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货币政策结构性歧视不利民企发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14:47 《中国企业家》杂志
比通胀对经济威胁更大的是货币政策的不均衡、金融市场的结构性歧视 9月份CPI数据出炉,比8月份下降了0.3个百分点,从8月份的6.5%下降到6.2%,而1月到9月份的核心CPI只有0.8%,国家发改委主任朱之鑫表示,中国经济没有过热。 我们应该从怀疑主义者变成乐观主义者吗?事实上,中国经济在面临农产品价格的考验之后,还面临着另外两大考验,一是货币体制,二是能源价格改革。这两个问题可谓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牵涉到货币与资源的市场化,是最难又不得不啃的硬骨头。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七大新闻中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温度偏高,有加大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必要,预计央行年内还将加息一到两次。我国货币政策处于内外交困的双重压力之下,外部从欧美都施加压力希望人民币汇率升值,最近在华盛顿召开的G7财长会议发表的公报,撇开了美元持续贬值问题,将焦点集中在人民币汇率上。我国的基础货币发行体制是在外汇倒逼之下的发行机制,因为外汇而发行的基础货币占70%以上。我国9月份外汇储备1.4万亿美元,由此带来的人民币发放达到10万亿人民币以上,我国广义货币M2与GDP之比全球第一,广义货币之多已到泛滥程度。这些货币加上市场的杠杆作用,导致财富呈几何级数放大。 更大的难题还在于能源价格改革。要实现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必须形成竞争造成的定价机制,几大能源巨头就得洗心革面,成为市场的主体,而不是在经济安全的名义下成为半行政半市场的怪物。这谈何容易?于是,我们只能只谈能源价格改革而不及其余。但如果中国能源价格放开,必然严重冲击下游产业。目前制造业3个点左右的利润,只能说是惨淡经营,能源价格一旦放开,下游制造业必然一地鸡毛,下游制造领域再充分的竞争也不能消化来自上游原材料的上涨压力,除非能够传递给消费者,否则工厂将有破产之虞。 工业品价格普遍上升,不是通胀是什么?到时候连拉住CPI飞升的最后一根线都会挣断,大概会成断了线的风筝。中国之所以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发展,得感谢下游生产领域的恶性竞争使得工业品价格一直徘徊不前。 比通胀对经济威胁更大的是货币政策的不均衡、金融市场的结构性歧视。也就是说,大小金融机构、各类主场主体、各种性质的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与财富增值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 但现在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各类企业面临的压力截然不同,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畅,主要来源于银行的信贷,目前银行实行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政策,以及实际上7%以上的贷款利率对于赢利微薄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堪重负。由于中小企业主要是民企,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歧视直接造成民企发展“缺血症”。而对于大型国企尤其是拥有垄断性资源的国企来说,在资本市场融资动辄上百亿,发行公司债、股票增发等都比较容易得到审批通过的红章,由于政策倾向于大型企业,带动投资者在追求政策安全之下对大型企业的追捧,由此形成蝴蝶效应。因此,目前通缩货币流动性政策的价格型工具主要指加息,影响企业主要是中小民企,他们成为金融市场的边缘族群。 数量型的货币紧缩工具同样对中小企业不利,随着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启动特别存款等,在银行业界内部产生分化,中小金融机构没钱,大行有钱,因为大行有第三方存管和新股验资行的优势,毫无疑问,大行中间业务利润的上升与吃政策小灶密切相关。贷款给中小企业的主力金融机构是地方商业银行,温州、廊坊等地的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这些金融机构目前银根收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一周品种利率达到7.9953%,一天就大涨230.18个基点;隔夜品种利率达到3.5629%,大涨135.43个基点。社会货币流动性依然充裕,但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已是明日黄花,这必将传导到信贷市场,造成中小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面临进一步上涨压力。 在国际性货币泛滥的情况下,改革货币政策,既可解除货币发行的失信、使人民币重获自由脱离被美元牵制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在推进货币政策市场化的过程中,取得货币压力与利益的均衡。否则,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中资源垄断风险同时加大,必然意味着货币弹性缩小,经济整体风险加大,在中小企业发展缺血的情况下就业等社会难题被进一步放大。 (叶檀)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