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警惕资本对文化的单向驱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3日 19:34 《财经时报》

  □ 胡劲华 沈山

  “1.03亿元人民币,八天《无极》票房过亿,再破中国电影记录。” 中影集团发行放映分公司总经理耿西林顶着星星告诉媒体大好消息时,肯定也注意到了众多观众和媒体海量般的批评。

  作为发行放映者,耿西林或许有他值得骄傲的一面,但这种单一的商业成功,无法掩饰文化自身的失败。中国电影如果长期这样挥霍公众的信赖,无视自身文化底蕴的调整和提升,其前景无疑是灰暗的,眼下的商业成功能否持久也是个疑问。

  山东某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齐淮钧在其个人博客上尖锐地评论:“一群所谓打造艺术的精英,正被他们沾沾自喜的商业成功逼上绝路,甚至面临出局。”

  中国电影业的现状,恰恰透视出中国文化原创力整体旁落的现实。纵观中国当下其他文化领域,原创力的苍白成为中国文化在全球伸展的最主要的障碍,而文化成就的低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在商业意义上取得的成功。

  毫无疑问,文化应该被商业驱动,但反过来,文化也应该成为商业奋进的内在驱动力。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所向披靡,但真正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商业品牌却屈指可数。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商业背后文化底蕴的缺失。

  与“鬼谷下山”创造的天价记录相对应的是,国人目前普遍对文化对商业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制度和其他因素的变革,推动并激活中国当下的文化创造力,提升公众文化生活的品质和需求,是一个重要课题。

  在2005年以95岁高龄仙逝的费孝通先生,在其晚年著作《文化传统与创造》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既不能固守传统,更不能抛弃传统,而是要复兴先秦时代的“多元”话语格局。

  这是一位世纪老人对我们这个时代最诚恳的忠告。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政府在2005年启动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文化体制改革。

  同样是2005年来大陆进行“神州文化之旅”的

李敖,在登上天安门城楼后说,中国正处在一个“汉唐以来未有的盛世”。

  这固然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论断,但仔细沉淀一下,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追问这样一个理性的话题:如果这样一个盛世不能辅以文化上的辉煌,那么在2005年发出的这一系列文化跃进的信号,至多只能视为一种单一的商业驱动下的躁动和亢奋。

  然而,我们在2005年,毕竟已经看到了诸多令人振奋的现象和事件,这一局面的出现让人产生了更多的遐想。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7,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