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加快农村金融立法 保障金融惠及农村农业

人大代表:加快农村金融立法 保障金融惠及农村农业
2018年03月15日 07:16 21世纪经济报道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 李振 杜弘禹 实 习 生 黄秀婷 北京报道

  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如何振兴乡村成为政策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总裁陈瑞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建议,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法,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低

  《21世纪》: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一号文件也对此进行了全面部署。通过实地调研,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陈瑞爱:从2004年到2018年,十几个中央一号文件都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农业农村问题。但回顾一下,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开始到现在,农田的单位产出并没有增加太多,单位产出的质量、价值并没有真正与市场经济接轨。

  另外,我做了一个调研:中国农民数量占比大,但2006年农村融资的资金约6万亿元,2017年仅有30万亿元,相较国家资金总量而言,支撑农业发展的资金偏少。

  可以看出,农村金融在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致富和农民的增收。新时代的三农工作,要实现农村发展、农业繁荣、农民增收,离不开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强有力的支持。第一个必须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政策,通过制度,也通过金融应该服务于什么,金融怎么服务于人民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

  《21世纪》:当前农村金融发展面临何种情况?

  陈瑞爱: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低,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是普遍现象,农村金融服务获得感不强。

  原本服务农村的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随着成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对市值有了高要求。加之随着经济高速增长,金融机构形成了哪个领域融资安全度最高、收益率好就流向哪里的局面。

  而农业产业化建设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金融部门实际上加速减少了面向农业、农村的贷款比例,造成农业、农村、农民在融资上不仅贵和难,甚至连门路也找不到。

  《21世纪》:你提交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金融法》的议案,应该注重哪些方面?

  陈瑞爱:应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一是完善农村金融、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形成支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合力;二是加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科学引导民间金融组织;三是维护好土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好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拓宽农村地区融资渠道;四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保障制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边界;五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减轻农业经营的风险。

  降低金融支农成本

  《21世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人和资金从哪来的问题。如何保障资金真正下沉到农村?又如何通过人才、科技推动农村发展?

  陈瑞爱:要保障金融惠及农村、农业,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给予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和明确支农责任、建立约束机制两方面入手。

  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多样化、专业化发展,形成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定位清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经营服务格局。建立支农责任约束机制,建立可考核量化指标,设定商业银行涉农贷款投放比例,并与激励与约束措施相结合。

  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差别化监管,降低金融支农成本的有效途径,调动金融机构的支农服务积极性,推动金融机构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等。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人员不缺,需要用科技来兴农,打造农业现代化。

  一方面,只有让院校更多的科学家走到田间地头,才能共同推动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实现健康可持续又高效的发展现代农业。我建议让农业院校真正能够发挥科技主体的作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建设更多平台,成立农业科研基金,包括财政基金,支持科研进步,解决农业短板问题。比如在种业方面的研究,如何既能有国际性的基因技术、克隆育种,又能发挥我们国家本身种源特色特有的风味口味的产品,这都需要科研的投入,需要能够激发科研发展的机制和制度。

  除此之外,在有了基金支持的基础上还要促进农业成果的转化,达到农业的高效、高质量增长;吸引大批高学历人才回到家乡做建设;实现乡村美丽,农民幸福。

责任编辑:张文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