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强势政府:普京的选择及其局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 02: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叶甫根尼·亚辛

  目前,俄罗斯经济形势非常好,估计2006年GDP增长率能达到7%,持续多年的高通胀首次低于10%,实际货币收益超过11%,劳动生产率增长达到6%,而且高涨的国际油价也使俄罗斯受益颇斐。2006年,俄罗斯的外资流入达300亿美元,近四年外资增长达10倍。但此前,俄罗斯经历了非常沉重的转型期。

  一种通行观点,认为俄罗斯的转型很不成功,而且付出了昂贵代价,休克疗法遭遇了相当的失败。我个人对此很难做一个公正的评判,因为我本人就是当时经济政策的制定者之一。当时俄罗斯的领导层,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思考,大家认为中国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也曾想过是否借鉴中国经验,或者按照中国的模式来发展经济。但最终俄罗斯采取休克疗法,不是某一个人的观点和意志,而是当时别无选择。

  俄现代化改革的混合模式

  改革前夕,在俄罗斯的商场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买;生产链条因为缺乏原材料而断裂;1986年油价下降又使得财政预算收入下跌。如何制止生产停滞、供应稀缺,成了俄罗斯需要面对的艰巨任务。1992年至2000年,俄罗斯物资紧缺比货币短缺更严重。

  在1992年俄罗斯开始改革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市场的供求平衡,实施的主要措施就是放开价格和控制严格的财经领域,再就是极大地刺激投资。前苏联时期投资率比较高,但改革这段时期投资率降低了,从1990年到1995年,俄罗斯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持续降低。早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们就知道,要想使GDP提高1%,投资增长需要提高2%至3%。

  经历了非常艰苦的努力,俄罗斯才向市场经济迈出了重要步伐。从劳动力的产业结构来看,工业从1989年的38%降到2002年的37.5%;农业领域的就业人数降低的最多,从13%降低到不足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很快,商业贸易所占比重很接近市场经济国家的结构。

  对转型的俄罗斯来说,有一个重要的外部不利因素,那就是从上世纪70年代始即对

国际油价的依赖性较强。如果按经济价格来衡量,1983年的国际油价相当于80美元一桶,而到了1986年至90年代中期,原油实际价格没超过20美元一桶。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油价曾降到了实际上相当于只有8美元一桶。国际油价从1986年以来,下降了75%,造成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俄罗斯政府预算收入远远不足,这对经济转型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危机过后,俄罗斯经济也开始复苏。2000年,俄罗斯的GDP增长率达到10%。2003年之前,俄罗斯经济对油价的反应非常敏感,油价攀升,GDP也随之复苏。而此后经济增长率并没有跟油价同步增长,表明俄罗斯对油价依赖性在下降。

  在很大程度上,俄罗斯经济还与货币资本供应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1994年至1997年,我在任俄罗斯经济部长期间,俄通货膨胀率是不断下降的,从4.9%降到1.5%。而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俄罗斯货币流量在逐步增长,但通货膨胀率并没有相应上涨。这种情况表明货币供应的增加,大部分流向支持了经济的发展。从2002年开始,通货膨胀一直没有出现增长趋势,与普京总统上台以后经济政策转变有相当大的关系。普京政府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实行了一项重要措施,即国家通过专门部门对重要经济领域进行强化控制,对重大社会领域的重要项目都实行了国家垄断。比如俄罗斯政府正在收回萨哈林项目的开采权,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项目上,国家的参与程度都很高。有一个统计数字表明,俄罗斯政府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对石油天然气的控制率达到67%。这使得国家需要更多对经济进行现代化的改造。

  俄罗斯对经济体制的现代化改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下而上,另一种是自上而下,依赖政府的角色。2003年之前俄罗斯主要采取第一种模式,依靠科技创新,私人领域开始显示自己的力量。但到了2003年之后,石油收入的快速上涨,使政府意识到石油收入不能控制在私人手里,于是加大了政府对石油行业的控制力度。但由于政府控制的强化,使私人投资积极性下降,通货膨胀虽然也没有继续下降,但经济也没有大的发展。这两种选择对俄罗斯来说,两种必选其中一种。我认为,很难说俄罗斯经历的政策是完全排除了第一种模式,采取第二种模式。实际上俄罗斯对经济体制的现代化改革模式是一种国家由上到下控制经济占主导的混合模式。

  关键在制度调整

  制度就是一种规则严格的游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应该对制度、规则进行调整,以重视经营、增强运转。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要调整制度方面的东西,这是非常迫切和现实的问题。现在对俄罗斯来说,完善司法领域、新闻自由这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中、印经济增长如此快,说明他们的制度改造不是很迫切的问题。

  我对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的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和文化等市场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个比较。资本不是俄罗斯发展的制约因素,丰沛的石油收入使得俄罗斯资本充足,而且俄罗斯还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对俄罗斯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劳动力严重不足,令其难以扩大生产规模。而中国、印度都存在大量廉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而且中印在工业化过程中,仍然保持着劳动力方面的优势。但中国和印度在自然资源方面处于劣势。

  假使中国和印度拥有自然资源的话,中印能否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大国?我的回答是不行,仅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把这种自然资源高效利用,永远不会使国家强大。

  每个政府都希望让自己的国家繁荣,让老百姓的生活提高,可能采取的途径有所差异。一种模式是希望更多地动员居民积极性,另一种模式更多地依靠动员国家的力量。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还没有完成,那么在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国家力量所承担的职能和所起作用是非常大的;而对于那些处于经济增长轨道的工业化国家,在这个时候发挥制度和文化的优势,释放人们的创新精神,就越来越重要,国家的行政职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越来越小。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印度和中国在制度方面比俄罗斯优越,而是说俄罗斯如果再不进行相关制度的完善,就可能难以继续推进经济发展。

  强势政府的局限

  在俄罗斯经济转型前,也就是1991年的时候,俄罗斯政府的预算赤字占到GDP的20%。巨额赤字使得政府不得不削减军工和农业方面的开支。俄罗斯的军工技术虽然是很先进,但是军工产品的需求量很小;另外政府每年对农业的支持补贴很大,但令人伤心的是这么大的国家竟然农业养活不了自己。但削减军工和农业的财政支出谈何容易。尤其在苏联后期,财政赤字很高,又到处都需要钱,政府要削减哪个部门的财政支出都不行,当时的政府决策者面临非常大的考验。只有军工企业可以自己寻找市场,通过销售武器来养活自己。甚至一些能够找到外销渠道的军工企业,用销售收入发工资或改造生产基地。

  市场经济改革初期,大家都表示积极支持,但是一开始改革之后,却出现很大的问题,也就是

石油价格连续三年下降,造成原来平衡的预算有些入不敷出。政府的钱都用光了,危机出现的话有什么措施?在这个时候就要未雨绸缪。在2000年政府的改革纲要里面已经提到退休基金、医疗费保险等等的规划,还有司法体系的改革。但是近几年改革纲要里,在制度层面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现在采取的一些增强政府调控的措施,强化了政府的作用,但我对此有些担心。我个人更倾向于以前比较自由、开放的政策,依赖于民营经济可能国民经济发展的还是会更好一些。

  我认为俄罗斯强化对石油、天然气等

能源这些领域控制是不必要的,扩大国家在战略领域的国有化也毫无必要,像尤科斯等俄罗斯石油的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的效率要高得多。但我们认为此前签订的萨哈林项目的一些协议,在法律上是存在的问题,是不太平等的。这个协议的签订是在俄罗斯经济危机的时候,俄罗斯当时非常需要外资,并没有其他选择,在很被动的情况下签这种协议,是不平等的协议。像这样的以前签订不是很平等的合同或者协议,应该通过法律法定的程序来进行重新审议,以保证其公正性,而不应该通过政府直接决策的强硬方式来改变这种协议。

  同样对于一个人来说,曾经需要钱的时候,和现在不需要钱的时候,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企业和政府也是一样。在很艰难的时候需要钱,以很优惠的方式与别人达成协议,而对自己现在的发展很不利,现在肯定希望改变这种协议。但最好是通过法律层面,。

  (作者系俄罗斯前经济部部长,现任俄罗斯国立高级大学学术总监,经济学教授。译者林跃勤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