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大都市之魅 世界总部经济的发展历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23:14 招商周刊

  总部经济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普遍性。纽约、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东京新宿等地区都不同程度出现总部聚集的现象。正如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院赵弘所言,充分考察和分析世界上几个典型大城市总部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提炼总部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将会为中国发展总部经济提供借鉴经验。

  纽 约:

  全球总部经济的成功典范

  纽约是目前举世公认的国际城市,也是全球总部经济的成功典范。它的竞争优势和独特魅力来自于它在银行、证券、保险、外贸、咨询、工程、港口、新闻、广告、会计等领域为美国甚至全球提供的优质服务及其由此奠定的难以取代的国际地位。

  这里不仅云集了全球相当数量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外国银行及从事金融交易的其它公司,而且也是世界最大跨国公司总部最为集中之地。在财富

500强中就有46家公司总部选在纽约,纽约制造业总部云集,与其发展形成了配套的新型服务业。在纽约,有法律服务机构5346个,管理和公关机构4297个,计算机数据加工机构3120个,财会机构1874个,广告服务机构1351个,研究机构757个。纽约有制造业公司1.2万家,许多全球制造企业都在这设立了总部机构(如洛克菲勒中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经济中心,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是经济、居住、文化、休闲、教育等多种功能的集合地。由于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城市管理者总是根据一座城市各个区域客观资源条件的差异性,决定其优先发展某一项特定的城市功能。这样既避免重复建设又突出城市个性,从而实现有效利用城市资源的目的。

  纽约华尔街地区是位于下城CBD的著名金融贸易区,这里是美国及世界许多大银行、

证券、保险、期货、贸易、会计公司以及律师事务所的云集之地。随着早晨9点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市,华尔街人头攒动,一片繁忙景象。然而一到晚上,公司大门紧闭,路上行人稀少,俨然一座“鬼城”。而以洛克菲勒中心为主要区域的中城CBD,是纽约著名的大公司总部所在地。中城CBD的发展却是另一番景象,白天这里游人如织,晚上依然热闹非凡。

  为何同在纽约的两处CBD如此反差?究其原因,中城CBD除了发挥其“总部基地”的商业办公功能之外,还发挥了其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消费、娱乐等生活配套功能。这里有著名的“第五大道”,云集着世界一流品牌的名店和商场,为大公司总部的职员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了全面的生活服务。

  总部经济发展重视城市功能多样性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可以为总部员工提供完善的生活环境,其重要意义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反映:一是生活环境的完备是吸引更多总部人才向总部所在区域流动的物质基础条件,有利于该区域发展总部经济比较优势的强化;二是城市功能多样化直接关系到该区域关联产业链条的完整性,是总部经济产业乘数效应发挥更大作用的机制条件,由此为该区域带来更多的GDP、税收及就业增长;三是城市功能多样化及其结构的合理性是城市形象和总部基地形象的重要体现,能够维持总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香 港:

  总部经济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

  中国香港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个奇迹,她以不到全球十万分之一的面积和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着全球第二位的人均对外贸易值(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和世界第一的转口贸易总值。香港经济能够不断前进,主要得益于数次经济战略调整。通过经济转型,香港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香港经济逐渐呈现总部经济特征,即香港对于周边区域的经济控制不断强化,经济发展开始突破香港本地的资源限制。总部经济的模式,正契合了香港新一轮经济转型的方向。

  香港土地面积仅1000平方公里强,且大部分为山地、丘陵、海滩等,真正可以用来生产、生活的土地更少。可以说,香港是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经济活动的空间十分有限,要保持香港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根据保证经济资源(主要是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和有效利用。香港经济半个世纪的发展正是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经济现象,香港经济活动的资本、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活动不断地转向附加价值高的行业的领域。

  香港经济不断提高经济资源的产出效率,从转口贸易到一般轻工业,再到先进制造业,再到服务业,资本、技术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香港经济转型成功地为香港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香港社会的繁荣。这种成功源于经济转型,它促进了香港经济资源(主要是土地和劳动力)的高效化。也就是说香港的经济前三次转型,是利用资金、技术手段不断突破资源的产出效率,并没有突破资源限制本身。随着经济转移的加速和信息社会的来临,增长的周期将会缩短,香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急需突破本地的资源限制。

  新一轮的经济转型正在基于上述要求而提上日程的,可以说,香港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实践与总部经济的发展模式不谋而合。总部经济通过不同价值创造部门的合理地域分布,将传统经济模式下因具有不同指向性总部和基地的“捆绑”而损失的利润充分释放,从而创造出“超额”价值,这种经济模式为欠发达地区经济起飞提供了机遇,对于作为企业总部聚集地的大都市而言,则拓展了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这种“拓展”对于香港具有特别的意义,香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人口600万左右,自然资源更是严重匮乏,香港经济体系的资源约束十分明显,要实现香港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要求突破资源约束,即按照总部经济的模式发展香港经济。

  新加坡:

  亚太地区“总部基地”

  今天的新加坡已俨然成为东南亚乃至全球最为著名的总部聚集地之一,在全球贸易和国际金融业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外域跨国公司都选择了新加坡为进军东南亚的起点,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来实施其海外扩张战略。

  最新统计显示,全球有6000多家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加坡,仅中国就有超过230家企业在此投资,美国和欧洲投资的企业分别超过了2000家,日本企业1800家,印度企业800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企业800家。去新加坡投资的企业家大都选择制造业、电子、化学、技术、后勤、电信、信息科技、广告、旅游、高级餐馆、酒店、银行、保险及建筑业等。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03年国际投资研究资料表明,自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的15个月间,跨国公司在52个国家和地区内新建立或重新部署了829个公司总部,其中624个落户在英、美,191个分布在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如总部在美国的IBM就在新加坡设立了地区总部,负责IBM在亚太地区的生产与销售。新加坡对于跨国公司总部最具吸引力,成为亚太地区当前极具实力的“总部基地”。

  发达的运输和信息产业直接减少企业运行成本,是总部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新加坡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发达的信息产业让跨国公司总部完全不必为这些担心,完备的基础条件可以使总部的资源、信息、产品等要素高效地通达全球,不仅节约了企业运行成本,更强化了总部功能。因此,发展总部经济,首先必须依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建设完善的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企业总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营造优越的企业总部发展环境是总部经济成功的关键。新加坡通过完善的金融和现代服务体系为企业的商务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通过培养本土高素质人才和大力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为企业总部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通过与世界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为企业实现国际化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这些措施创造了良好的企业总部发展环境,增强了新加坡对全球企业总部的吸引力,推动了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发展。

  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对发展总部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新加坡政府的精简高效与廉政务实的形象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正迎合了跨国公司总部讲求效率、善于捕捉商机和追求市场公平的内在特质,在新加坡总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东京新宿:

  日本“银行战争”的缩影

  新宿区位于东京都中心区以西,距银座约6公里,是东京市内主要繁华区之一,仅次于银座和浅草上野。在成为副都心以前,新宿在消费、娱乐行业方面就颇具吸引力。

  进入5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作为首都东京原都心即原中央商务的中心三区(千代田区、港区和中央区),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政府机关、大公司总部、全国性的经济管理机构和商业服务设施等高度集中,交通拥挤,建筑高度密集。为控制、缓解中心区过分集中的状态,同时结合周边地区发展需要,1958年下半年东京都政府提出建设副都心(即新宿、涩谷、池袋)的设想,并首先从新宿着手。

  经过近30年的规划建设,新宿副都心已经在东京都的西部形成。目前,建成的商务区总用地面积为16.4公顷,商业、办公及

写字楼建筑面积为200多万平方米,并形成东京的一大景观—超高层建筑群(共有40栋大厦),其中不乏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为实现办公自动化所需的人均办公面积目标(7—15平方米/人),新宿还将计划建设新的超高层建筑,其中有8座百米以上的建筑。

  目前,新宿副都心的经济、行政、商业、文化、信息等部门云集于商务区,金融保险业、不动产业、零售批发业、服务业成为新宿的主要行业,人口就业构成已接近东京都中心三区。随着新宿副都心的开发建设,尤其是东京都部分政府办公机构的迁入,使副都心的魅力大增,各行业更加积极地涌入新宿,首当其冲的是金融业。仅在以新宿站为中心、半径为7000米的范围内,就聚集了160多家银行,新宿已成为日本“银行战争”的缩影。据统计,目前新宿商务区的日间活动人口已超过了30多万人。由于新宿是东京都的一个交通枢纽,共有9条地铁线路由此经过,日客流量超过了300万人,预计,随着新超高建筑的完成和12号地铁环线等交通线路的建成使用,新宿的日客流量将超过400万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