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如何应对房地产泡沫 中外专家为房市出谋划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8日 10:46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袁蓉君

  2000年初,房地产投资增速过快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尤其是如何界定房地产泡沫的争论。最近北京房价的快速上涨使这一话题再次成为各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在今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银行贷款增长过快之后。为了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避免房地产泡沫影响银行体系和金融稳定,4月27日,在人民银行主办的“住
房金融体系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迪克·海瑞和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建议,中国应未雨绸缪,尽早摸清情况,了解房地产泡沫是否出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关房地产泡沫的说法很多。一般来讲,房地产价格持续背离长期均衡价格就会出现泡沫。海瑞在会上表示,当人们今天愿意以不现实的高价买房子主要是出于能在将来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的时候,泡沫就出现了。不过,在现实中要确定是否出现了泡沫却非常困难,因为房地产具有不能搬动、流动性不够、市场定价工具不足、没有多种市场指标体系、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特性,其价值的判断比较困难。“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成熟经济体中,做出判断也很难,相比之下,中国就更困难了”,他说。作为一个正处于转轨过程中的经济体,影响房价的各种因素在中国的波动性更大。

  另外,李伏安认为,房地产投资不像股票有对冲产品,缺乏看空的产品,这种情况导致投资代理下的风险转嫁机制非常厉害,容易引起信贷扩张,引发房地产泡沫。价格操纵和政治鼓吹也是导致泡沫形成的典型原因。

  “我们最担心的是泡沫破灭,或形成泡沫”,李伏安强调说。房地产泡沫在什么条件下会破灭呢?他认为主要有3个条件,即银行超额贷款、社会流动资金来源枯竭和人们对市场的预期发生变化,上海并未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因此他认为,去年以来上海房地产价格的下跌不能算是泡沫破灭。同时,此次调整也很少导致房屋持有人出现了真正的资产损失,下跌过程中交易量明显下降,很多人没有恐慌抛售,只是损失了账面价值。“只有到了市场承受不起、大家都亏本卖了的时候,恐慌心理占上风,那时才真正到了泡沫破灭的时候了”,他如是说。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海瑞告诉记者,房市即将出现泡沫破灭的迹象包括,首次购房者已无法承担买房负担,房屋出租收益下降到真实成本以下,未出售房屋存量增加等。

  在谈到如何未雨绸缪、防止泡沫发生时,海瑞认为,中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一个健全的住房金融体系和良好、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更好地预测各种风险。同时,还要对房地产周期进行一些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周期性,是可重复的,可以通过周期性分析提前发现问题。在每一个周期开始的过程当中,还应分析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各商业银行则应加强治理结构,增加透明度,并进行压力测试。李伏安则认为,控制泡沫至关重要的首先在于前期融资、供需双方调节和整体市场的平稳方面。从供应方来讲,无论从土地供应、资金供应、开发商资质管理,以及对二手房市场交易的房屋主体的限制政策,都应增加一定弹性,保证他们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预期。同时,中国城市化、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要通过房产资源的建立、分配和转让这一前提来实现。因此,要尽量降低交易成本,建立明确、透明、稳定的市场规则,实现市场效率最大化。其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很重要。他说,从金融角度讲,目前最需要调整的是把银行对房地产的直接支持分散到其他渠道,建立一个更加平衡的、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渠道和平台,以抵御风险。

  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银行监管当局、银行、税收当局都有可能产生过激反映,这可能会加强或放大泡沫效应,破坏房地产市场。对此,李伏安认为,政府、银行和监管部门应设计一种机制,适当债务赦免、债务展期和挂账。避免出现“个人争相卖房的时候,银行抢着收款、税务局抢着收费“的局面,这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在货币政策方面,李伏安表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利率。“中国老百姓对贷款利率不是那么敏感。实际上,去年以来,贷款利率的提高对提前还贷的影响超过我们的预期,还进一步影响到

住房贷款
证券
化”。海瑞则强调了利用货币政策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时机的重要性。他说,如果货币政策的介入太晚,或在不必要的时候介入,都会对经济和经济稳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前者会造成房市泡沫日益膨胀,就像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所经历的情况一样,房市的大崩溃使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10年的低迷。而后者则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打击经济增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2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