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青岛离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多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12:16 招商周刊

  张子忠

  青岛城市 历史风貌的特征

  综观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历史,像青岛这样曾有一段典型或完全殖民地历史的城市,为数很少。除了香港、澳门曾分别属于英国、葡萄牙殖民地,以及作为中国一个行省的台湾由
于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而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以外,在中国大陆的城市中,惟有大连(旅大)、威海同青岛相似,曾有一段典型殖民地历史。而大连(旅大)、威海之所以在19世纪末分别被俄国、英国强占为殖民地,则是因为德国强占青岛给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制造了契机和效仿样板。上海、广州、武汉(汉口)、天津、哈尔滨等城市虽然有外国租界,但这些租界只是城市的某一区域,而不是整个城市,故整个城市的性质仍属半殖民地。

  德国强占青岛,使之成为自鸦片战争以来继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第三块殖民地,并由此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自此至1919年“巴黎和会”,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压制中国收回青岛主权,而直接引发了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同时也在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青岛在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缘此确立。

  青岛作为近现代城市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岛解放前5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证明,清政府在胶澳屯兵设防是青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起点。因为,胶澳设防后,当地特别是青岛前海一带由于开通道路、兴建码头、设立电报房以及为驻军和居民服务的商业、运输业的勃然兴起,使社会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至1897年德国侵占前夕,这里已成为“商贾云集、货栈相连”的颇具规模的市镇。但是,这种市镇充其量只是传统的中国式城市的雏形。以近现代城市的衡量标准来审视青岛城市的创建与形成,即知这是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外部冲击所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强占青岛为殖民地。这一特定的历史际遇,使青岛开埠立市的进程,尤其在以各类建筑为主要载体的城市风貌的构筑与塑造上,从一开始就被西方文化所左右。这一点,即使日本取代德国强占青岛时期,乃至国民政府主政青岛时期,抑或说青岛自被德国强占至解放前的50多年间,一直一脉相承,未有大的改观。故青岛日渐形成的城市风貌遂于古老的中华文化大相径庭,呈现出一派异域景象与格调。这正是青岛城市风貌有别于国内无殖民地或租界历史城市的独特之处。

  不仅如此,青岛城市风貌中西方文化所所占的巨大比重、规模和经典性,即便是大连、威海等曾沦为殖民地的城市和上海、广州、武汉(汉口)、天津、哈尔滨等曾有外国租界历史的城市与之相比,也并不为上,甚至还相对逊色。这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占领和统治青岛时期的德国,是位于当时西方文明制高点的强大帝国,同时又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深厚的科学素养积淀,其民族性格讲求严整和律式,出于既定目的和长远需要,德国对自己在亚洲这个惟一殖民地的经营非常投入,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到每一个建筑单体的打造,都追求严谨与完美,从而奠定了青岛

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基调,这就是浓郁的欧陆风情;二青岛解放前,无论政权如何更迭,浓郁的欧陆风情基调,始终主宰着青岛城市规划和建设,而这恰恰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即西方文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所决定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也就奠定了青岛作为中国和远东有重要影响的近现代欧亚文化交汇地的历史地位。

  据统计,自德国强占青岛起,至1949年青岛解放,青岛市区拥有来自德、日、英、美、俄等20多个国家的人士建造的各类外国式样建筑299处共1000多栋,总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其中德、日建筑占三分之一。这还未包括德、日侵占青岛时期所建的行政及军事、银行及金融等类建筑。这些外国式样建筑,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构筑起独具一格的城市风貌。它们鳞次栉比,相映生辉,连缀成许多富有魅力的组团和街区,其浓郁的欧陆风情宛如一座欧洲城市。青岛市区这些丰富多彩的老建筑,既有相同的共性,即大都具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文化的深重印痕;也有不同的个性,即每栋建筑都形象独特,绝无雷同。正因如此,青岛获得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从青岛这些老建筑自身的功能和作用看,可以将它们分成七大类别:行政及军事类建筑,如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现为青岛市人大常委会、青岛市政协办公楼)、胶海关旧址(现属青岛海关)、俾斯麦兵营旧址(现属中国海洋大学)等;银行及金融类建筑,如德华银行旧址(现为民宅)、交通银行旧址(现属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等;市政及公用类建筑,如青岛火车站、小青岛灯塔、胶澳观象台旧址(现属海军)等;商业及娱乐类建筑,如德国水师饭店旧址(又名德国海军俱乐部,现属青岛市人防办)、亨宝商业大楼旧址(现属青岛食品店)等;宗教教育及医疗类建筑,如基督教福音堂(江苏路15号)、圣弥爱尔教堂(浙江路15号)、礼贤中学旧址(现属青岛第九中学)、德国野战

医院旧址(现属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业及会馆类建筑,如胶济铁路四方工厂旧址(现属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两湖会馆旧址(现属青岛大学路小学)等;
别墅
及居住类建筑,如德国胶澳总督官邸(现为青岛迎宾馆)、八大关近现代建筑群等。

  除大批欧式建筑以外,青岛老市区有重要历史与人文价值的老建筑,还有其他几种类型。一种是完全中国气派的建筑,但数量极少,可谓硕果仅存,有代表性的如天后宫、水族馆、湛山寺、大学路原青岛市博物馆中国式“大殿”及“藏经楼”、海云庵等。另外一种是分布在青岛老市区里的老市北、台西、台东等地的众多“里院”。国内有的城市也有类似“里院”,但就其数量讲远在青岛之下,就其形态讲也远未有青岛典型。青岛的这些“里院”,是中国式四合院与欧式建筑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西文化猛烈对撞后的变种,有着殖民地严酷与辛酸的独特历史背景,同时其自身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青岛必须保护城市历史风貌

  不言而喻,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工作搞得如何,对于青岛建设“世界知名特色城市”至关重要。从总体看,青岛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工作搞得比较好,成绩令人瞩目。但是,随着城市大规模建设,特别是旧城改造成片展开,对青岛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事实上,让人痛惜、遗憾、匪夷所思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如有的著名建筑等,应予妥善保护而不应拆的,却被人为地拆了。导致这种浅薄、短视行为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有一点显而易见,即受商业利益驱使。

  搞好青岛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工作,应该夯实三个方面的基础:

  端正对青岛城市历史的认识。如何看待青岛解放前50多年的历史?在青岛各个层面的市民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不小的差异。甚至有这样的观点或看法:青岛算什么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这么短,有的那点东西还是外国人的;殖民地的历史全是屈辱,有什么值得张扬的?还有相反的观点或看法:殖民地有什么不好?青岛城市的这点“家底”不就是德国人留下的吗?

  上述观点或看法都不对。简单讲,自1891年建置开始,至1949年解放时止,青岛这58年的城市历史,有33年是殖民地。这么长的殖民地历史,对于青岛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深远的,如同长期沦为殖民地的大连和上海、广州、武汉(汉口)、天津、哈尔滨等长期设有外国租界的城市所受外来文化的深重影响一样。对此,轻视、漠视都不对。应该历史地、辨证地正视和评估这段殖民地历史。一方面,不应该简单、轻率、粗暴地以标签式意识形态否定这段殖民地历史产生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也不应该走入另一个极端,非理性地标榜殖民者的“业绩”。

  如前所述,青岛之所以能够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原因是这座城市集中展现了近现代中国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的历史形态与发展轨迹,特别是囊括了殖民地城市的全部特征;青岛作为远东近现代欧亚文化交汇区,具有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由青岛主权问题引发的“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

  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其对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态度和举措。以德国这个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和波兰这个二战欧洲战场重灾地在这方面的作为为例,可以得到相同发人深省的启示。二战结束时,德国的主要城市一片废墟,但战后德国政府和人民凭着对历史风貌珍爱有加的执著精神,硬是依靠有关档案资料和记忆,对城市重要街区和建筑,按战前原样进行了重建,而重建的原则是“建旧如旧”,让重建物充满了沧桑感。同样,波兰首都华沙在二战结束时全城已是废墟,但战后波兰政府和人民为振奋民族精神,重塑历史风貌,也按战前原样重建了华沙,使这座欧洲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恢复了往昔风采。波兰还对位于克拉克夫的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所建的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进行了精心的修缮和保护,旨在让全人类永远铭记在此曾经发生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由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已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这样一个集中营旧址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列,充分说明了历史风貌对于人类社会追忆历史、传承文明、开创未来的重要性。

  对于城市历史风貌保护,我们国家有相关法律,山东省、青岛市也有相应条规。对这些相关法律和相应条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绝不允许违反之,而一旦违反,就严惩不贷。

  目前,青岛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工作已有不少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而且行之有效,颇有建树。譬如,创办于1903年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有限公司旧址(现属青岛啤酒一厂),已于2003年8月青岛啤酒诞生百年之际,辟建为青岛啤酒博物馆,是为全国首家啤酒博物馆。这一举措,不仅使青岛啤酒这一真正国际品牌的成长史从此有了专业与规范的陈列场所,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有限公司旧址这个具有重要历史与人文价值的建筑物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显然,这对于更好地打造青岛啤酒这块品牌,保护城市区域历史风貌,促进历史街区各类资源得到可持续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都具有积极意义。再如,正在进行恢复性、保护性开发建设的建于1900年,位于常州路的德国青岛欧人监狱,虽斥资颇巨,但对于恢复和保护青岛市区这一最佳区域的历史风貌,并推出新的功能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市政府责成青岛房产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有计划地对市区数百栋优秀历史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实施还原性全面整修,虽也耗资很大,但的确是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的有效之举。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在青岛城市历史风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些重要历史遗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说,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保护利用方面还远未达到应予达到的地步。例如,青岛山(京山)炮台旧址保护利用问题。前一段时间,新闻媒体曾就此进行过相关报道。窃以为,该炮台旧址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惟一遗址,其有待开发利用的资源空间还非常大,有条件做大、做完善、做成彰显青岛殖民地历史的一张“招牌”,使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区的复合功能得到全面释放和提升。这方面,大连旅顺口日俄战争遗址堪称完善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措施,就值得学习和借鉴。同样,对青岛老市区中有重要历史与人文价值的部分“里院”,在旧城改造时也应该在有计划、有重点地予以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里院”功能作用的更新与再造。

  综上,只要牢牢地恪守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宗旨,解放思想,高瞻远瞩,精心谋划,积极探索,就完全可以在创新和拓展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工作的思路、办法、途径方面有所作为。

  作者系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编审

  城市历史风貌内涵

  风貌即风格和面貌。城市历史风貌即城市历史风格和面貌,这是看得见,摸得着,承载和见证城市发展历程的具象物。

  城市历史风貌的内涵非常丰富。概括讲,它主要体现在有重要价值或典型意义的文物古迹、历史遗存方面,符合条件的遗址、建筑、街区等都在其列。

  不同的城市具有相对不同的历史风貌。以中国的情况来看,凡是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其城市历史风貌都很突出和富有特色。而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的东西,则必定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彰显城市历史风貌。

  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内涵

  顾名思义,它应该具备两大方面的资质:首先是特色;其次是世界知名。

  所谓“特色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状况、生态环境和孕育、塑造、传承出来的历史风貌、文化底蕴、产业结构、功能特征等方面的总和。它是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长期积累升华并交融互摄的结晶,是城市自然特色与人文特色或外观特色与内涵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形象的典型展示和魅力所在,具有鲜明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品格。

  换言之,“特色城市”的特色,是“特色城市”的生命之源和无价品牌,是立市之基和强市之本,是蕴蓄巨大潜能的最珍贵资源,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核心竞争力。它是对“特色城市”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优势与特征的理性提炼和高度概括。

  衡量和界定某一城市是否属于“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关键是看这个城市的特色是否“世界知名”。一个城市,虽然有一定特色,但如果不是世界知名,那么这个城市就算不上“世界知名特色城市”,而只能是某一国家或国家某一地区的特色城市。因此,一个城市的特色要想“世界知名”,单靠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等小“特”则满、维持现状、不思进取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应该跳出自己的城市看世界,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来审视、衡量、培育、打造特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