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禽流感逼迫养殖业走集约之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 11:36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 严娟娟 北京报道

  禽流感正在袭击中国。禽流感阻击战也已在中国全面打响。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了周密的防御措施,但禽流感已给养禽业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旦禽流感大规模蔓延,农业,特别是禽类养殖业将首当其冲,后果将不堪设想。据悉,2004年的一场禽流感,我国家禽产品出口已蒙受了至少2亿美元的损失。

  禽流感的警钟已然敲响,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富江在接受CIEN记者采访时指出,禽流感对养禽业传统的养殖模式提出了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说,将有助于我国禽业养殖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进行深度变革。

  来自“死亡幽灵”的挑战

  我国家禽业的暴利时代早已过去。

  有数据显示,我国在某个时段的家禽存栏量已达到了52亿多只,占世界存栏量的29%,禽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19%,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禽肉、禽蛋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不容忽略的是,畜禽品种不规范、生产率低、畜产品质量低劣、养殖模式的落后等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畜禽产业。再加上出口壁垒和供求关系的波动,已进入微利时代的家禽业实在再不能承受

禽流感的重创了。

  然而现实是,似乎在翅膀能飞到的地方,都可能留下禽流感的脚印。今秋以来,因为飞鸟的传播,安徽、湖南、内蒙古三地相继发生禽流感疫情,据农业部最新的报告,在我国辽宁的18个乡镇又发生禽流感疫情,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防御措施。

  但因为飞鸟传播的难控性和我国传统农户分散养殖模式的根深蒂固,禽流感防治也存在很大的难度。

卫生部也警告说,我国的一些省份仍有发生疫情的可能。禽流感的
死亡阴影
并未消散。

  中国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表示,农业部正在倡导和发展集约化养殖家禽,准备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传统养殖方式的改革。

  根据目前发生疫情的地点来看,都发生在以小规模养殖、一些农户的散养集中地区及活禽交易比较活跃的地方,而国内大中型养禽场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生一例疫情。

  “并不单指目前,从去年开始就没有发生过,”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富江告诉CIEN记者,目前国内年宰杀量在2000万只(羽)的大型禽鸟养殖场只有60多家,而中国目前家禽的饲养方式主要以农户或“公司+农户”的分散方式为主,占60%左右。

  “禽流感对养禽业传统的养殖模式提出了挑战。显而易见,小规模分散养殖不利于对疫情的防治,也并不是说大型养殖场不会出问题,但其因为有科学技术的支撑,防御力量要强多了。”邓富江说。

  中国农科院畜牧经济研究室主任王济民博士表示,养禽专业户发生禽流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密度大,卫生条件差,设备简陋等等,从将来的畜牧业养殖来看,要采取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养殖方式,要使其有足够的防御力量。

  养殖模式的转型需要时间

  “被禽流感这么一刺激,中国养禽业的养殖模式变革肯定会加快步伐!”邓富江乐观地估计。

  其实,早在去年全国发生禽流感疫情以来,关于转换传统企业养殖模式的呼声就一直不曾间断过。今年8月底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畜牧法草案中,“引导农民向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发展”就成为一个亮点。草案指出,我国畜牧业生产现行的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不利于畜禽疫病防治,也不利于对养殖行为的规范,这是造成疫病控制困难与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为了引导、推动畜禽养殖方式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草案还对畜禽规模饲养、分散生产的农户进行了规范。

  “禽流感所带来的一切暴露了小规模的分散养殖方式的弊端,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它‘提醒’着养殖模式要由分散向集约化变革,”邓富江对CIEN记者表示,“但模式的变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要想把农民转变成养禽业的产业工人有较大难度,把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转变成科技含量高的大规模养殖场,所花的人力和物力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

  “禽流感说来就来,防控是自救的根本。”邓富江说,禽流感并不可怕,疫情产生以后是不能根本消灭的,关键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才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即使是大型的养殖场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也要实施严格的免疫、消毒、预防、隔离、分压、分区措施。”邓富江提醒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