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正文
 

银行海外上市定价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09:50 《英才》

  文·赵锡军

  随着一家又一家国有银行走进国际资本市场,人们对是否应该到海外上市,定价是否合理的争论也激烈起来。对这个问题,应客观、现实地来看待,不能简单的说,国有银行的股权在海外被贱卖了。

  在全球化的这个赛场上,我们不能又一次自动弃权参赛。要想中国能够具有世界一流的金融企业和银行家,就绕不开向国外取经并苦练内功这条路。

  所以,从开放的角度来看,海外上市也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一个推动器。包括萨班斯法案在内的大量治理规则,迫使公司透明度提高,在资本市场上各国有上市银行之间业绩也会被比较,这些市场机制都会增强银行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压力。

  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国有银行海外上市的定价是否合理,是一个战略和操作层面兼具的问题,因为上市定价是国有银行管理者同海外战略投资者、一般投资者和接单的投资银行等各方谈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从战略和操作细节等多个层面加以注意是很重要的。

  以最近某大型国有银行筹备上市为例,在这段期间,经历了总行最高领导人的更迭,还伴随着其他丑闻的发生,实际上这对该行上市非常不利,因为海外投资者用不着自己掏钱作调查,已经知道了这家国有银行在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上的很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向海外中介机构明确上市计划,无疑会在谈判中相当被动,价格低估也不乏可能。

  在此,政策层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强行推进国有银行上市的日程表也会客观上造成一些困难,比如海外投行非常清楚我们企业需要上市的日期,谈判中容易失去最大的主动权。

  至于定价市场化的问题,我认为培养国内投资基金参与国有银行海外IPO竞价的提议,有政策上的障碍。

  由于资本项目管制,国内投资机构跑到海外

资本市场去竟购国有银行的首次发行股份是相当困难的,交易成本也高出许多。而国内的一些大型实力国企,比如一些
能源
产业集团,理论上,本来也可以成为国有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却因为政策的限制和该企业自身发展规划的制约,主动放弃了竞购机会。比如建行在筹备上市的过程中,就曾想吸引国内战略投资者,结果回应寥寥。

  在这样的土壤中,国内的银行上市,常常是单兵作战,同时面对多个虎视眈眈的海外投资者和中介,想要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压力和困难都是很大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