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贺军:财政补贴中石化是市场化改革的暧昧倒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09:45 《英才》

  文·贺军

  在2005年全球的高油价之下,国内几大石油巨头赚得盆满钵满。中石油去年上半年盈利已达616亿元,中石化前三季度净利润也高达264.76亿元。但让人意外的是,中石化在2005年底仍收到了一份“大礼”,中石化集团收到中央财政的一次性补偿100亿元。

  然而对这份大礼,实在难以让市场服气。有不少市场人士质问:作为企业的中石化凭什么要中央财政的补贴?中石化集团在系统内去调整利润,而不是再让财政来掏腰包。

  中石化惟一的理由是,国内外油价严重倒挂,而这种错位是由于中国政府实行了价格控制,限制了国内油价随市场变化上调。如果这个理由成立,那么100亿补贴可以理解为,这是中央为国内的油价形成机制向企业做出的补偿。

  作为一家国企,中石化虽然没有“完全的”定价权,但作为一家有相对“垄断权”的国企,它也得到了国家很多廉价的资源和政策倾斜。两相比较,这足以抵消油价倒挂问题。利益与责任的平衡也算是国企应尽的义务。

  但现在中央财政竟然掏出100亿来补贴企业,实在是开了一个坏头。据国内媒体报道,在香港上市的中航、东航、南航三大内地航空集团,因为2005年一年内航油价格升幅达25%,日前向国务院要求免征航空煤油进口关税、降低航空煤油进口及销售环节的

增值税,并要求对保税油应退税款予以清算,涉及款项超过20亿元。这一要求实际上就是变相要求中央给予财政补贴。

  笔者认为,不论中央为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支付代价,还是国企要求国家为政策限制而赔偿,都不是好现象。前者是改革不足形成的缺陷,后者是国企习以为常地向国家伸手要资源的惯性。这些年,中国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换来的难道就是对这种不完全改革的容忍吗?这实际上是市场化过程中一种“暧昧”地倒退。

  (作者系ANBOUND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7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