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管理专栏_21世纪经济报道 > 正文
 

日本电子巨人的海水与火焰 新技术决定喜与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18:06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韦巍 特约记者 林珏

  北京报道

  10月底,日本各大电器制造巨头纷纷发布今年的财报,由于数码相机和等离子电视销售不错,松下电器公司公布第二季度盈利增长11%。同在盈利这一阵营的还有东芝,夏普。而
索尼、日立则出现利润下降,保持持续亏损,遭遇同样命运的还包括NEC,三洋等电器制造传统巨擘。

  面对竞争环境,缘何松下,东芝可以开始抬头,而索尼,日立则止步不前甚至持续亏损?

  “传统日本电子制造的创新能力与快速商业化能力曾经帮助他们在1980-1990年代风靡全球,但是,面对新一轮技术转轨以及中、韩制造的压力,能否将这种优势继续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尽快进行企业内部的优化重组,对于处于恢复期的他们而言至关重要。”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资深项目经理马哲人这样分析。

  新技术决定喜与忧

  马哲人认为,东芝,松下等能够继续保持业绩的良性增长,主要是抓住了新技术,并且发挥出了将技术快速市场化的能力。

  由于液晶电视市场的蓬勃发展和等离子市场的持续增长,松下、夏普和东芝从中获益匪浅,以夏普为例,它在

液晶显示器包括电视、前端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制造优势非常明显,并且早于其他厂商抓住了市场机会,夏普早于索尼两年推出大尺寸的液晶电视,并创造了全世界最大的液晶显示器。

  尽管松下的大屏幕

等离子电视单价也在下降,但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0%。今年7月底在中国上市的松下第八代等离子电视机,5月份已在日本上市,它使松下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从22%迅速攀升至66%。“暂时撇开等离子未来的发展趋势,至少目前来看,松下抓住了这种市场需求。”马哲人说。

  而东芝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社会基础设施系统部门的良好业绩,包括地面广播系统和医疗系统的强劲销售势头;其数码产品部门的业绩增长则主要得益于PC和手机销售额的稳步提升:东芝PC业务上半年的运营利润为14亿日元,而去年同期的运营成本为则为72亿日元亏损。数码产品、社会基础设施和其他产品的营业利润高于去年同期,但电子设备与家用电器的营业利润有所下降。

  在保持原有创新技术优势并将其迅速市场化的同时,东芝、松下等早在世纪初已经开始的大规模瘦身运动为其业绩飘红立下了汗马功劳。2000年,受美国经济萧条的打击,东芝放弃了赔钱的DRAM芯片业务,出售了部分资产,与其它公司联手成立了电视显示器合资公司,并将全球员工从2万人裁减到1.65万人,因此而换来不错的增长。

  裁员也是松下应对市场萧条的策略之一。自从2001年开始,松下就一直推行公司内部裁员计划,现在本土雇员数量已经降低了19%之多,仅为112000人。正是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帮助公司节省了数以亿计美元的运作成本。在裁员的同时,公司还大胆的关闭了多达30家不必要的工厂,进而极大的节约了运营成本,为松下拓展了更多的竞争空间,比如在中国市场,松下并不害怕与其他厂商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相比之下,日立公司的日子则要难过得多,在最新的财报中,硬盘业务亏损使利润下降48%,同时降低了整个财政年度的预期。日立的硬盘业务部门是公司在2002年用20.5亿美元从IBM手中购得的,但由于产量低、和希捷等公司竞争等原因,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另外日立公司的业绩不佳也受等离子和液晶电视业务的影响。2005年初,公司提高了其在与富士通合资的等离子显示器公司中的股份,以加大力度开发竞争激烈的平板电视市场。而一些大的子公司,如日立建机公司,则受建筑用重型机需求上升的推动,利润出现增长。但这一切并未弥补硬盘及平板电视业务的下滑而对利润造成的负面影响。

  “反应迟钝”是日本制造业为人诟病已久的。以日立赤字的原因为例,1998年是因为日立大型电脑业务和电子设备业务萎缩造成的,2001年则是由日立电子元件、半导体业务亏损导致。尽管这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有关,但发生赤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立集团业务的一部分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不相符。

  而消费巨人索尼尽管始终保持高额的研发投入,但对于市场的判断失误以及市场跟进的乏力,使其丧失了两次绝好的占领消费电子制高点的时机:在音乐播放器上被ipod赶超,以及过分留恋原有的CRT市场,在数字电视市场上跟进迟缓。如今索尼奋起直追,跟三星合资进军LCD电视市场,但是合资的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曾经最为人称道的创新能力却在新技术转轨时受到了质疑。

  在松下着力开始为夺回全球市场而“伤筋动骨”的同时,索尼却深陷内部业务结构体系“凌乱”的困局。曾以创新著称的索尼在数码研发上频频被对手赶超,而专家阿尔·莱斯Al Ries指出,过于庞大以及业务不够集中正是索尼战略失误的症结所在:“索尼的产品从数码相机、CD播放器、个人计算机到电影、音乐以及视频游戏等娱乐内容无所不有,当一家公司拥有如此长的产品线之后,随之而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难于管理。”

  “在这一批日本电子制造业公司中,业绩上的表现尚能短暂的反映出他们对于市场反应速度的快慢、创新能力以及快速市场化能力的运用效果。夏普、松下、东芝继续发挥了这种传统优势,而索尼则没有保持这种优势,反而被对手赶超。”

  不得不进行的革命

  “传统日本企业的优势仍然在高端市场,尤其在欧美市场。他们对于中高端市场的理解相当深入,并且有着强大的品牌优势。此前,美国人发明的技术可以在他们手中快速变成市场能力。而这一点,将在今后继续考验日本企业。”马哲人说。

  但是,日本人没有成本优势,此外,他们在冲击海外市场时通常不太愿意冒险,相比之下韩国人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来降低成本压力的能力更强一些。不过这一点,目前已经在中国市场上逐渐得到改善。包括松下,夏普,三洋等不断把高端制造基地搬至中国,中国也成为他们在区域市场投资增长最为快速的市场。

  此外,传统的日本企业管理方式也为人诟病。2001年松下遭遇业绩滑铁卢,终于使临危受命的中村邦夫决心彻底打破这种束缚手脚的机制,给松下电器进行“革命”,全面推行面向新世纪的“创生21计划”。中村邦夫将其主旨概括为“破坏与创造”,用松下电器会长森下洋一的话解释,就是除了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品牌不可动摇之外,其余都在可以“破坏”之列,都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革。按照事业领域整备体制,即将破坏的项目包括家电流通改革、雇佣结构改革、产品制造改革、据点统一废合。

  但是,包括日立,索尼在内的企业仍然不愿意在企业管理上的革命性颠覆上太过冒险,并且,由于其自身机构的庞大和臃肿,改革的阻力相当之大。

  不过,马哲人也提醒道,“短期的业绩增长或者亏损,只是判断其在一段时期内把握好自己优势和劣势的反应,这并不能改变将来5-10年的过程中,日本的传统电器制造业走向萎缩的局面。在制造业上高成本的劣势,已经使其失去了在传统家电制造业上全球市场竞争的基础。他们必须快速向其他高端领域发展,这样才能保有其创新优势,而不是在劣势上与人比拼。”

  所以,尽管目前等离子电视为利润贡献不菲,但是松下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将增长核心调向了汽车电子制造、移动通讯等领域。通讯终端设备、手机和移动通信业务正成为松下的主要发展业务。中村将“移动通信”定位为松下的5个具有发展前途的事业之一,并作为松下集团的骨干事业加以扩大,而其他的四个事业领域为“数码广播系统”、“半导体原器件”、“存储器件”、“显示器件”,传统的家电生产则被边缘化。在已公布的松下2004年度合并财务报告中,家电产品中仅PDP电视等离子电视一枝独大,销售额较去年同期猛增71%,其余产品的贡献都较为微弱。

  此外,从区域市场的角度来说,“在中国市场表现出众的日本公司,整体业绩就比较强,而对于中国市场不够重视的,整体业绩则相对较弱。中国市场毫无疑问是检验日本电子制造业表现的重要因素。”家电业资深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指出,中国市场在日本电器制造业的整体战略中占有关键位置,并且这种位置已经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转移。2004年底,夏普公司宣布向中国市场全面推出45英寸液晶电视。夏普称,这是目前世界上清晰度最高的电视,将在欧洲和中国同步推出。夏普决定把中国作为未来夏普发展的重心。

  LG电子CEO金双秀对此曾向记者表示:“LG和某些日本企业的区别在于,日企可能会把产品中不好的部分转移到内地来销售,但LG却是把最优秀的技术和人力投入到中国内地。”

  但是,这种观念已经在日本企业的脑袋中开始改变,近两年,松下在中国的调整也一直不断。去年底整合杭州的白色家电工业园区,今年,则将天津和上海两家机电公司合二为一。松下苏州半导体工厂也在今年7月份开工。在此之前,松下在中国仅有一家半导体工厂,苏州工厂的投资金额将达到100亿日元约1亿美元。按照这一投资规模,苏州工厂有望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工厂。

  “只有真正将研发和制造搬进中国,才能真正做到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市场”,马哲人认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2,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