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张建琦:广东企业家的后劲让人担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11:58 赢周刊

  □赢周刊记者 庞华玮

  张建琦简介:

  西安交大管理学博士

  现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企业理论与企业战略。

  近期发表论文:《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民营企业经理人流失原因的实证研究》、《经理人“背叛”的机理与雇主的对策取向 》、《人力资本的性质与企业的剩余分配》、《人力资本交易与国有企业的契约关系》等。

  “只干不说”已经过时

  赢周刊:近段时间以来,您对广东、上海、浙江三地企业家综合能力进行了调研,据说结果很有意思:上海的企业家综合能力指数明显高于浙江的企业家,浙江的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又略高于广东的企业家。你们的依据是什么?  

  张建琦:我们研究11项企业家能力,每一种能力的权重都不同。

  第一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关。

  第二是制度设计能力。广东的大多数企业家会制造产品的工艺和技术,但是很少企业家懂制度,由老板说了算,这种缺陷会造成企业增长速度减慢,产业转型减慢,技术创新减慢。

  第三是战略思维和设计能力。真正好的企业家如果选定了好的新产业,他甚至会把经营了七八十年的产业丢掉。而现在大多数广东企业家还是在选品种,跳不出自己的产业。

  第四是文化塑造。一个真正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塑造一种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约束力有时比奖金更有效。

  第五是人才培育制度。这也是广东企业的弱点,企业家说放权不放心,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好人,或者说你没有把人培育好。

  第六是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我们在中央台经常看到浙江民营企业露头,而广东很多企业家只做不说,这对整合资源很不利。

  企业家综合能力评价标准最核心的是这六项能力。另外,还有其他项目,比如贯彻执行能力,社会责任能力等。

  赢周刊:广东有一个传统文化——“只干不说”,作为一个干实业的企业家,“说”很重要吗?

  张建琦: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企业家说话结结巴巴,人家甚至会对你的企业发生怀疑,很大程度上企业家自身的形象、素质、品格就是企业品牌,严介和出来就是太平洋集团的形象,张瑞敏出来就是海尔的形象,人们会把两者画上等号。

  这方面我举严介和的例子。他说的有时可能比做得还好,有人从北京跑来广州听他演讲,讲完之后,很多人给他递名片,这肯定会给他带来很多资源。

  广东人“只做不说”,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是不行的,不爱声张会影响企业的文化塑造力。严介和曾说,别人认为媒体是双刃剑,我说不是,媒体报道我,我何乐而不为,通过媒体报道,我不花一分钱就做了宣传。我的企业今天是浙江省知名企业,明天就是华中一带的知名企业,后天就是全中国的知名企业。

  赢周刊:外界说“珠三角经济减速”,您是否同意,广东企业家的素质问题是不是直接影响到珠三角的经济发展?

  张建琦:我认为珠三角经济有没有减速,这个问题还不能下结论。应当看三年五年的情况。与之对比,上海和浙江增长的速度加速很明显。

  初步研究的成果显示,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企业家的能力状况有明显的直接关系。我们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现在的企业家综合能力指数是上海比较高,浙江次之,广东略低于浙江。现在,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开始担忧广东将会成为中国一流还是二流省份。一个地区的经济规模直接受企业家的影响,每个企业的规模做大了,整个区域的规模才能做大。广东经济以后的成长规模、速度,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广东企业家的能力。

  赢周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您有没有试图寻找企业家快速提高综合能力的钥匙?

  张建琦:中国普通高校,都是批量式生产、僵化式的教育,一直没有培养高级指挥官的职能和模式。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座高校摸索出培养高级指挥官的成功模式,中国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有效的、快捷的培养高级指挥官的机制。我们学院开办MBA有8年的历史,我们一直在摸索,教授都在学习。我认为,目前中国的企业家比较重视管理的经验和艺术,但缺少理论,应当系统学习管理的理论知识。

  国企的激励机制要跟跨国公司接轨

  赢周刊:国企的激励机制问题一直是改革的难点,大家关注的焦点,您怎么看国企的激励机制?

  张建琦:不能要求国有企业者完全无私奉献,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应该获得激励,激励要和市场逐渐接轨,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国有企业的激励没有完善,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到位,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式,我想现在的MBO,关于考核,关于国企的经营者应当收入多少,跟跨国公司的激励机制应当逐步接轨,但是不能否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的激励,这显然是不行的。但是这应当有一个过程,以前国企老总、厂长是按照行政级别的,但现在主要的激励方式不应该是行政方式,不应当是从厂长到局长的晋升,而应当是经济方式。你给国家多大的贡献,要相仿于现代股份制企业,有相应的激励,不是说量上的一致,但至少在原则上应当相适应,不一定要给你200万,但我们毕竟是市场经济,国有企业也要在市场上生存,民营企业也要在市场中生存,如果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收入过于悬殊,显然会影响国有企业的效益,而且发生国有企业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这样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更加不利,国有企业家也是理性,他会通过别的方式补偿,导致贪污腐败、挥霍浪费,他不能在个人收入上增加,就会增加职务消费,从中获取补偿。

  中国式管理的法治思想被我们丢掉了

  赢周刊:您认为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的差距在哪里?

  张建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不掌握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整个的管理体系、文化体系的创造也存在重大缺陷。我认为,中国企业走不出国门的原因,不完全是技术上的不完善,主要还是管理、文化、价值观的问题。

  赢周刊:中国式管理的要诀何在?

  张建琦:中国的古典哲学讲“道、天、地、将、法”、 “智、信、仁、勇、严”,你讲“道”,“道”就是价值观,得“道”的管理者,你的下属可以与你同心同德,一心一意,同生共死,不管市场起伏,工资高低,他死活都要跟你走。中国的管理,包括古典的管理,包括战国时期的法家,都是有法治思想的,而我们却丢掉了。

  我认为,在继承和弘扬中国古典管理文化的基础上,还要把西方的东西吸纳进来,把它的东西变成我们的一部分。中国传统经典《中庸》、《道德经》都强调宏观把握,而西方是解剖式的。完全宏观式的把握不行,微观的计量和解剖依然重要,所以要中西结合。

  赢周刊:您常说一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关键看他有没有核心价值观,这一点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很重要吗?

  张建琦:中国必须找到它的价值观。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大家都爱看

韩剧,其实韩剧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在骨子里都在呼唤新的价值观,新的道德基础,新的理念体系,我们民族缺这个,经济走向就有问题。按照社会学理论,一个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缺失,迟早会阻碍经济发展。

  为什么要强调中国式的管理,包括弘扬中国古典哲学,都有这一层含义。现在美国有它的思想价值观,韩国也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拿过去,但我们中国现在却找不到我们的价值观,新的价值观体系是什么?我们得补上中国的缺失,这时代需要有一批精英来奔走呼号,来引导社会创立新型的价值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