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欧经贸关系:摩擦不是主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11:30 亚太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黄彩燕

  自1975年5月6日建立正式关系以来,经过双方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的关系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

  2007年4月10-13日“亚欧对话: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纪念《罗马条约》签订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Serge Abou)在4月10日作了题为“欧盟现状与中欧关系”的专场报告,为研讨会拉开了序幕。

  欧盟取得成功的“秘诀”

  1957年3月25日,六个欧洲煤钢共同体国家在意大利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这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这一条约就是欧盟的“出生证”。现在的欧盟拥有27个成员国。

  作为欧盟在华的最高级别官员,赛日•安博大使总结了欧盟取得成功的“秘诀”:共同的价值观;以贸易作为启动的发动机;开放性。“欧盟很多的措施和立法都是围绕‘便利贸易’来进行的,贸易是创造文明和繁荣的来源,也是欧盟前进的发动机”,安博说。

  安博认为和中国的关系是开放性“最好的例子”。他引用了两个数字来证明中欧关系的紧密性:现在欧洲有10万中国

留学生和150万中国旅游者。他说:“我们的关系确实是很成功的,前景也非常好。”

  中欧经济互补性强

  安博认为,中欧的战略伙伴关系首先是建立在“相互补充、需求”的基础上的。中国和欧盟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他提到,贸易、投资和科技是欧盟发展的三大引擎。而商品出口和吸收外资也是

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从这一意义上说,中欧的经济互补性是很强的。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最大的投资商,而中国是欧盟第一大供应商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在科技和研究方面,欧盟也是中国的最大合作伙伴。欧盟与中国进行了很多科技合作,比如伽利略计划、核能计划以及其他的电子技术项目等。安博还表示欧盟会坚持和中国开展伽利略计划项目的合作,尽管会碰到很多市场、技术等问题,还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

  合作和双赢是主流

  安博表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这是主权范围内的事,欧盟尊重中国选择的发展模式。中欧在很多国际事务上都有相近的观点,比如在联合国问题上、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上、以及在很多国际会议上的表态等。

  安博说,中欧伙伴关系现在已经发展得“更为成熟”。中国和欧盟都很强大,对很多世界事务,不可能视而不见。因此,欧盟认为,双方应考虑进一步携手合作,参与更多的国际事务并承担对世界共同的责任,比如在

能源、环境、反恐等领域。

  安博提到,“总的来说,对中欧关系的发展是持乐观态度的”。中国和欧盟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像两头大象碰到一起,波动总是有的,小的磨擦在所难免,例如贸易摩擦、知识产权问题等”但“并不是主流”,大的方向是“合作和双赢”。发展和深化中欧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