地解释为——该集团这次在杭州建房,一方面是考虑职工福利,一方面是用向职工“集资”的方式付地款,省去了不少财务成本。如果向银行借贷,他们将要支付几千万元的利息给银行。他还透露,富润在诸暨已经有两块地采用了类似做法,但两次规模分别只有100套和50套。

  无论如何,这一做法成效显著。在3月16日左右,富润控股便已迅速汇集了1.77亿(15万×1180)资金,略微补上一些,便可支付富润集团按协议要付给政府的20%地款——总计约1.88亿元的定金。如果顺利的话,富润在原定5月底付清其他地款的截止日期前,还能再次筹集到3.54亿(30万×1180)资金。

  “这个杠杆游戏玩得相当漂亮。”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说。赵的意思是,这样规模的公司以自身能力要在3个月内付清9.4亿元的地价款,本来是不可能的。按富润4月9日发布的公告,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其资产总计为8.0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92亿元,流动资产2.49亿元,长期负债为460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为3.38亿元;但富润通过“捆牢”上千名职工集资建房,不仅获得巨额现金流,还可在两年后通过外销另外的30%房产项目及车库、商业房等形式牟利。

  突然间的转弯

  事情的顺利进展,在3月中下旬突然转了个弯。“一夜之间,面目全非。”富润集团一家子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刘志军(化名)感叹道,但在拿地并集资之初,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据知情人士透露,富润在一些市政府的内部会议上曾“被不点名地批评过”。事情的起因是,3月24日,在一次房地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杭州市副市长杨戌标在报告中提及:“某家外地企业刚刚在滨江区通过挂牌拿到土地,随后传出在企业内部集资建房的报道,据说有70%的房子通过集资消化,这好像与现行的房地产市场惯例不符。因为它的土地是通过挂牌拿到的,房子应该进入市场,这种行为也不单纯是原来的企业集资建房。”随后,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忠焕补充道,“该现象值得深入思考和仔细研究。”“明眼人都知道,这指的是富润集团。”知情人士称。

  这还只是开始。国家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先是央行加息,后是个人住房贷款(以下简称“个贷”)缩紧。“这对富润来说都不是好消息。”刘志军说。在富润的如意算盘中,无论是来自员工还是外销房的销售回款,还包括公司的银行贷款,都是生死相关的一步棋。

  “对房产商来说,个贷的意义实际上并不亚于开发贷款。”浙江华元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力军说。通常,大部分的个贷在购房者那里只不过转个手,就又回到了房产商的资金链中。如果开发商的销售回款出现问题,那么开发商的资金周转将受到致命影响。而在严控个贷的背景下,“个贷审批拖20天甚至一个月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银行放款速度很慢,通常比以前慢一个月左右。”对富润来说,出现这种致命影响的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大。

  个贷所影响到的消费需求,也正在打乱富润的算盘。按富润老总的说法,“富润原定的交房日期是2007年。”“可问题是,在2005年3月初做出的房价和需求判断是否到2007年还依然准确?”赵杭生说。

  占房价成本40%-50%的杭州地价已经在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富润拍到的那一块地,实际上是杭州市最后一次土地拍卖。到3月下旬,政府考虑到对房价调控的需要,将拍卖形式改为挂牌形式了。”杭州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市场处处长汪一春说。按照这种新规定,开发商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出价,价高者得;而相对现场开发商叫价的拍卖场面,显然,新规定下的开发商会更加慎重和理性。

  另一个可佐证的事实是,杭州的房价和需求已经在3月短短一个月内发生了变化。按杭州市网上销售数据,“全市成交最高均价和最大量均出现在3月份第三周,分别达到9715元/平方米和1001套。与成交量攀升相对应的是,3月份第三周预订房源锐减。3月份第四周,以新开盘房源为主,全市房价回落到一季度均价水平,成交的502套房源,均价为9371元/平方米。”

  对房价走势的判断,让一些开发商开始缩紧战线。“(我们)商业地块尽量少做,一年内同时开工的住宅项目数量也适当地减少。一些开发商已经开始撤退。”孟力军说。但富润的退路在哪里呢?他指的是,如果富润将地块转卖,那么,1180名员工购买的70%商品房问题如何解决?如果将地块退还给市土地储备中心,那么,之前所交的1.88亿元不仅作为赔偿款予以没收,还将被“驱逐”出杭州市房地产业。如果硬着头皮将项目进行下去,那么,富润极有可能颗粒无收,甚至资金链出现危机。

  富润内部职工已经有人开始转让手头的“房号子”了。在4月20日的杭州某地产网站论坛里,至少有五个帖子称其拥有申购名额,并愿意优惠转让,他们均留下了QQ号码或电子邮箱。此时离富润拍下地块不过一个半月,离缴清所有地款、完成全部拍卖工作还有一个半月。承担开发任务的富润置业房产公司还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当中,并且“计划在6个月内完成规划设计,9个月内开工”。

  “如果富润资金链出现危机,那么也不是个案。”梅杰说,在杭州房地产业,像富润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自有资金不够充足,对房地产开发知之甚少,却敢于以高成本进入杭州房地产,如果介入时机得当的话,最终也能在有惊无险中成功立足。

  可惜,这个关键的时机,并不掌握在开发商手中。赵杭生在分析杭州房地产发展历程后发现,不管之前政策怎么变,但一直是一种单一的盈利模式——以土地为中心盈利。在这种模式下,不管这块土地是协议出让得来的,还是在公开市场拍卖得来的,最终,在房价不断上涨、需求无尽膨胀的情况下,无论多高价钱拿来的地,都能找到它的盈利空间。

  “也有人很不幸,比如富润。”梅杰说。但富润介入的时机太不对,在富润刚刚介入的半个月里,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连连出拳了。而且,就在这半个月里,杭州房地产的盈利模式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楼市以土地为中心的盈利模式已经结束,以后将迎来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赵杭生说。他预测,杭州楼价今后的增幅将会逐步回落,或将出现盘整状况,买方将讨价还价并斤斤计较,到那时,不是什么样的地都能赚钱了。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