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央银行不必做救市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 01:11 中国经济周刊

  傅勇

  很多人以为,如果沃尔特·白芝浩在世,他一定赞同本·伯南克(美联储主席)现在的做法:中央银行应扮演好最后贷款人的角色。10月31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降至4.5%,同时宣布降低贴现窗口利率25个基点,降至5%。这是自今年夏天爆发次债危机以来,美联储第二次宣布减息。此前,美联储曾于9月18日决定大举减息50个基点。并且,迄今为止,美联储和全球其它主要中央银行一道向世界金融市场已注资超过6000亿美金。

  并且,不少人猜测,白芝浩很可能会劝说伯南克走得更远,因为正是他首倡了央行应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在1873年出版的《伦巴德街(Lombard Street)》一书中,白芝浩详细阐述了他关于央行作为最终贷款人的观点:在有良好的抵押物的基础上,英格兰银行应该随时准备以高利率向商业银行提供无限量的贷款。实际上,更早在1866年9月,白芝浩就在报纸上公开这一观点。以高利率进行无限制的贷款?当时英格兰银行的一位董事将这个言论称为是“本世纪以来货币和银行领域中所冒出的最恶劣的教条。”不过,这一论点最终对中央银行职能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已成为近代中央银行的信条之一。

  白芝浩是谁?沃尔特·白芝浩(Walter Bagehot),1826年出身于一个银行世家,母亲来自从事银行业的斯塔基家族,父亲T·W·白芝浩是斯塔基银行总部的经理人。1848年,白芝浩毕业于伦敦大学,获硕士学位,此后又专修了三年的法律,获得律师资格,但他并没有执律师业,而是随他父亲进入了银行业。1858年他与曾任英国财政大臣、后来闻名世界的《经济学家》杂志创办人詹姆斯·威尔逊(James Wilson)的长女结婚;两年后,威尔逊去世,白芝浩接管了《经济学家》,担任第三任主编直到1877年辞世。

  尽管央行的救市努力至少可以在白芝浩那里找到依据,但问题是,白芝浩从未建议过中央银行应降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地向商业银行降息。世界主要央行致力于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而美联储降低利息,则向银行敞开了以较低成本向央行融资的大门,它在眼下次级债危机中所扮演的最后贷款人角色并不符合白芝浩的原意。

  伯南克有自己的理由。对于大萧条时期美联储施行的货币政策,伯南克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当问及他何以对大萧条如此着迷时,伯南克回答说,“如果你想要了解地理学,就去研究地震。如果你想要理解经济,就需要研究大萧条。”显然,关于大萧条和其他金融危机的研究已经让他确信,美联储的任务不仅是控制住通货膨胀,还在于应对市场的剧变。伯南克或许认为,美联储正在经历类似的尖峰时刻。

  可是,美国必需面对的现实是,每年需要从国外吸收8千亿美元以上的资本流入,途径无非是借债或是售卖美国的资产。凡是认真思考问题的人都会同意,如此巨大的不平衡决不会永远延续下去。也就是说,调整势所必然。如果央行降低融资门槛甚至放弃任何惩罚机制地充当最后贷款人,调整过程将被人为终止,偏好风险的投资者和不思储蓄的消费者都将受到鼓励,并可能推起新一轮泡沫。经济景气周期就像股票市场,没有一“牛”永逸的股市,也没有总处于上升状态的经济增长。中央银行的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不景气转变成经济衰退,但绝不是取消每一次的经济回调。最后贷款人角色并不是要求央行充当“老好人”,不管是谁,不管何种原因,只要没有钱了,中央银行就立即把钱送上去。白芝浩之所以要强调高利率和抵押物就是附加一种惩罚性融资条件,同时借此分辨出银行资产的好坏,而不能够满足贷款条件的,央行有理由将其拒之门外。

  是的,作为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时袖手旁观需要承担巨大的外部压力,也要抵制力挽狂澜的终极诱惑。可是,说到底,货币政策的职责不在于熨平所有的经济波动。毕竟,中央银行不是救火队。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