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全球财经观察:上海调控房产高价的政策组合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 13:56 《全球财经观察》

  一个月内,上海市政府连续出台了五项政策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

  文|兰红

  2005年3月,短短一个月内,上海市政府连续出台了五项政策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

  “有点意外。”上海谊锦嘉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燕冰感叹道。她回忆说,过去上海政府出台政策,通常会有意识地提前半年时间 “放出风声”,以便市场消化;同时,政策的出台也不会如此密集——细数2004年上海房地产政策,稍有影响力的也不过三四项。

  连连出招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工作小组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明确表示,连续出台调控政策,是因为看到 “在新形势下,上海房地产市场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这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包括:投资(投机)性购房占20%左右,过分凸显房地产的投资品功能;房子换手率过高,迅速炒高房价;贷款过多,导致房产需求旺盛,房价不断上涨。

  这套被称为 “组合拳”的系列措施,可谓紧锣密鼓,直指上海过快上涨的房价。毫无疑问,宏观调控的重点转到了房地产市场,市场调控力度正在加大。

  2005年,房价问题被写入 “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 “无论对地方政府还是对开发商而言,这都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社科院房地产研究室研究员况伟大这样认为。

  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发布的第二天,即3月6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当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在随后出台两项相关的财税政策和一项拆迁管理措施。

  3月26日,上海市政府又宣布推出两个 “一千万”工程——2005年全市将新开工配套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中低价普通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争取实现可预售面积2000万平方米。

  金融方面的调控也适时出手。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调整贷款政策,提高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随后一个多星期,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对外发布上海各家银行贷款利率标准,以示呼应。

  调控影响

  “不能说此前的调控就失败了。”上海荒岛房产工作室经理助理闵益飞说,只是2004年收紧银行贷款和土地供应两根 “线”的宏观调控方式,要到2006年才能在交易市场显现效果。

  尽管如此,调控却是一脉相承的。闵益飞介绍说:一是在供给上增加商品房尤其是中低价房的供应量;二是在交易环节中提高楼市的交易成本;三是在需求层面上抑制市场中的过度需求。供给、交易、需求,这三条调控路径,相互交织在一起,联动作用于房地产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这便是市政府的调控脉络。

  其中,立竿见影的措施是需求受挫,因为需求才是市场最根本的原动力。上海谊锦嘉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燕冰认为,房地产市场将发生几个变化:

  首先,由于交易成本和资金准入门槛的提高,投机性需求将受打压。 其次,今年动拆迁全年将控制在6万户以下,主要是交通、世博会等重点工程的动迁居民,其中一半以上将安置配套商品房,由此,因动拆迁引发的被动性需求将大幅减少。再次,采用 “梯极消费”模式的改善性需求会遭遇挫折。

  在房价普遍趋高以及金融杠杆等相关调控措施的作用下,这种 “生物链”式的循环可能将运行不畅:由于老工房的房贷受到诸多限制,一些收入不高的首次购房者就可能丧失购买能力,只能停留在租房阶段。

  另一方面,对于手中有老工房的人来说,变现困难ww同样对他们购买新建商品房造成了压力;反过来,对于那些目前住在新建商品房中、面积稍显不足的人来说,他们要改善居住需求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如此一来,环环相扣的 “消费链”极有可能发生 “断流”。而这一层面的需求却在市场的总体需求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需求受挫直接影响到房价走势。按房产之窗的统计数据,三月份上海市住宅成交均价有所下降,仅3月18日~3月24日一周内,住宅成交均价为8737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3.8 %;全市19个区域,9个区域住宅均价上涨,10个区域住宅均价下跌。

  这还只是开始。来自上海市政府的消息称,今年上海市政府的目标是,保持 “商品住房的价格平稳,涨幅明显低于去年,全市商品住房价格涨幅控制在两位数以内,低于10%。”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房产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