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国内企业需大力转变增长方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09:43 金时网·金融时报

  莫莉

  预言终于还是变成了现实。

  根据欧盟委员会作出的正式公布,从2006年4月7日起,欧盟将对来自中国的皮鞋加征4%的临时反倾销税,并在6个月内,逐步将税率提高到19.4%。尽管这个结果的公正性遭到了
业界普遍的抗议和声讨,但它的到来却也并未超出大家的预料。“在中国鞋企的市场经济地位被否定之后,我们就已预料到这一结果了。”凯文律师事务所律师袁杜鹃对记者说。

  在欧盟发起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中,是否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往往会成为中国企业胜败的关键。但作为目前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在给予部分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地位时,往往显得苛刻乃至蛮横。

  中国企业“如鲠在喉”

  2005年,欧盟对中国发起了近10年来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反倾销调查———对中国劳保鞋和部分皮鞋实施反倾销立案调查。在今年1月,包括赛纳集团在内的12家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鞋企全部遭到拒绝。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说,提出申请的中国企业所提出的证据不够充分,不能完全证明它们符合市场经济地位,尤其是在财务会计准则方面不符合相关要求。

  “这是很不公平的。”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温州的制鞋企业一开始是由家族的私人企业发展而来,没有公有制国有企业的痕迹,尤其是我所熟悉的赛纳集团,它由1980年代前期的股份合作制发展至今,都是经历了充分的市场竞争的,不带有政府扶持的色彩。”

  “欧盟的财务会计准则方面有些强人所难,即使是欧盟自身的企业也不一定能达到他们所谓的标准。”袁杜鹃说。

  有资料显示,随着不断扩大的对华贸易逆差,欧盟对中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风暴愈演愈烈,承认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地位”的理由也越来越苛刻。2002年4起案件中,有7家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其中的打火机案,5家申请企业全部获得通过;2003年的3起案件中,有7家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而且每个案件都有企业获得。但是到了2004年,据不完全统计,已经作出裁定的案例中,只有在碳酸钡案中有两家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在手推车案中,申请的4家中国企业全部遭到拒绝。2005年,欧盟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提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其对我国众多的行业更是发起猛烈“攻击”。然而,在2005年欧盟发起的针对中国的众多贸易摩擦中,全国一共才只有61家企业获得欧盟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其中,浙江省有35家,占57.4%。

  欧盟拒绝承认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给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于不把中国视作市场经济国家看待,中国企业产品国内市场价格不能作为公平价格,于是被反倾销时便采用替代国的可比价格。例如,1999年7月欧盟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中国彩电的生产成本。新加坡劳动力成本比中国高出20倍,这使得中国彩电出口成本被大大高估,与低廉的销售价格相比,所谓的指控自然成立。由此可见,使用这种带有随意性、不公平的替代国计算方法,中国企业在国外反倾销应诉中很难取胜。而中国企业在国外反倾销中难以胜诉的状况,又会进一步激发外国企业对中国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投诉;同时,难以胜诉的状况也会严重损伤中国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因而造成恶性循环。

  规定背后暗含玄机

  关于什么才是市场经济,世贸组织并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国家往往通过国内法规制定相关标准,这就为各国谋取自身国家和行业利益打开了“方便之门”。

  最初欧盟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努力下,欧盟在1998年4月通过了905/98号决议,决定将中国视为“特殊的反倾销体制”。根据这一新规则,欧盟在不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前提下,视中国为转型经济国家,仅允许中国企业在个案中“抗辩”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可以提出申请,符合欧盟5条标准就可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一是公司有关成本、价格和投入,包括原材料、技术和劳工成本、产量、销售和投资方面的决定是依据市场信号作出的,反映了供应和需求,没有严重的国家干预,主要投入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价值。二是公司有一套根据国际会计标准独立审计的,并适用于任何目的的清晰的会计审计报告。三是公司的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没有因为以前的非市场经济体制受到严重的扭曲,特别是在有关资产折旧、其他呆账、易货贸易和以抵偿债务方式实现的支付。四是有关公司受到破产法和财产法的管辖,确保了公司营运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五是汇率转换依据市场汇率确定。

  “这些规定是很苛刻的,尤其是后4条和世贸组织的原则没有真正的联系。”袁杜鹃对记者表示,“但它保证了欧盟在反倾销诉讼中,对具体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享有‘最终解释权’。这对于中国企业是一种非常不利的局面。”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多起应诉实践表明,仅仅为了获取“市场经济地位”就要花去大量时间与费用,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有数据显示,中国99%以上的商品从原料成本价格到销售价格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经济框架已基本形成,工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无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都实现了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在世界两大权威研究机构———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的报告中,中国经济自由化指数排名均领先于俄罗斯。欧盟在2002年正式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但至今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在目前已有52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欧盟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为何要采取“延迟”的态度呢?

  袁杜鹃认为,欧盟此举不单是经济问题。当时欧盟承认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主要是出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作出让步,保证对欧盟的能源供应和俄罗斯出口产品对欧盟没有太大冲击力两个方面的考虑。但对于不断扩大的对华贸易逆差,欧盟企图通过“市场经济地位”这张“挡箭牌”,抑制中国商品的出口。

  此外,欧盟贸易委员会专员彼得·曼德尔森在今年3月14日所作出的公开表示,也会对我们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玄机有所帮助,他说:“如果中国想要获得谋求已久的市场经济地位,就应开放市场,进一步从欧盟进口产品。”

  应对挑战寻求共赢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十五条的规定,在今后的十多年里,中国在与欧盟的对外贸易中仍然会受到“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则的限制。

  鉴于中国企业在欧盟频频遭受“市场经济地位”规则之痛的困扰,在15年的“入世”之后,“入市”已成为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国内对此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根本不真正存在,因为中国庞大的出口贸易中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出口贸易额的份额很小,应只限定在技术层面来解决。第二种观点认为,“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实质是对外贸易摩擦激化的表现。第三种观点认为,“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通过政治谈判就能一举解决。

  上述观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一个侧面,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涉及到我国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行业,例如纺织、服装、家具、家电等,随着我国产业的升级,中国将有更多的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所涉企业、行业必将越来越广泛,因此,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壁垒这样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国际政治层面的问题。争取更多国家及早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利于增强中国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在更多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避免消极影响。而通过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无疑终将解决这个“难题”。

  “对于企业而言,改变生产增长方式是缓解压力的根本途径。”马津龙说,“解决了市场经济地位将缓解国外反倾销的巨大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只有大力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深加工、高附加值才是外贸扩大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最有效措施。”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我国政府也应为企业在反倾销中赢得市场经济地位而努力。在

宏观调控上,加强政府同行业的协调,行业与国外的协调,避免出现生产线的盲目重复建设,产能的无序扩大而导致的恶性竞争,增产不增收。相关的外贸、外交主管部门也应该积极与其他成员国进行磋商,尽可能地为出口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行业协会也应加强本行业的行业自律,加强本行业各企业的团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中坚作用。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是单凭我们一腔热情,就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把它解决的问题。”袁杜鹃说,“从长远来说,这个问题的解决,也是中国与欧盟互利共赢的选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6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