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2006年 谁是最值得关注的企业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4日 16:12 中国经营报

  作者:王晶、刘炳辉、石海平、李健、刘燕 来源:中国经营报

  杨超

  私人名片: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推荐指数:★★★★

  明星特质:海派思维,本土打造

  让大象跳舞

  2006年的中国人寿将面临金融集团构建、资本市场更加坚挺,产品给付到期,管理人才更上一个台阶,从500强到500大的问题。

  虽然保险业“开门迎客”已达一年之久,但激烈交战的场面并未出现。内外资的寿险公司巨头们几乎都是“各扫门前雪”,就算结盟配对,似乎也只是小打小闹。但杨超并不想让自己的才华淹没在这样一个大好时机中,而中国人寿适时交来一棒,使继任者杨超面前的风光豁然开朗。

  回顾半年前,前任者王宪章是以“功成身退”的姿态离开中国人寿的。其上任之初可谓临危受命,但最终带领中国人寿走出了泥泞的沼泽地,为继任者铺好平坦道路。继任者杨超表示,将把中国人寿打造成国际化的金融控股集团。其意思是金融集团将以保险业为主题,根据自身的资本条件、资源条件逐步涉及投资、银行等领域。

  不难看到的是,分业经营体制下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之间严格的分离制度已经出现明显的松动,而成立金融控股集团已成为混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和发展方向。中国人寿往此进军,无疑是瞅对了路子,但构建金融集团是项浩大工程,没有引路人,中国人寿容易掉进另外一个沼泽。

  所以,杨超的一举一动必然值得关注,他的每个决策背后,也许都是一种信号。金融保险业的突破,混业经营该怎么做,这些大家都在摸索的事情,如果读懂了杨超,也许就能解得一二了。

  敢为者杨超,曾在当年与市值达340亿元的富通公司谈判时,因为对方迟到而拂袖而去。有人为此评价“中国公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自然要用懂得国际游戏规则的人来做事”。

  敢闯者杨超,在中保国际任职期间,杨超不仅令其成为海外上市的中资保险第一股,还促成旗下太平人寿和太平保险在中国内地复业。这样的手笔也被视作其“具备掌管金融控股集团和海外上市公司的丰富经验”。

  版主跟帖:中国人寿就像一头大象,它有全国上万个分支机构和66.3万营销大军,带这么多人一起跳舞,不容易就是不容易。

  宁高宁

  私人名片: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董事长 推荐指数:★★★★ 明星特质:谋略之士

  一个央企的“转型试验”

  一年前,宁高宁被调入中粮集团后,有了新任务:转型。相比以往,2005年的宁高宁更像一个观察者,动作不是很多。不过在2006年,大刀阔斧的时刻到了。一个月前宁高宁还自问自答:中粮要不要转型?要转型,转型不但是为了发展,更是为了生存。并且和他主政华润的时候做了对比,“过快会有风险,过慢也会有风险。中粮转型稍慢的风险,在今天看来,比华润转得快的风险还要大,这是我目前的判断。”

  进入中粮之后,擅长于资本运作的宁高宁除了在企业内部开始进行了一些观念上的调整,也指挥了两场战斗,一是挺进新疆收购了ST屯河37.2%股权,二是从他的老东家华润处收购了其持有的ST吉发37%的股权。中粮集团已经形成粮油糖政策性贸易业务、粮油食品生产加工业务、地产投资和酒店管理业务、人寿保险业务等5大经营中心。几个主营业务之间,如何平衡?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重点分配在哪个方面?这些都是宁高宁要考虑的问题。要知道,国资委所唱的主调是主业突出。宁高宁是个有着丰富谋略的人物,一年前执掌华润帅印的时候,他指挥的战斗几乎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如今执掌了中粮,是否能够完成国资委教给他的任务,2006年值得期待。

  版主跟帖:世界上最复杂的管理,莫过于国企的转型,这么多年转啊转的,现在还在转啊转。

  周厚健

  私人名片:海信集团董事长 推荐指数:★★★★ 明星特质:厚道、稳健

  海信的“科龙年”

  2006年,将是海信的“科龙年”。海信原本是以经营黑色家电为主,后进入白色家电领域,和老科龙成为竞争对手。现在海信把科龙给吃了,这够周厚健忙活一年的。在收购科龙之后,为了避免自相残杀,周厚健必须对重合领域进行重新调整。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划分?还是按照

冰箱、空调产品类别进行重新分布?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更重要的是,周厚健还必须要考虑自己的同城敌手海尔。至少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出海信在这方面的布局有何明显变化。因为老科龙停产,拖欠经销商太多的钱,导致科龙的营销渠道几乎限于瘫痪状态。尽管在2005年10月17日的2006年营销战略与产品推介会上,国美、苏宁、永乐等国内家电经销商订货总数达到了36亿元人民币,但据一位广东的业内人士透露,“不久前,仍有不少经销商上门讨债”。看来,周厚健的9亿元虽然足够弥补老科龙4.04亿元的资金窟窿,但似乎并没有把欠经销商的钱全还上。

  科龙拥有诸多技术产权,周厚健倡导了“造芯运动”,两者在理念上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周厚健和顾雏军的做事方式并不尽相同,他在海信曾运作过从“经营重心下移”到“管理重心下移”的转变,但在科龙,其是否能够实现。周厚健说:“小企业靠人,大企业靠文化。”经过多次振荡的科龙,周厚健需要为其重塑文化。

  版主跟帖:这个人才在“芯片”上搞出点名堂,马上又披上了家电“整合大师”的马甲。马甲下面是什么?

  肖钢

  私人名片:中国银行董事长 推荐指数:★★★★☆ 明星特质:谦虚、低调、务实

  中行上市:

  2005年,肖钢作为中国银行业中唯一代表首次入围《财富》杂志亚洲最具权力商人排行榜第18位高位。展望2006年,他将更让世人瞩目。

  因为在这一年,肖钢将领导中国银行,这家中国最大的外汇银行驶进国际资本市场。这就是我推荐的最大理由。中行整体上市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人们当初的想象。无论是从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还是上市地点的选择,都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从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直到一年后的2005年8月,中国银行才引进第一家国际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而在上市地点的选择上,香港和美国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排除在上市地点之外,直到目前为止上市地点尚未有最后定论。

  2005年底,就在中行上市冲刺的最后阶段,国有资产贱卖论又再次拖住了中行上市的步伐。中国银行上市发行有没有被“贱卖”?肖钢给出的回答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发行上市(IPO)两种情况很难直接比较,战略投资者在IPO前入资的认股价格一般要低于IPO价格。一旦上市,中行作为第一家整体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而将载入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史册,而作为一家拥有最多海外机构的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上市被视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一个样本。肖钢将成为领导国有银行走向海外市场的最年轻的银行家。

  不仅如此,2006年中国银行的大动作还会不断,其中设立保险公司最让人关注。而中国银行业要想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混业经营将成为其杀手锏之一。

  版主跟帖:有的人想炒作,没人理。有的人想低调,偏偏会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中行这位年轻的银行家,属于后者。

  陈卫

  私人名片:信威通信技术公司总裁 推荐指数:★★★★ 明星特质:“海归”不“海待”

  每一个“比特”都属于中国人

  2005年11月27日,信息产业部庆祝村通工程提前完成十五规划目标,我国96%的农村已通上了电话。作为村通工程首选推荐通信制式,陈卫的SCDMA技术受到了充分的肯定。让中国每一个农民都能打上电话是陈卫的梦想。十年前,当陈卫回国创建信威通信公司时,中国电信业还都是外国技术一统天下。SCDMA的研发成功使我国在无线通信领域拥有了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中国电信史上的突破,中国的3G标准TD-SCDMA也是部分基于陈卫的SCDMA技术。

  由于融合了智能天线、同步上行、软件无线电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对频谱的利用率。在相同发射功率下,SCDMA的覆盖范围是GSM的16倍,其每线成本仅为GSM、CDMA的1/3到1/2。目前,以SCDMA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已经紧密团结了数十家民族电信制造企业,产业规模达到数千亿元。2006年,陈卫的SCDMA将迎来新的爆发。

  版主跟帖: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月间。

  王晓初

  私人名片: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 推荐指数:★★★★☆ 明星特质:敢作敢为 放眼长远

  3G将出放虎归山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不久前说了两句关键的话:“中国3G牌照发放决策时机已到”;“TD-SCDMA要占一席之地”。第一句话各色人等都听懂了,第二句话挺朦胧,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看得见我们的国家标准TD-SCDMA将被强硬推向市场,谁来运营却整不明白。但人们越来越相信:“中国电信极有可能获得TD-SCDMA牌照。”因为奚国华是在中国电信工作会议上说的那两句话,他还说可能会由有实力的运营商来运营。中国电信是我国既有调整到位的固网又有蓄势待发的移动网的唯一的“网络资源占有型”运营商,虽然在讨论今年行业大事、讨论3G的时候,仍不得不提

电信重组,至少到现在谁也不敢说重组就是一个传闻。但无论国家把这几个运营商怎么摆布,中国电信都不会再有 “大手术”的动荡和不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人可与中国电信一争天下。此前的调整未来的布局,中国电信灵魂人物王晓初,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吸引足够多的注意力,今年将因为中国电信吸引更多的眼球。

  我国几大运营商的高管都非等闲之辈,因为历史沿革的原因,他们都具有很强的“两面性”,深谙为官之道,更懂大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之法,他们的普遍特色是谦虚、低调。王晓初却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的透明作风颇得行业内外好感,“想说就说”、“该说就说”的性格虽然常令听众大跌眼镜,但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唤得该有的关注,更深得舆论喜爱。但这些都是表面文章,王晓初的厉害之处在于,这个被官方称作“中国电信改革领头羊”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敢为天下先”,当年他还在中国移动的时候,针对竞争对手激进的市场策略以及来自

小灵通的威胁,说过一句话:“根本上,中国移动未来增长动力在创新,而不是破坏这个市场。”这种“创新”的源动力被他带到了中国电信,顺利完成了一次“大转型”。

  版主跟帖:从移动到固话,王晓初憋了很久,2006年,将是其商业模式乾坤大挪移的时候,值得关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