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物价是道紧箍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0日 13:05 经济观察报

  闻之

  这几天正是北京市居民采购大白菜的高峰期。根据中国农业部的统计资料,北京市场大白菜的批发价格大约为每公斤0.8元左右,去年同一时期,大白菜的价格大约是每公斤0.1元。从全国市场来看,过去一个月,不仅是蔬菜,肉价也在持续下跌之后出现了反弹。

  或许我们可以因此揣度,对消费物价指数 (CPI)的乐观判断有些早了。本周公布的10月份消费物价指数估计仍会在高位徘徊,物价进入下行通道的时间会继续推迟。如果这个趋势延续,局势可能会发生超乎预料的变化。

  今年9月份的CPI同比增长6.2%,低于8月份6.5%的峰值。很多学者预计,CPI会在今年剩余的几个月掉头向下,这一趋势在进入明年之后还会持续。9月份的数据或许还在印证这个说法,但是10月份以来,根据商务部发布的 “商务

天气预报”,尽管粮食价格企稳,蔬菜和肉类的价格却重现涨势。

  这无疑会延缓物价下降的趋势,如果考虑到去年9、10月间,消费物价一直徘徊在比较低的水平 (1.5%左右),那么未来一个时期,对物价水平的估计恐怕无法太过乐观。尤其是,11月1日,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也将在整个产业链下游产生连锁反应,尽管国家发改委正在努力锁定涨价波及面和波及幅度。资源价格改革似乎已是箭在弦上。一旦资源税等资源价格重新定位,物价水平短期内走高的趋势难以避免。

  央行的态度耐人寻味。在11月8日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承认,“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国际收支持续失衡下的通货膨胀风险加大”。央行的数据显示,目前新涨价因素已经超过基期因素。前三季度,基期因素为1.9%,比上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2.2%,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

  可以预料的是,加息等政策选择仍将持续。但是很显然,由于美联储可能会继续降息,如果中美利差因此进一步扩大,未来中国将很难持续通过加息来抑制通货膨胀压力。因为利差扩大可能将更多的资金引入中国,中国加息频率越快,次数越多,资金流入的速度也可能更快,这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央行对这种局面显然也看得很清楚。从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可以感觉到,未来央行可能更多地在汇率政策上想办法。比如说,报告中提出,本币升值有利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在对资源性产品进口依赖程度加大的背景下,本币适度升值有利于降低以本币计价的进口成本上涨幅度。

  这跟过去几个季度的报告中例行公事似的表态截然不同。在今年二季度的报告中,央行的说法仍然是 “增强

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这次之前,央行似乎从来也没有正面地提及升值。

  过去,央行的操作让很多观察人士相信,央行希望汇率稳定,转而以适度通货膨胀的方式缓解

人民币升值压力。这也是今年以来,一些学者和分析人士建议的做法。不过,央行官员最近不断宣示,防范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仍是央行政策目标中的第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必须做出选择的话,央行会把支持票投向适度升值以保持物价稳定。

  这种选择,从央行对资源价格改革的态度上也可以感觉一二。资源价格改革是从2005年起就不断提及的重大改革事项之一。不过,决策部门每每投鼠忌器,担心改革导致通货膨胀风险加大,因而总是浅尝辄止,尽管政策方向明确,每到考虑出台时,往往又遭遇国内物价水平走高,担心出现叠加效应而不得不放慢脚步。但是从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央行的观点是,在控制通货膨胀和积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过程中, “宜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然短期内可能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如果推迟改革,扭曲将逐步累积,损失可能更大。

  廉价资源是中国出口顺差大幅度增长的重要诱因。居高不下的顺差,也迫使央行为了稳定汇率不得不持续购进美元,并且通过发行基础货币的方式进行对冲操作,这是国内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所以一直有观点认为,货币政策是被汇率政策 “绑架”了。

  汇改以来,通过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等方式,决策部门一直试图减少顺差。从海关总署11月7日公布的数据看,这些政策已经收到一定效果。9月份出口增长22.8%,比1-8月回落了4.9个百分点。不过,在资源价格调整没有到位之前,中国补贴全球的模式就不会有根本的改观,中国外贸出口的高增长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而这种格局的持续,将使货币政策继续受到掣肘。中国经济在未来一到两年中可能面对的形势可能要复杂于当下,比如说经济增速可能见顶,资产价格可能出现拐点,在这种时候,货币政策需要更大的灵活性,如果影响货币政策发挥的根本性问题得不到解决,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就不会打开。

  所以,物价仍将牵动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神经。不过价格问题始终牵扯着另外一个线头,那就是汇率。如果我们面对物价走势有些 “剪不断、理还乱”的味道,目光恐怕还是要放在汇率上。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