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本管理促心理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18:46 《企业文明》

  ——专访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其增

  - 本刊记者 李万全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从促进职工心理和谐入手,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管理,职工和谐心理所表现出的昂扬斗志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支撑。

  心理和谐举足轻重

  记 者:如何认识职工心理和谐在企业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王其增:心理和谐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工作态度,是人的一生追求。心理和谐状态事关人生事业成败,事关企业健康发展。只有在健康的精神、愉悦的心理环境下,人才能将个人的成长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体现“人企合一”,实现共同进步。构建和谐企业,职工的心理和谐是关键、是条件,只有促进职工心理和谐,企业才能化解内部矛盾,轻装上阵,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近年来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职工团队精神为出发点,先后作出了《关于构建和谐企业有关重要问题的决定》,制定了《关于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民心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在企业发展中必须坚持“六个协调”、“三个把握、三个防止”的总体要求,尤其在“六个协调”中,特别强调“企业发展要与职工发展相协调”;“凡是不能使绝大多数职工受益、得不到绝大多数职工理解和支持的政策不能出台,思想工作没做好,可能引发不稳定的政策不能出台,只保护局部利益和少数人利益的政策不能出台”。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职工的心理和谐,融洽内部各方面的关系,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确保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实践证明,职工在和谐状态下的生产工作能力比在心理不和谐状态下的生产工作能力要提高数倍。

  心理问题防微杜渐

  记 者:心理问题是由多方面引起的,如何做到防微杜渐?

  王其增:及时发现职工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力求从解决现实问题做起。首先,切实关注解决职工生活问题。民以食为天。近年来,公司党委针对企业经营生产有高有低的形势,每年坚持在不同区域开展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活动,及时了解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形成《关于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报告》。今年上半年,因局部开工不足,出现部分单位的部分职工息工问题。公司党委针对这一情况,及时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到正在建设中的大同至包头电气化铁路施工一线15个项目部和作业队,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较全面地了解掌握现场职工的思想状况和关心的问题。

  根据调查所掌握的情况,公司党委及时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党政领导就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了相关措施。这些措施实施后对稳定职工队伍起到了很好作用。

  再就是在困难面前要向职工讲实情、说实话。公司充分利用内部网站、报纸、QQ群、橱窗、展板等宣传工具,深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认真向职工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并向息工职工寄发了1300余封慰问信或明信片,详细解释公司目前面临的困境以及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向职工讲清楚公司美好的发展前景,赢得了息工职工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公司还积极筹措58.64万元资金解决困难企业的工资奖金,并视不同情况将职工息工期间的工资标准调整提高,缓解了息工职工的生活困难,平和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稳定了思想情绪。

  关爱尊重是和谐良药

  记 者:关爱与尊重是促进职工心理和谐的两大良药,如何做到这一点?

  王其增:我认为是两条,即将心比心;心连心。职工的和谐心理来自被尊重和理解,来自被关心和爱护。我多次在集团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要摸实情、讲实话、干实事,有针对性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特别关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切实把“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公司党委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关于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民心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领导干部切实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经常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等。按照这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在工程任务紧张时,每逢春节、“五一”、“十一”等大的节假日,公司领导都要亲临施工一线,看望慰问坚守工作岗位的职工,与大家共度节日。2007年农历大年初一,我和总经理刘志远、工会主席蒋玉林等领导同志分别到北京维管段天津基地、首都机场快轨线三元桥工地、北京南站施工现场,给节日期间坚持施工的建设者拜年,并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使广大职工备受鼓舞。

  公司工会还广泛开展“两节”即“元旦、春节”送温暖、“三八”助单亲、“五一”关爱劳模、九月金秋助学和对施工一线职工“冬送温暖、夏送凉爽、一年四季送关爱”系列活动。仅2006年,全公司就为施工一线职工发放“送温暖”费用433.34万元。同时,对离退休和内退职工也不例外,每逢年节都要对他们给予生活补助和走访慰问,2006年,共为老同志发放企业补贴1259.5万元,每年还为老同志进行体检,新春佳节举行联欢团拜,适时组织参观游览活动等,丰富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让老同志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为了缩小前方职工与后方职工的差距,公司大力推进“三工建设”,即工地文化、工地生活、工地卫生建设上台阶,努力改善现场职工的生活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各工程项目部驻地基本上实现了职工食堂餐馆化、职工宿舍公寓化、公用设施标准化、卫生保健预防化、工地卫生制度化、文化场地实用化、文体设施多样化、文娱活动经常化。今年, 仅西铁工程公司就投入38万元资金用于“三工建设”,大大改善了现场职工的生活卫生和文化娱乐条件,受到职工欢迎。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还注意提高职工生活品位,让职工享受企业发展成果。西安电气化公司宝鸡构件厂,利用生产淡季组织职工集体乘坐飞机到昆明旅游,厂里虽然花了15万元,但这件事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有的职工兴奋地说,坐着飞机去旅游,咱们工人连想都不敢想,感谢厂领导圆了自己坐飞机的梦。职工们回到厂里后一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振奋,干劲倍增。

  为了留住人才,公司还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有的公司坚持每两年评选一次技术专家、技术拔尖人才和技能人才,2006年评选出技术专家19人、技术拔尖人才48人、工人技师60人,并对他们实行技术津贴制,有效保护了人才,调动了生产技术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公司三段党委针对现场职工思想不稳的问题,发动党员成立了护理、家教、生活、婚庆、维修等服务组20多个,热心为施工现场职工家属和家庭困难职工服务,以服务促和谐、以真诚暖人心,确保了现场职工安心工作。电气化公司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出发点,采取了管理层人员实行薪点工资制、劳务层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双轨制,较好地维护了职工利益。西铁建设公司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缴纳职工的“三金一险”共500余万元,按规定比例提高了职工住房公积金,恢复了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安排了121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营造了关爱职工、构建和谐的氛围。

  扶贫帮困解后顾之忧

  记 者:职工后顾之忧多数来自家庭,如果解决不好,长此以往也将导致心理问题,对此如何解决?

  王其增:认真做好扶贫帮困工作,为促进职工心理和谐提供物质保障。对此,公司重视和关心困难职工和弱势群体,健全领导包保、职工互助、政策扶持等扶贫帮困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困难职工和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

  广泛开展“三帮”活动,认真落实“三不让”承诺。“三帮”即帮困、帮医、帮学;“三不让”即不让一个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个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自2006年开展“三帮、三不让”活动以来,全公司共筹措284万元济困资金落实承诺,其中发放职工困难补助229.66万元,职工医疗补助29.7万元,为困难职工子女助学补贴24.7万元。“三帮、三不让”承诺的实施,广大职工交口称赞,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开展帮扶献爱心活动,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西铁工程公司40多名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结成对子,随时与困难职工保持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仅2006年,该公司就先后为406名特困职工发放救济款26.37万元,为170名重困职工给予生活补助5万元,为500名一般困难职工给予生活补助15.7万元,对119名职工医疗补助8万元,为39名困难职工子女助学救济3.57万元,赢得了职工的信任和支持。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解决职工实际困难。西安电气化公司针对近年来承建的大秦、京沪、浙赣、沈山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工期紧、任务重,使职工长期不能回家休假,造成职工思想不稳,甚至引发家庭矛盾等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一是在职工住宅比较集中的宝鸡、临潼、渭南地区成立四个利民义务服务队,帮助职工解决家属就医、家庭水暖电器维修和红、白事办理等,为职工排忧解难。二是对因工作需要长期不能回家休假的职工,合理安排其家属到工地探亲,并为其报销家属探亲的交通费和住宿费用。三是对内部双职工尽量安排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解决了职工两地分居问题。这些利民措施的实施,起到了稳定队伍、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保证了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爱农民工共同发展

  记 者:农民工问题是施工单位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使他们安居乐业?

  王其增:切实尊重和关心农民工,为促进农民工心理和谐创造良好条件。公司对农民工实行与职工一样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化”管理,努力做到对农民工在人格上尊重、生活上关心、感情上贴近、思想上疏导,让他们感觉到公司就是自己的家。每逢年节,公司领导像对职工一样对他们进行慰问,送上慰问品,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公司召开的青藏线和京沪线先进集体及建设功臣表彰大会上,以王建新和刘宝峰为代表的18名农民工被授予建设功臣荣誉称号,受到表彰和奖励。一公司1名来自河北省涞源县农村的青年农民工王建军,由于勤奋好学,工作努力,成绩突出,还被评为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在职工和农民工中产生了很大反响。电气化公司宁岢线农民工石磊,今年6月探亲期间身患重病,住院花销数万元,家里负债累累。项目部领导得知后,立即发动全线职工为石磊捐款,帮助他渡过难关。短短几天,全线200余人共捐款6000多元。当这些蕴含着无限爱心的捐款送到石磊手中时,他和他的家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人企合一和谐共进

  记 者:职工是企业存在的前提条件,如何做到职工与企业和谐共进?

  王其增:建立促进职工心理和谐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正因为和谐心理事关人生成败、事关企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力图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确保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让职工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企业的主人。

  企业发展得越好,越要注重职工的发展。职工发展是企业高位发展的需要,职工心理和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要切实解决好企业发展为了谁和为谁而发展的问题,要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职工,最终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

  职工发展,要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养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倡导敬业、诚信、友善等职业道德,提倡对企业忠诚、爱企如家、与企业共荣辱、同生存;努力在全公司形成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形成互相帮助、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注重促进职工的心理和谐,引导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企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和利害得失;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品格,塑造自尊自重自信的自身形象,保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倡导“艰苦不怕吃苦”的风尚,培育“热情好客,礼貌待人”的礼节,打造“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行为,形成“干事,干成事”的习惯;以企业发展为己任,以做好本职为天职,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自身努力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在诚实劳动中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职工发展,要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同步考虑职工的收入增长,公司每年确保职工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着力提高低收入职工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职工的比重。关心职工的政治、文化、精神需求,进一步解决好职工的住房、看病、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尽力解决好一线职工的吃住行问题,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缩小前方和后方职工的差距。核心内容是要不断为现场职工创造安全有序的劳动条件、卫生舒适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条件。要切实关心离退休和内退职工,在岗职工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要增加他们的收入,在岗职工提高福利待遇的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使全体职工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不断提高,最终达到“食饱而美、衣暖而丽、居安而乐、病则能医、子女能学、出行便利”的目标。

  目前,公司党委正在研究制定《关于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指导意见》,拟确定本企业职工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即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思想道德水平和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提升;各项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实现自身价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并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以保障总体目标的顺利实施。

  和谐凝聚人心,和谐促进发展。近3年来公司取得了长足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公司营业额每年以10多亿元的幅度递增,职工人均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企业文化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中国行业龙头品牌”、“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施工企业”等荣誉称号。在职工心理和谐的建设上我们还将作进一步的探索与努力。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