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再融资亟待矫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 14:00 《会计师》 | |
文/赵锡军 近期,由于市场方面的因素及上市公司本身财务指标达不到标准等原因,浪潮软件、万向钱潮、现代投资等很多上市公司相继放弃了再融资的计划。一直以来,再融资始终是融资者和投资者矛盾的焦点,几乎每家公司公布再融资计划都会引起市场大大小小的波动。此次再融资热潮的减退,有业内人士说,将有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及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对 于上市公司来说,更应该对再融资的目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再融资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目前主要采取股权融资(包括配股、增发新股)或债权融资(发行债券)的方式。近两年来,可转债也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新宠”,融资额甚至超过增发、配股筹措的资金。 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再融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根据融资理论,一般认为债权融资的风险要低于股权融资,而且由于债务具有避税作用,还能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理论上应优先使用债务融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偏好使用股权融资的方式。其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主要考虑的是融资的难易程度、门槛高低、融资额大小以及融资约束等因素。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仍然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流通股部分所占比例太小,严重阻碍了股东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这种缺乏强有力的股权约束的环境下,上市公司的经理层倾向于将股权资金当作一种长期的无需还本付息的无成本资金,因此偏好股权融资便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如果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很可能出现盲目融资的问题。一般来讲,能够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应该是管理好、业绩好、前景好的公司。再融资的目的是为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所需资金,扩大经营业务,增加赢利,从而使得投资者获得高回报,这是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共同愿望。但是,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这条定律却不尽然。很多上市公司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资金资源几乎等同于无成本的免费资源,圈钱现象屡屡上演。尽管从统计数据上看,多数公司的资金缺口并不大,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公司资金颇为充裕。有些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尚不足20%,在完全可以利用银行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也宁肯大费周折地配股增发。这种做法不仅带来资金成本增加、股权稀释的负效应,而且在盈利未同步增加的情况下还可使利润摊薄,每股收益降低,从而影响了股东的投资回报和公司形象。 我国《证券法》第20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对发行股票所募资金,必须按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使用;改变用途的,必须经股东大会批准。但是,目前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不遵照增发或配股的募股说明书任意修改资金投向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很多企业在融资前都会规划具有投资前景的项目,然而,一旦资金到手,则完全又是另一回事。有的资金被挪用了,有的则拿去委托理财,有的则被投入到他们并不擅长的领域。长期以来,上市公司普遍不注重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致使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频繁,投资项目的收益低下,拼凑项目圈钱的迹象十分明显。不少上市公司对投资项目缺乏充分研究,募集资金到位后不能按计划投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资金闲置,有些不得不变更募资投向。目前,这种局面已经使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不负责任的再融资行为怨声载道,严重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据统计,与前几年相比,2003年通过增发方式实现的净筹资额已经明显缩水,下降幅度接近50%。除了受市场低迷的大环境影响以外,投资者信心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后效益下降成为上市公司最严重的问题。上市公司的盲目融资冲动和行为短期化是造成再融资使用效益欠佳的重要因素。融资的盲目性使上市公司筹集到巨额资金之后,往往显得准备不足,更谈不上有效保证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另外,由于市场和公司自我约束力太弱,很多上市公司存在经营短期化行为,偏离主业,盲目进行多元化投资,使资金使用效益出现下滑。截至2004年7月底,21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总额已经超过了250亿元,其中多家公司的筹资额超过了10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一笔资金,如何有效保证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每一家上市公司乃至整个市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也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国有股减持一直未有下文,国有股东在上市公司仍然占据着绝对控股的地位,直接导致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决策机制不健全,在筹资方面存在着头脑发热和目光短浅的问题;同时,企业债券市场的不发达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企业对债权融资方式的选择,这也是今后资本市场要大力发展的重要方面。此外,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对于解决再融资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依托于整个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将会为此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再融资行为的规范化和市场化变革本身也是市场化进程的一部分,是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中十分重要和具有关键性的一环。对于上市公司来讲,进入资本市场以后,如何用好再融资的手段,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上市公司,要在许多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把自己真正看成上市公司团体的一员,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规范来要求自己,在信息披露、管理规范化上付出更大的努力,建立起诚信的形象;其次,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上市公司的历史都不长,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定要把握住发展的节奏,懂得控制风险,尽可能消除发展中的一切不确定性因素,给投资者一个明朗的预期,让投资者建立起对企业的长期信心;第三,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调配好各种资源,合理地进行再融资,摊子不要铺得过大,不要因为快速发展、资源跟不上而导致发展不平衡;最后,公司管理层一定要有理性的发展思路,树立长期发展目标,稳步前进。 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让融资渠道畅通无阻,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而一旦融到了资金,如何用好资金,则是企业自己的事。把融到的资金用于企业长足发展真正需要的环节上,在提高企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真正用之有道,相信会吸引更多资金再次主动流进来,也有利于上市公司再融资机制作用的合理发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