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研究 > 固定利率房贷面市 > 正文
 

固定利率:银行业的蓝海战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 19:25 经济观察报

  1月14日,光大银行公布固定利率的实施细则,正式在北京和上海开始试点推行固定利率房贷。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认为:固定利率的推出是基于银行对未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房地产业良好运转作为基础的,也反映出利率市场差异化发展时代的到来。固定利率的推出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增添了一种可选择的机会,但它同浮动利率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可以说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各有千秋。

  一套与多套差异

  在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2004年10月29日央行首次加息,此后又不到5个月的时间央行二次加息,从而拉开了银行浮动利率的序幕。正是基于未来利率仍然会继续上调的预期,银行业面临贷款额度下降的局面,为了更好地减弱利率的不确定性给消费者和银行带来的影响,才考虑固定房贷利率。

  所谓固定利率房贷是指消费者在签订购房贷款合同时,即选择固定利率贷款,也就是以后在贷款期限内不论银行利率如何变动,上调抑或是下降,借款人都按照固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不会随市而变;而浮动利率则与之相反。固定利率虽然说是利率在一定期限内不变,但它的实施对不同贷款类型客户来说影响效果相差很多。

  举例来比较一下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对于不同贷款类型客户的影响程度,假设5年期贷款,银行固定利率为5.94%,以一套银行贷款购房者和多套购房贷款同时进行的客户作一对比:(均采取等额本息还款法)

  一套购房客户即目前在银行就此一套房屋处于贷款状态。

  假设刘先生现在购得一套房屋,欲从银行贷款30万,采取5年期贷款,他到光大银行贷款时有两种利率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固定利率,按5.94%计算,一种是浮动利率,目前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85%,而刘先生由于属于在银行有一套购房贷款,所以刘先生按浮动优惠利率目前暂按5.27%,假设一年后基准利率上调为6.15%,优惠利率为5.54%,剩余四年贷款利率不变。对于刘先生来说,若采取固定利率,则刘先生需支付银行利息为47488.52元,若采取浮动利率,则刘先生需支付银行利息43365.37元,可见,刘先生若采取固定利率就比采取浮动利率多支出了4123.15元。(详见表一)

  多套购房贷款指目前申请房屋贷款时,该客户在银行还有未还清的房屋贷款的情况。

  以李先生为例,同样是购得一套房屋,从银行贷款30万元,采取5年期银行贷款,同样是可以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方式可供选择。目前光大银行5年期固定利率按5.94%考虑;而浮动利率则不同,由于李先生目前还有一套房屋正处于银行按揭阶段,所以若李先生采取浮动利率,目前只能按照5年期基准利率5.85%计算,同样假设1年后基准利率上调为6.15%。则李先生若要采取固定利率方式,则需支出利息为47488.52元,若要采取浮动利率,李先生需支出利息为48365.73元,可见,对于李先生来说,采取固定利率就比浮动利率要少支付877.21元。(详见表二)

  固定利率的风险

  固定利率的推出对于目前金融市场单一的银行浮动贷款利率方式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方式,对于有购房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增添一种可供选择的机会,但固定利率同样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采取固定利率有其一定的风险性,因为未来虽然有加息的预期,但具体增加多少,加息频率都不能确定,因为它与很多的因素相关联,如GDP、CPI等等。如果在贷款期内银行加息超过固定利率水平,则贷款人可获利,反之,则不划算,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其次,如果选择固定贷款利率,在提前还款时还要收取一定的违约金,而在目前市场情况下,根据合同约定,浮动利率的提前还款一般不收取违约金。

  中原地产认为:固定利率是在目前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新业务产品,率先第一个提出自己的“蓝海战略”,这也是适应市场需求而出现的一个产物,它对于促进房贷业务的繁荣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它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贷款人。目前光大银行的银行贷款固定利率水平为5年期以下为5.94%,5-10期的贷款利率为6.18%,均比目前银行浮动利率要高一些。为此,贷款者在两种利率方式选择时,首先要考虑自己属于一套银行房贷还是多套银行房贷,以此来判断自己贷款利率水平;其次,要对比自己贷款利率与固定利率之间的差值,并结合目前银行加息的幅度(04年央行首次加息幅度为0.27%,05年3月央行二次加息幅度为0.2%),作出理性、慎重的选择。

  (本文由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提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