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蕾
为了避免步“投连险”后尘,上海保监局近日对目前市场销售过热的万能险产品“泼冷水”,提示市民理性投资,不能将万能险产品作为储蓄替代品。
目前市民对于万能险存在一些误解,部分市民简单地把万能险当成储蓄,一些消费
者把万能险承诺的回报与银行利率简单相比,还有一些老年市民也在盲目购买万能险。事实上,这些认识和举动都是对万能险不了解的表现。
上海保监局发现,部分消费者由于保险基础知识的缺乏和风险意识的淡薄,存在着盲目消费的非理性行为。例如,一些消费者简单地把万能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相比较,觉得万能险产品的利率较高,把保险产品当成储蓄产品来消费。还有一些消费者没有注意到缴纳的保险费并非全部用于投资增值,而是要扣除。
上海保监局寿险处处长张宗韬透露,万能保险本身是个不错的产品,但主要还是从长期来体现,市民选择时不能把它简单地与储蓄或银行利率比较,而应该综合考虑费用、保障成本和回报的不确定性。
目前,上海市有16家寿险公司先后推出了万能保险产品。今年前三季度,万能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11.50亿元,同比增长5倍多,销售势头甚至超过当年的投连险,消费者购买万能险已成风潮。
为此,保监局特别提示,万能险超过最低保证利率以上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将万能产品和银行储蓄、国债等简单地进行比较,更不能将万能保险产品视作银行储蓄的替代品。产品说明书或保险利益测算书中超过最低保证利率以上的测算数字只是对未来收益的假设,不能作为对未来实际收益的保证。
同时,万能险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产品,一方面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保险营销员的展业资历和推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也对消费者购买产品时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因为个险营销员的一些违规操作,个别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产品退保“苗头”也开始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