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中国经济周刊》2005 > 正文
 

福布斯江西富豪张果喜:富得早还要永不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15:19 中国经济周刊

  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却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小行星命名荣誉的企业家;一个靠1400元下海的人,却多次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一个凭借“雕虫小技”的木匠,却完成了从雕刻艺术到雕刻人生的转变。张果喜,江西果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让记者的思绪在敬意和疑惑之间来回游走:他是如何做到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董显苹 徐婷婷 李冰/江西报道

  1973年,还是一个小木匠的他靠一只樟木箱和变卖祖房的1400元钱开始了第一次创业。1993年,他与星星有个“约会”: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3028的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成为中国企业家中摘“星”第一人。2002年,他的资产总额达到1.5亿美元,在当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名列42,其实他已经接连四年“登陆”此榜了。如今,他建立起了“稻田上的帝国”,他的木雕产品在日本市场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投资领域也向旅游、电机、渔业等领域扩展。

  张果喜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确实,在余江县提到张果喜,无人不晓。1952年出生的他,说话痛快、不乏幽默,走起路来一阵风。看到他,记者脑子里就“反射”出樊哙的模样:粗豪中透着精细,勇猛而不失果敢。

  张氏妙语

  每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不同寻常的创业历程。作为中国最早敢吃“螃蟹”的创业者,张果喜的创业历程长达30多年。期间经历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坎坷历程,他的创业经历,可以说是“精装版”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

  在江西余江,至今还“流传”着很多“张氏妙语”。

  “要吃饭的跟我来!”1973年9月,眼见邓埠镇农具修造所摇摇欲坠、濒临倒闭,年仅20岁、身为车间主任的张果喜以这样简单质朴而富有锐气的话语,鼓动了21个同事。他跑回乡下把祖屋卖掉,用所得的1400元开办了余江工艺雕刻厂。

  “赚钱要滴水不漏,花钱要慷慨大方。”如果把它理解为是富了的张果喜“摆谱”,那就错了。在张果喜赚到第一个100万元时,他拿出了其中的22万元,为当地中学扩建校舍。自此,事业日益做大的张果喜,在社会公益事业上陆续投入了2000多万元。

  “要清楚自己能吃几碗饭!”这是张果喜经常感慨的话。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的张果喜经常告诫自己:富不骄,穷不馁。不忘本色的张果喜,既能和世界富豪觥筹交错,也能卷起袖子坐下来,和一干“穷朋友”喝自己配制的果喜秘酒。因为豪爽好交,张果喜的朋友很多,遍及各个层次、各行各业。

  “做企业要讲政治!”张果喜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经常说:我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受益者。在果喜集团,每星期的二、四、六晚上,是企业党员思想学习的“法定”时间。果喜集团没有公共关系部,执行该职能的是党办。在一个私营企业,这并不多见。

  乡土情结很重的张果喜,一直将自己的总部设在偏僻的余江。面对不理解的人,他反问:现在别人都争先恐后地往江西跑,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企业,干吗要离开?

  张果喜用通俗的话,讲通俗的道理,做出很多人想得到却很难做到的事情。

  1984年以来,张果喜获得全省及国家级荣誉200多项,并担任了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理事长。

  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善于取舍的智慧,让张果喜在商海中纵横捭阖。

  [1]  [2]  [3]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张果喜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