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视点 > 正文
 

眼热新生命表将出台 健康险基础数据也要升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 08:35 中国证券报

  记者余喆北京报道

  随着新生命表即将在明年初正式启用,寿险业有了更合理的精算基础数据,这对保险公司和投保人来说都是个好消息。但对于精算技术要求更高的健康险业务,国内至今却没有一张统一、科学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面对近况不佳的健康险业务,需要保险公司在收集基础数据方面下更大的工夫。

  健康险对精算要求更高

  众所周知,精算是保险定价的基础。保险产品的成本在出售时是不知道的,只有当保单到期时,人们才知道成本究竟是多少。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对未来的损失和费用进行预测,然后将这些费用在不同的被保险人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补偿因损失的发生,保险公司需要进行的赔付及营业上所需的各种费用。

  保险费率的确定决定了保险产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定得高了,无疑会增加投保人的负担;要是定得低了,又会使保险公司收支不平衡,增加经营风险。而制定科学的费率标准,首先要建立在科学、全面的精算数据资料基础上,这对保险公司的经营发展和产品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新生命表的出台才会引起寿险业的普遍重视。

  但对于很多老百姓关心的健康险,在精算基础数据的收集处理上却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业内专家介绍,影响健康险定价的精算基础数据包括疾病发病率和疾病费用率。16年来一直在农村健康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方面潜心研究和实践的李良军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健康险的精算数据是比较缺乏,但如果肯下功夫和方法得当,还是可以获得非常有价值的精算数据,可以保证我们的产品订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保证公司的整个健康保险业务能够盈利和健康发展”。

  “数据来源实际上有很多渠道,譬如保险公司自己的经营数据,

卫生部门的卫生服务调查,社会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数据,专家学者的专题研究报告,还有再保险公司提供的参考数据”,李良军补充道。

  国内健康险的发展目前正受到高成本、高赔付率的制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初,北京保险市场上健康险赔付率的增长速度已高过保费收入的增长。有些健康险种的赔付率甚至高达85%,近三分之一的险种处于亏损状态。健康险业务近况不佳,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精算所需的疾病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率等基础数据。保险公司只能在产品定价上偏于保守,而高高在上的价格和难以令人满意的赔付又无法吸引更多的投保人以摊薄风险,造成恶性循环。

  统一制定难度较大

  那么,为什么不由保监会出面,像新生命表一样制定出统一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呢?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疾病发病率和医疗费用率有很大不同,而且数据变化很快,监管部门要想制定出一张统一的、全国性的发病率表和医疗费用表难度很大,“而且要是更新不及时,保险公司也不一定会用。”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数据就像“祖传秘方”一样,也不太情愿与别人分享。

  一家保险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公司在设定发病率和费用率时,一般会参考政府部门的相关统计,结合本公司过往的承保和理赔经验进行设计。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参考再保险公司的数据,因为再保险公司尤其是国外的再保险公司因为承保范围广、数据量大,他们的经验数据对于直保公司来讲非常有借鉴作用。“我们每年会与再保险公司进行沟通,更新数据,再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调整。”

  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医疗水平差异很大,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例如医疗药品目录每年都在发生着变化,药品价格这几年也有大幅增长,同时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也对费用率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依赖再保险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定期信息公布并不能完全满足健康险合理定价的需要。

  “保险公司自己的经营数据实际上是最有价值,也是最有效的。保险公司应该下工夫整理、分析自己的经营数据,建立自己的住院发病率、疾病发生率、手术发生率等基础数据库,而不能等着保监会和行业协会替我们去做。”李良军表示。

  李良军博士还认为,“健康保险的精算最重要的实际上不是拿到数据,按照公式计算,而是判断哪些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及分析数据的可靠性、科学性。”

  “有的保险公司的业务也是经过‘精算’的,为什么赔付率100%多,甚至200%多?主要就是只知道‘计算’而不知道‘判断’和‘分析’的结果”,李良军说。

  另外,保险公司应该加强与医疗、社保机构的沟通,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毕竟本地化的数据更科学。”记者了解,今年新成立的人保健康已经与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信息共享上展开合作,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