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宏观调控仍将持续发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 13:19 上海金融报

  傅勇

  10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三季度经济数据。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此外,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1%。

  具体来看,实体经济指标方面,消费、出口、投资这三大增长引擎已有所降温。前三季度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5.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3%,增速比去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累计1856.5亿美元,9月份当月出口增长22.8%,明显低于出口退税下调政策实施前28.6%的平均增速;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比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综合考量这些信息,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可用“喜忧参半”来概括。一方面,宏观经济过热的压力已开始见顶回落。对于

宏观调控当局来说,经济拐点的出现无疑是一个“久旱逢甘霖”式的利好,似乎有了喘息之机。外部环境也有望为宏观调控解压。受次级债危机所累,美国经济增长尤其是国内消费需求将有所放缓,这将降低对中国出口的拉动。

  另一方面,经济无疑仍在高位运行,宏观形势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说“边际意义上”的,宏观调控仍任重道远。

  的确,所有这些“转机”并不表示宏观调控已取得阶段性效果,或可以告一段落。打个比方来说,在炎热的夏季,即便温度从40度下降到38度,仍然是酷暑难当,空调肯定还是要开足。国内的经济形势也是如此。关键经济指标的单月回落,并不能说明经济已经真正摆脱过热风险。实际上,内部的流动性过剩、固定资产投资过高、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以及外部的国际账户盈余、贸易顺差高企、

人民币升值压力等等,无一得到根本缓解。

  相反,可以预期在将来的一段时间里,来自这些方面的压力还会继续存在。如果这样,那么针对这些过热苗头的政策“空调”也就应该继续“制冷”。

  宏观经济高位运行的一个信号是生产资料价格增速反弹。发改委10月23日公布,9月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1-9月份累计同比上涨3.6%,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从各月同比涨幅看,三季度涨幅逐月扩大。预计四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仍将高位运行,全年同比涨幅将在4%左右。

  研判数据的结论是宏观调控仍将继续发力。监管当局明确表示,货币政策总体力度还不够,还可以加大调控力度,并暗示54个基点也可以成为加息政策选择。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是第三季度数据的推迟,敏感的市场已经预感到本年度第六次加息脚步的临近。最近两次的加息,都是在物价或宏观数据出炉后随即发生的。

  如果说继续调控的根本原因在于,宏观经济持续偏热的现状没有缓解,那么最近出现的两个特别动向,进一步加大了宏观调控长期化的可能性。其一,调控当局越来越多的信号是将控制物价上涨同稳定和民生联系起来。物价上涨会让老百姓的钱变“毛”,降低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这为宏观调控设定了更高且更具刚性的目标。

  其二,资产价格将受到更大程度的关注。随着股市房市积聚越来越多的资金,资产部门的风险也在与日俱增,资产价格在决定宏观调控政策时的权重也将随之增加。因而,虽然全面通胀的可能性不大,高涨的资产价格本身也可能引致严厉的紧缩政策。

  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机结合,要求在宏观调控中广泛采用财政、货币多种政策。这意味着,虽然宏观调控的方向不难猜测,但在调控手段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上,各界应保留一定的想象空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