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燃气瓶颈破题需利用本国资金资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8日 09:25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李岚

  1月23日,一项总金额高达200亿元人民币信贷额度、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5年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在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内管道燃气营运商———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燃公司”)之间签署。这些贷款将专项用于中燃公司在未来5年内的城市天然气项目建设。

  在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液化气涨价席卷全国众多省市之时,这个看似平常的银企合作,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有了这200亿元贷款额度的支持,我们除了要建设燃气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投资也相应较大的省会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城市燃气项目外,还将重点拓展那些有天然气气源的百万级人口以上的地级城市。”———中燃公司的发展目标如果能够顺利实现,那么未来5年内因此而受益的城市人口将达到4000万。

  作为国家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

开发银行此举的目的,正是为了加快国内城市的天然气项目建设,促进我国天然气产业尤其是城市燃气行业的快速发展,努力缓解社会经济和
能源
发展的“瓶颈”制约。

  资金瓶颈制约城市燃气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68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而2004年利用天然气与未来5年内具备利用天然气条件的城市约250个,但是真正用上管道天然气的目前只有100个城市左右。

  中燃公司总裁刘明辉告诉记者,去年全国对天然所的需求量增长了28%,而供应量只增加了16%—17%。尽管近期国内天然气供应紧张,发改委上调了价格,城市燃气对各类用户的天然气供应价格也将联动上升,但天然气相对于没有政府补贴的煤气和液化石油气价格仍具有价格上的优势。同时,中国的燃气使用费与GDP的比率在全球属最低水平。可以说,中国城市燃气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然而,由于天然气本身就是高投入产业,且随着勘探开发难度加大,投资也将不断扩大,因而融资规模相当大。而从勘探、开发到建成投产,以及为保证气源要不断寻找新储量,都需要持续地投入资金,又使天然气融资具有长期性。同时,勘探、管输和市场开发都具有很高风险,由此引发的融资风险也较大。加之项目融资所需的费用比一般公司融资要高很多等原因,使我国天然气项目建设面临着资金短缺的严峻形势。

  据了解,作为中燃公司的主要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工商银行2004年曾为其提供了6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度,并利用工行遍布全国的金融网络为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内部结算中心。同时由于是以具体项目作为贷款人,因而中燃公司在各地也得到了很多

商业银行的积极支持。

  “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一般只有5—7年,很难满足我们的需求。”中燃公司首席财务官梁永昌说。

  “利用本国资金资源比筹集外汇更重要”

  事实上,由于看到中国天然气产业,特别是城市燃气行业的巨大市场前景,很多国外银行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并频频递来“橄榄枝”。去年11月,荷兰和法国的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签署了一项为中燃公司提供期限为9年、总金额50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而荷兰国家开发银行还以5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成为了中燃公司的股东。前不久,法国兴业银行又牵头组织11家国际银行向中燃公司提供了巨额银团贷款。

  荷兰国家开发银行总经理MarkKooijman称:“我们相信,中国的燃气行业正处在一个发展阶段,但未来有极大的潜力。”

  但中燃公司却似乎更为看重此次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中燃总裁刘明辉称:“以国家开发银行这200亿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而使我们具备了向这个行业全方位冲刺的能力。”

  业内专家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像天然气这样的大型建设项目,通常大部分的资金需求还是本国货币,而利用外汇来填补本国货币资金的缺额是不明智的。如何筹集足够的本国货币和充分利用本国潜在的资金资源,有时要比如何筹集外汇资金更为重要———这样既可减少外汇风险,又可降低融资成本。

  据记者了解,去年12月1日,深圳市18家银行联合签署了一项银团贷款合作公约,明确规定,如果一个项目在深圳市辖内融资总额超过15亿元(含)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且为中长期贷款业务,则必须组织银行团贷款。这意味着,国家开发银行在未来5年中向中燃公司提供的贷款,具体到每个项目都可能有更多商业银行的共同参与。

  “之所以给中燃公司200亿元授信,是基于我们对这个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判断———天然气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潜力非常大。虽然这个行业不能说绝对没有风险,但这个风险是阶段性的而不是根本性的。”开行深圳分行行长俞小平对记者说。“但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开发性金融机构,我们有一个任务,就是根据中国政府的发展战略和重点,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缓解和消除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发银行将作为中燃公司的一个主力信贷银行,未来会主动与商业银行合作,优势互补,我相信对企业会更加有利,对中国燃气的发展也会更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9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