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低成本竞争受制约 资源型工业应向优势地区集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13:30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严娟娟 北京报道

  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近日发布的《2005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06年展望》中预测,预计我国全年GDP增长9.2%,将延续保持较快发展的趋势。在我国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这种资源高消耗的增长,给我国的资源工业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关专家在接受CIEN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即将到来的“十一五”时期和今后相当
长一段时间内,最为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资源节约,即将资源型工业向优势地区和大型企业集中,走集群型发展道路。

  资源供给压力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曾经出现过煤炭和电力相对过剩的情况。这种相对过剩给人们一种错觉,以为我国

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从此也告别了短缺。在这种背景下,对煤炭生产实行限产压库的方针,把煤炭产量控制在10亿吨以下;对电力工业,严格控制新建电厂。但从2001年开始,又重新出现了能源短缺的局面。

  “这种局面的出现既与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变化有关,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人均占有的能源资源少,能源利用效率低。因此,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是长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对CIEN记者表示。

  针对我国近期,特别是2002年来的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受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的压力日趋加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国正进入一个工业化阶段资源需求上升最快的时期,处于“开足马力爬坡”阶段;二是我国13亿人进入工业化社会所消耗的资源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三是我国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且浪费惊人;四是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在许多资源禀赋上处于劣势,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我国目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节约优先、增加供给、优化结构等,但从目前

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来看,资源供给的压力只会有增无减。”刘主任说。

  据有关部门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的最大值应当控制在28亿吨标准煤以内,年均增长率不超过3%,人均能源消费量为2吨标准煤,比2004年增长近50%。

  “尽管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能源利用率将提高20%’的目标,但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以我国的资源储备,显然缺口还相当大。”中国投资协会秘书长张汉亚说,“国内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之间的缺口约3亿吨标准煤,将主要依靠进口石油解决,到那个时候,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这将是对我国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一个严峻考验。”

  集群化发展趋势

  一边是高速的工业化步伐,一边是不可再生能源和生产资料的高消耗和供不应求的压力,我国的传统工业面临着转型,经济增长模式也急需转型。

  从2002年新一轮经济增长起,传统的“低成本竞争”增长模式受到了来自于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环境约束力显著加大,新增长点引致的外延扩张空间缩小,金融风险的增加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的负面影响,“一个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一个延续了20多年的增长模式将面临着实质性的转变。”刘世锦副主任对CIEN记者表示。

  “增长模式的转变,就必须要实施资源节约战略。”刘世锦说,“要想资源节约战略有重大进展,关键是发挥好‘价格’和‘政府’的作用。”他指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资源浪费和误置现象,以及能源和高能耗产品的大量生产和出口,就是因为我国资源的价格过低和政府的社会管制作用的相对缺失。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赵振华教授也认为,价格和政府控制不到位,是高能耗的主因。“我们不能走我国传统工业化老路,也不能走西方工业大国的发展模式,我们要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赵教授主张为我国资源建立一个合理的价格机制,以市场机制来实现一种节约资源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

  吕政所长建议:“鉴于我国资源储备的现状,我国应在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将资源型工业向优势地区集中,向大型企业集中。”他指出,今天在强调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生产要素的集中化趋势。以较少的国土面积,实现产业积聚,可以大大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

  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元在接受CIEN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我国资源型工业集群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他说:“推动龙头型集成创新,形成产业集聚,将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和节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工业化健康快速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