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破除中国经济失衡的偏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0日 10:38 21世纪经济报道
央行在11月8日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预测,2007年中国GDP增长超过11%,CPI将达4.5%左右,通胀风险仍须关注。央行报告中警示称,目前价格整体上行压力依然较大,投资需求仍将较快增长,物价上涨有可能对实际消费增长产生抑制。报告认为,美国次贷风波加大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对美国的出口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速放缓。 经济史已经无数次地证明了通货膨胀继续“放大”带来的危害,尤其是社会不稳定。但是通胀在中国的故事就像最近热映的电影《色戒》,通货膨胀有如电影里主人公汉奸易先生,他用一颗6克拉的钻戒“蛊惑”了敌人,躲过了对他的围剿。实际上,在“通胀色戒”里面,这6克拉的钻戒包含着6个方面的“蛊惑”,笼罩了相当的人心。这6“克拉”的蛊惑是:中国经济要趁热打铁,所以应该保持负利率来刺激经济。提高利率会损害实体经济。美国已降息两次,而中美之间要保持利差,这样才能阻挡住热钱。房地产为代表的消费正在疲软,经济景气不像过去那样高涨,要继续刺激消费。CPI已经有所回落,通胀在未来一定是下降的。提高利率会加速资产泡沫破灭,这会增加银行坏账。 实际上,一个国家的确是需要抓住经济增长的机会,尤其是中国存在着大量的人口红利以及“后发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认为采取激进的“扭曲式”的增长术,尤其是通过不恰当地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方法来制造过度的“经济景气”,因为过度制造经济景气往往带来的是低效率的资金使用、官僚主义的资金配给以及过度的投机需求。 在一个实际利率为负的社会,将利率快速纠正到正值是天经地义的。因为负利率是一种对企业的“资金倒补贴”。如果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企业需要“资金倒补贴”,这反而说明中国企业的实际竞争力是被虚构出来的,中国的经济是“银行体系对企业系统的补贴经济”,这反而证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的一些偏见是成立的。 一些人认为中美之间要保持利差。实际上,这反而是一个误解。首先要明白,或许,热钱进入和退出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热钱的节奏变化,即它突然的大量进入或者退出(这会产生金融动荡)。如果热钱贪恋中国的利率产品(比如债券),就像中国的外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非常“贪恋”美国的国债一样,这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利率加上人民币升值如果是可预期的,那么对热钱的吸引力也就是可预期的,热钱变动的节奏也是可预期的。但问题在于,涌入中国的热钱并不像持有美国国债的中国资金一样“老实”,它们热衷于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它们索取的是一种“通胀下的资产泡沫收益”,所以,它们希望中国保持一个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它们要求人民币升值越多越好,因为它们不仅渴望得到“通胀收益”,也希望扩大“汇兑收益”。 坦率地说,未来人民币汇率的确需要上升,但是汇率面对的是一个外部世界,在外部世界寻找汇率的均衡点比在内部经济寻找利率的均衡点要更费劲。尤其是受到美国经济拖累,明年的出口可能会有很大动荡。而且,明年全球的货币汇率将会呈现出诡异的走向,很多国家会热衷竞争性贬值。如果我们根本就不清楚人民币的合适汇率均衡点在何处时,这就需要用缓慢升值的策略来“探索”这个点,保持外贸的平稳性。同时保持汇率5%-7%的年升值率有助于稳定热钱的“节奏”,在这个基础上配合利率提升政策来挤压热钱涌入的“通胀下的收益暴利之欲”,毕竟,我们清楚利率走向均衡点的基本方向在哪里,简单地说,就是尽早消除负利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