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人才观 加强国企人才工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21:43 上海国资 | |||||||||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 马新生/文 2005年,上海国资委党委对57家归口管理单位进行了近6个月的人才工作专题调研。在调研中,我们感到,近年来,特别是全国和上海市人才工作会议以来,上海各企业集团以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在人才培养、引进、凝聚、服务、激励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创新成果。上海国企人才工作呈现乘势而上,排难而进的态势。
国企人才工作呈现四大特点 首先,人才结构得以优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各单位从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出发,通过培养、引进等多种措施,人才队伍结构和素质有了新的改善和提高。一是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截止去年年底,全系统58万在岗职工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万人,占18%;专业技术人才13万人,占22%;技术工人19万人,占32%,其中高技能人才2.9万人,占15.6%,高出市平均水平3.6%。例如,华谊集团目前有高级工3177人,技师和高级技师582人,占企业技术工人队伍总数的23%,超出本系统平均水平7.4%。二是人才的层次逐步提高,企业领导班子中,大学以上学历已占66.86%;科技人才中,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有25000人,占总数的63.5%;还拥有6名两院院士和一大批荣获国家级和上海市荣誉称号的专家、学者与技术能手。三是科技人才年轻化的趋势逐步明显,45岁以下的人员在科技人才队伍中占71.6%。 其次,人才制度建设得以加强,人才工作规范化管理逐步加强。 从政策创新转向制度创新,是近年来企业人才工作的一个新变化。一是在改革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上,市委2003年13号文件和2004年14号文件,分别就领导人员实行任期制、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建立党建督察员制度、实行“两个双肩挑”,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大大促进了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二是在改革薪酬分配制度上,按照“管好”与“管住”的原则,市国资两委制定了《关于出资监管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和《关于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管理的通知》,以及对党委书记、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党建督察员和专职党委书记实施同步考核的办法。企业集团对薪酬分配作了相应规范。建材集团、现代设计集团等制定了《企业经营者实施期权股权激励的试行办法》和《企业经营技术骨干群体股权设置和管理办法》,同步加强了对薪酬分配激励和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三是在人才资源的开发上,各单位紧紧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等关键环节,对有关原则、标准、程序及方法等作了详尽规定。特别在人才战略的量化管理、人才开发基金的使用、青年后备人才的培训、人才的福利保障、人才的市场招聘等制定了可操作性的措施,有效确保了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用人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市场化配置力度逐步加大。 主要表现为:一是选聘方式逐渐公开化,各单位在不同层面的人才选聘上积极开展了竞聘上岗,使人才直接面对市场化竞争,实施优胜劣汰。2003年以来,建材集团、百联集团、锦江国际集团和东方国际集团对总裁、副总裁等高级经营管理人选实行了市场选聘。据统计,全系统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通过市场化选聘的人数已达到18539人,占总数的17.85%。二是用人制度逐渐柔性化,对企业经营者逐步推行聘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对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同时实行项目负责制、课题负责制等;通过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对新进员工普遍实行劳动(聘用)合同制,实行岗位管理与技术能级管理双轨运行,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薪酬激励逐渐多元化,对产权代表的薪酬标准实行倍率、比率、奖率“三率合一”,收入与责任、风险、经营业绩直接挂钩;各企业集团积极探索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对经营者、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技能人才等分类实施不同的薪酬结构,加大了对关键岗位人才、紧缺人才、一线生产技术骨干的倾斜力度。 第四,注重产业依托,优势企业人才竞争能力逐步提升。 围绕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势企业借助产业高地得到快速发展,具备了较强的人才竞争优势。一是紧缺人才“引得进”。百联集团聘请专业资产运作管理人才任集团副总,电气集团上柴股份公司引进国际高级技术专家,锦江国际引进高级酒店管理人才,百联集团引进国际超商高级管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关键人才“用得好”。各企业集团通过龙头型、科技型项目,成立了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建立了一批基础科学研究、高新技术领域的流动站、工作站,为人才的培养使用构筑事业平台。三是高层次人才“留得住”,六大投资公司依托城市建设,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宽广的事业平台集聚了大量高层次人才,近3年人才年平均流失率不到5%。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有企业的人才资源在总量、素质和结构并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层次人才总量、结构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二是人才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人才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健全。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重在提高“三力”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以五类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提升能力为关键,着力提高人才队伍竞争力、人才制度竞争力和人才环境竞争力,为国资国企新一轮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提高人才队伍竞争力。就是要重点抓好产权代表、经营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者、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五类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努力,使企业人才队伍的素质、总量和结构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提高人才制度竞争力。就是要尽快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有利于人才作用充分发挥的体制和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吸引力,激发人才的创造力。 提高人才环境竞争力。就是要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开放、宽松、宽容的环境,使国有企业人才竞争的环境优势有大的提升。 主要目标“三个一” 简要概括为“三个一”。就是:“十一五”期间,一是要基本形成一支忠诚国资、善于创新、能力突出、业绩明显、结构合理的产权代表、经营管理者、思想政治工作者、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二是要初步建立一套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培养、选用、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三是要努力创造一个尊重人才、大力培养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精心爱护人才的良好环境。着力建设适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需要的、开放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整体效用高的人才高地。 基本思路 坚持三个统筹,实行三个集中,突出三个抓手,实施三大管理。 三个统筹:一是统筹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二是统筹人才存量与人才增量,加强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的结构;三是统筹发展型企业与调整型企业的人才工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破解瓶颈问题,整体推进全系统的人才队伍建设。 三个集中:就是要使优秀人才向优势产业和领域集中,向国家和科教兴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集中,向企业核心业务和核心板块集中。形成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科技攻关、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互为依托、互为促进的良好机制,构筑起国有企业人才高地。 三个抓手:一是抓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国家级、上海市重大项目带头人,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中的杰出代表、顶尖人才,形成工作业绩突出、团队效应突出、行业贡献突出的企业领军人才群体;二是抓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实行紧缺人才优先培养,积极拓宽引进渠道,探索“柔性流动”机制,促进系统内人才资源共享;三是抓后备人才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能力复合、专业精通、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后备人才队伍。 三大管理:一是实施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以企业发展战略引领人才战略、以人才战略支撑企业发展战略;二是实施人力资源的预算管理,加强人才动态分析,编制人才需求计划,调整各类人才比例,实现人才总量平衡;三是实施人力资源的目标管理,细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数量、质量要求,并作为领导人员业绩考核的内容。 当前的重点工作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国资系统人才建设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研究制定企业人才规划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与国资战略规划相匹配、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才规划,实施人才资源的战略管理和预算管理。通过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自主培养与海内外吸纳相结合,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一支50000人左右的科技人才队伍,1000名左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10名左右的高层次科技顶尖人才,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后备人选队伍,形成领导班子“253”梯次结构。 第二,完善人才的选用机制 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配置人才资源相结合,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普遍引入竞争机制。 选用出资人代表,要依法实行派出制或选举制,选用经营管理人才,推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实行契约化管理;选用科技人才,企业可采取竞争上岗、公开招聘、专家推荐等方式;选配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要采取依法选举与组织选用,有的岗位也可竞争上岗等方式;选用高技能人才,可采取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比武、公开招聘等方式选聘。 进一步拓展市场机制选人的范围和层次,推进产权代表在一定范围内的竞争上岗,实行经营者市场化配置,逐步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面向国内国际两个人才市场,广泛吸引和发现优秀人才,鼓励人才以多种形式为我所用;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做到出资人决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董事会聘用经营者,依法落实经营者提名权和用人权,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 第三,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 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科学确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市国资委党委重点抓好产权代表、专职董事、监事和后备干部培训,分期分批选送到市委党校和国资党校进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到国内外知名学府和跨国公司、中外合资企业进行学习。2006年要正式启动“双百人才”发展计划,建立一支由30名左右作为国资委派出的产权代表担任集团正职领导、70名左右可作为集团副职领导和100名左右年轻后备人才组成的梯形队伍。 第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基本要素,突出对国资事业的忠诚度、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度、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度和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度。 对产权代表,侧重于考核出资人战略目标的实现、资金回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经营管理人才,侧重于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经营成果和诚信守法表现;对思想政治工作者,侧重于考核评价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实效、参与决策与组织协调能力和企业稳定状况;对科技人才,侧重于考核技术创新、创造发明、成果转化的实际效果;对高技能人才,侧重于考核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成本以及攻克技术难题的实效。对各类领军人才,侧重出资人认可、市场认可、职工群众认可、专业领域内认可、行业范围内认可,建立工作业绩、团队效应和行业贡献的评价机制。 第五,探索长效的激励保障机制 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业绩,鼓励创新的原则,建立起合理而公平的薪酬制度,形成责任、风险和业绩相挂钩,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分配机制。 结合中小企业改制,在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实行管理团队持有企业股权或虚拟股,技术骨干的技术成果、专利发明入股或参与企业收入分配等,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产权代表的薪酬由委派方确定和管理,逐步扩大绩效薪酬的比例;经营管理者的薪酬由董事会确定和管理,不断提高风险收入的比重;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可探索与工作成效挂钩的专项奖励办法;对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根据绩效贡献、成果价值,可试行谈判工资等特殊分配形式。2006年,我们将进行要素参与分配的试点,结合股权分置改革,研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有关政策办法。 第六,营造和谐的人才工作环境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科教兴市”的产业化项目为龙头,建设以各类优秀企业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