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理财产品之惑:看上去很美 为什么没赚到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7:53 上海金融报

  孙君成  

  买基金、炒股票、购黄金、投保险,很多投资者都是抱着美好的意愿开始,但最后可能会落下一身伤疼。“都说得那么好,我怎么没赚到钱呢?”仔细审视,或是被误导,或是自己有误解,你可能走进了理财的第 N个误区

  误区一:保险是银行储蓄的替代品

  2006年,退休的老张到银行办理业务时,某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热情向他推荐一款万能险,称公司为答谢老客户,特设了一种储蓄型的终生寿险,每份每年只需交5000元,连续交3年便可自由存取,此险种的性质类似于储蓄并有高额利息。

  3年后还可获得1万元的生命保障。在这位业务员的误导下,老张购买了一份保险。至今已连续交了2次保费,共1万元整。

  但前几天,这家保险公司突然派了两名业务员对老张进行上门回访并告诉他,近期公司接到很多投诉,所以派他们上门解释该保险的真实内容。同时他们还告诉老张必须连续投保10年才能拿回本金,中途退保损失很大。

  分析:如今,一些保险业务员为了得到业务佣金,常常误导消费者投保并不适合自己的险种,老张正是属于此种类型。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到银行办理保险业务,他们应该清楚,其一,银行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仍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银行只是代理销售机构;其二,购买银行保险产品时要着重了解它的保险功能,不宜将银行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简单、片面的比较,更不能把它作为银行储蓄的替代品。

  对策:首先,投保前应仔细阅读保险责任,了解准备购买的产品的保障范围是否能满足需要。对于期限较长、要分期缴纳保费的产品,需确认有足够、稳定的财力支付保费。其次,银行保险产品都规定有犹豫期(收到并书面签收保险单起的10日内)。在犹豫期内退保,可以取回全部已缴纳保费,保险公司仅扣除少量工本费。一旦错过了犹豫期,保险公司就会收取高额的退保费用,因此,建议投保者不要轻易退保,尤其是两年之内退保是最不合算的。如果在这期间,由于种种原因一时缴不起保费,其投保人可以利用减额缴清。

  误区二:预期收益率作为理财产品的标准

  去年9月,家住广州五羊新城的王女士经过某股份制银行时,看到其门口挂着巨大的横幅:火热发售QDII产品,最高收益30%。王女士经不住诱惑,走进这家银行砸进去了10万元。但本月初,王女士从报纸上得知,有数家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她买的那款很不幸也在其列。王女士找到银行询问,工作人员告诉她,预期收益率是根据过往市场情况测算出来的,但不代表未来的实际收益率。

  分析:按照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除了银行储蓄以外,其他多数理财产品均要用“预期收益”来表示。但有些产品主要投资于稳妥型产品,所以实际收益基本等于预期收益。但不是所有的预期收益都能实现的,很多时候,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不相符。尤其是理财市场火爆时,很多银行将QDII、打新股等风险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比赛似地往上抬,以吸引投资者眼球。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