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专家学者关注银行信贷增长过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09:55 金时网·金融时报

  在我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以后,如何看待固定资产投资和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过快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记者在4月22日至23日的采访中了解到,为防止经济过热,有专家认为央行应择机上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另一些专家则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项力度和效力比较大的政策,目前情况下这样的“重手”是否合适还需要谨慎对待。

  根据最新数据,第一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比去年同期快了4.9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新增贷款已占全年目标(2.5万亿元)的一半还多。4月17日,银监会召开一季度金融运行形势分析会议时认为,考虑到资本充足率的严格管理、银行存贷比逐步下降、新增中长期贷款增幅下降、短期贷款增幅上升等因素,贷款投放虽然偏快,但总体上仍基本合理。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夏斌4月22日在出席“第二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时表示,从整体流动性来分析,中国经济已经过热,应该采取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等措施。他说,在金融不断深化的今天,对GDP和物价发生影响的现实购买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贷款。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经过银行承兑的商业信用、企业间签发的可以延期付款的商业票据等金融工具都可以使企业的外源性融资总量增加,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变化,这些金融工具加上贷款就是社会整体流动性。他指出,在分析社会资金供求状况的时候,不仅要分析货币指标、贷款指标,同样不能忽视分析整体流动性。而且,在一定时期,对后者分析的重要性可能远远大于前者。

  根据他的测算,2004年、2005年、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的整体流动性分别为10711亿元、9939亿元和19225亿元。2005年比2004年同比减少了8.4%,但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则增加了9286亿元,增幅高达93.4%;在增加的整体流动性中,贷款增量占了45.6%。虽然从GDP数据来看,今年第一季度10.2%的增长率与去年同期9.9%的数字相比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他指出,货币总体流动性的增幅几乎达1倍,现在应尽快采取措施防止经济过热。

  而另一些专家则对记者表示,夏斌的思路是对的,但做法有点问题。他们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从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来考虑,就是要看货币供应量而非贷款,因为贷款只是流动性的一部分。而且,随着金融工具的丰富,今后贷款在流动性中所占的份额可能会越来越少。夏斌提到的一些流动性工具,如股票、国债、企业债等要变成现实购买力会直接反映在企业存款账户上,也就会在M1、M2中反映出来。当然,其他的企业信用工具,比如商业票据就不一定了。

  据悉,2006年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1.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M2对应的绝大部分资产是贷款和外汇储备。我国的情况是,M2的大量增加是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连在一起的,过去几年来一直都是如此。

  一般来说,在分析短期经济运行时应当看M1,参考M2。在仔细分析了上述数据后,有专家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M2增幅确实有些高,尤其是与全年控制目标相比,不过,M1则低于目标。如果用货币交易方程式来解释,M1的增速高一点,问题并不是很大。当然,一季度GDP增长很快,远超过政府预计的目标,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是有些过热。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也需要加以抑制,而且,这可能是过去一段时间(两三个季度前)货币信贷快速增加的结果。尽管如此,一般来说,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力度和效力比较大的政策,目前情况下是否合适下这样的“重手”需要谨慎,另一方面,还要看提高的幅度。他们认为,实际上,要抽取市场上的流动性有很多种方式,发行央行票据就是一种好的选择,属于公开市场操作的范畴,比较灵活,对经济的冲击较小,也可控,可以考虑加大央行票据的发行量。也可以提高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还可以采取放松外汇管制、放松民众对外投资的限制等措施。但是否提高公众借款利率更需谨慎,因为这不符合政府鼓励消费的政策意图。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意味着民众财富的增加,这一方面会对消费品价格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因为我国消费品市场1998年以来就供过于求,货币的大量增加不会在消费品市场上产生明显的额外需求,引起消费物价指数(CPI)上涨,但会转而影响包括房市、股市在内的资产市场价格。过去几年这种影响已经充分表现在房地产价格上了。因此,夏斌指出,尽管CPI上涨缓慢,但关注有些城市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央行在制定政策时必须重视的一件事,特别是在近期全球货币供应偏多、全球经济失衡和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大的情况下。有专家建议,政府可以通过提高住房贷款首付比率、缩短贷款最高期限等调控措施来限制住房购买力。当然,这些调控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热点城市实施。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外资对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外资对北京、上海等热点城市的
房价
上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相当一部分投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外资都是借来的钱,注定都是短期行为,中国政府应加以关注。

  同时,目前我国对外国人在华购买房地产没有任何限制。外资在热点城市购房,一方面可以赌房价,抬高房价和房价预期;另一方面也赌

人民币升值,这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进而引起M2增加很快的一个主要原因,对我们很不利。有专家认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劲的背景下,无论是从外汇管理还是从平抑房价角度,有关部门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做法,出台一些措施,比如限制外国人买房,或外国人所购房屋在5年内不能出售或限制出售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