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困难和宏观环境不佳是民营企业的两大魔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13:22 中国产经新闻 | |||||||||
CIEN记者严娟娟 北京报道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当今民营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等等。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单忠东教授在接受CIEN记者采访时认为,融资困难和宏观环境欠佳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最亟待解决的两大瓶颈。
宏观环境欠佳 2005年民营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在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现公平国民待遇方面,民营企业经营者还抱有更大的期望,这便意味着,尽管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但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期望还存在一定距离,尤其在外部信用环境、经营者人身安全保障、公平国民待遇方面需加强改善的力度。 最近遭遇难产的东安财险正是典型一例。正因为有民营企业入股,保监会万分谨慎,屡次审查其民营股东资格问题。而阳光财险的董事长兼总裁张维功,急中生智将国有企业置换了原民营股东,从而赢来的一片天下令人好生羡慕。 单忠东教授在接受CIEN记者采访时则认为,民营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亟待改善,也就是说如何确保国家相关政策保持稳定性,一致性,给民营企业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在我国,由于各地方发展程度不同,各地政府部门在落实相关政策上水平是不一样的,南方和东部落实得比较好,北方比南方差,西部比东部差。这种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差异,很明显地影响到了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的一些政策对民营企业还有歧视,“外企享受超国民待遇,国企享受国民待遇,民企只能得到非国民待遇”。这对民营企业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民营经济乃至我国经济的发展。“非公36条”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保证,各级政府,各部委应当充分吃透相关规定,认真落实“非公36条”,为保证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融资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什么是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的问题上,3/4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选择了“融资困难”,中西部地区选择“融资困难”的比重更是高达八成。有很多民营企业家在不同的场合抱怨,再好的计划和意图有时就因为融资困难而流产了。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国金融市场没有完全开放。他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之处在于实行了“双轨制”, 但由于“双轨制”很容易引发金融危机。因此,金融市场一直由国家垄断,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这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曾在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时说,没有按规定建立财务账目,抵押物不足,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观原因。从客观上看,近年来县以下领域金融服务范围缩小,有效的信贷担保机构相当缺乏,而商业银行又实行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同时又缺乏相应的贷款激励机制,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 “政府、银行应当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制度,在融资政策上向中小企业倾斜,至少也应当确保中小企业融资通道的畅通,建立符合需要的投融资机构”,单忠东教授表示,政府与银行应共同努力,解决对民营企业贷款所遇到的风险问题,切实解决银行的担心问题,而诚信制度的建立对于确保中小企业融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单教授透露说,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最近也在作“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成果,这个体系对于完善诚信制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小民营企业自己也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建立科学的产权制度,系统的管理制度,良好的企业文化,努力解决人才和创新等问题。”单忠东教授说:“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厉以宁教授认为,应依靠吸引民营资本参股,尽快建立专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并鼓励互助性金融组织继续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