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监管层进一步监控基金发行 将遏制基金公司规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 11:1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程林 近日,管理层有关部门给十几家基金公司发文,批评其存在“销售不规范”行为,一些基金公司被要求出具有关销售违规的检查报告。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管理层进一步加大对基金发行的监管力度。 新基金进入缓冲期同时,基金持续营销将被进一步监控,一家马上结束发行的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基金公司今后的基金销售方案申报中,将不允许“限量发行”,“限时发行”等涉及促销的宣传手段出现,并要明确说明对基金份额的限制手段。 持续营销风险显现 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基金市场存在的“销售不规范”行为,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基金公司违规销售的行为相当明显,举例来说包括记者在内都多次收到了这样的短信:“XX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超过100%,X月X日起1元面值发售,仅售三天,春节前仅此一次机会,请速到银行网点购买。”而根据《证券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的规定,基金宣传推介过往业绩时,应当登载自合同生效当年开始所有完整会计年度的业绩,同时须作风险提示,类似的宣传显然是违规的。 基金发行继续收紧 在对基金违规销售进行监控的同时,管理层进一步对老基金持续营销作出控制,一位正在发行基金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近来受到管理层的压力很大,在宣传里已经不允许有“净值归一”,“大比例分红”,“业绩翻倍”等字眼,而在未来基金销售方案的申报中,除了一些规模在2亿元以下的小基金外,“限量发行”,“限时发行”等都将被禁止。 “我们反对以促销为目的的限量发行,明为限量实际并没有有效控制。”权威人士表示,管理层制订政策会一视同仁,不会对小基金区别对待,基金公司不应追求单纯的短期规模排名,而应对持有人负责,对应自己的业绩比较基准,长期规范地经营。 基金公司的份额膨胀得到有意识的控制,首先是对大基金公司的控制,广发基金去年8月自超百亿基金后再无新产品发行,而自去年12月嘉实发行400多亿巨无霸后,大型基金公司的新产品基本处于停发状态,不少基金公司因此转向持续营销,因为市场火爆包括多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持续营销都超过了100亿元。 尽管“基民”的队伍在迅速扩大,但许多投资者并不明白基金为何物,也不明白里面隐含的风险收益关系,甚至不少基民将开放式基金分红与上市分红送股视为一体,潜意识里对基金业绩有着太高的预期,基金发行火热的同时也包含了巨大的泡沫。 这引起了有关部门的警惕,“近段时间以来,你会注意到大基金公司的声音逐渐减少,它们规模已经够大了没必要再追求规模;而一些净值归一收益翻倍等宣传字眼也见不到了。”有关人士表示。 基金公司规模将被遏制 不可否认的是,管理层对持续营销的控制将一定程度遏制近期基金发行的规模,而从新发基金情况看,已经有了明显降温,11月有13只新基金发行,12月回落到7只,而1月份只有3只新基金销售。 权威人士表示,一个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应该与其自身的管理能力匹配,基金公司应该追求自己的契约精神,基金募集规模与一定条件下的标志物相对应,而不要追求超越自身管理能力的规模,这才是对持有人负责的态度。 2006年,中国一共发行了88只基金,首发规模达到3812亿元,若考虑到持续营销总发行额当在4000亿以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06年市场融资额,2006年中国发行股票71只,筹集资金1642亿元,两市再融资规模1162亿元,基金募集总额超过当年融资规模约1000亿,考虑到在新股中只有约1/10能成为基金选择的股票,意味着庞大的新基金资产只能去追逐着为数不多的蓝筹股和传统的基金重仓股。 去年11月基金发行开始火爆,百亿基金不断出现,随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人寿等大盘股价格相继飙升,山西汾酒等基金重仓股更在短期内上涨1倍,基金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挥之不去,而管理层的调控随之而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