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经济周刊》2005 > 正文
 

世界锰都调查 利益分配失衡下探矿证炒到百万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09:16 中国经济周刊

  西部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由此带来的丰厚利润,正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焦点问题。中国西南一个偏僻的山区一隅,在幸运地成为“世界锰都”的同时,各种问题和矛盾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一旦利益分配机制失衡,不仅地方社会经济不能得到全面提升,还可能带来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激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星辰 夏一仁/重庆报道

  “锰都”调查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秀山),隶属于重庆市,位于渝、湘、黔三省市交汇处。这个偏僻、安静的中国西南一隅,近两年来因为其“世界第一锰都”的发现,而彻底改变了。

  “我和儿子现在比下井的矿工还要累,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开始数钱,现在一天的现金收入40多万,从早数到黑,”当地的一个锰矿老板私下向朋友透露。

  “这些锰矿爆发户前两年抽一盒60元的‘中华’,现在改抽120元一盒的‘大熊猫’了。锰矿为秀山带来了一批千万元乃至亿元富豪,”一位当地的官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与此同时,锰矿却成了当地百姓眼中的“锰祸”:

  “矿主野蛮开采,矿渣、污水直接倒入河流,现在,我们的宅基地断裂、水源枯竭,蔬菜、果树、粮食都变黑了,人的皮肤也变成了黑色,到亲戚家吃酒,都不好意思把手伸出来,怕人笑话”;

  “采矿的爆炸声、噪音太大,孩子放学后写作业,都要用纸团或棉絮塞住耳朵。晚上家里的鸡鸭被偷也听不见叫声。”

  ……

  接到当地村民投诉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随于二月底前往调查,在当地两名村民保护下,暗中采访半个多月之久,除证实村民投诉基本属实外,更有令人吃惊的发现:

  一个小小的秀山县,有证的采矿企业竟多达114家,目前仍有50户“先上车后买票”的无证开采企业在申请等待中,而一张探矿证在黑市上炒到了100多万元;面对锰矿带来的丰厚利益,当地某些政府官员凭借“干股”发着不义之财

  ……

  流血械斗

  秀山位于渝、湘、黔“中国锰业金三角”的最佳位置,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锰矿石和电解锰生产基地,人称“世界锰都”。其境内已探明的锰矿储量高达5000万吨,远景储量1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4。

  如果没有2005年春节后的这场村民与运矿石司机之间的流血械斗,隐藏在中国西南矿藏金三角的这一长达数年的掠夺性锰矿开采状况, 依然不会为世人所知。

  “我们是秀山县膏田乡余家沟的村民,我们这里地下有丰富的锰矿,但私开乱开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财富,反而带来了灾难。…春节后又发生了械斗,多名村民被打伤……”2005年2月27日,《中国经济周刊》收到了当地农民的联名投诉信。

  随后,《中国经济周刊》派出两名记者前往出事地点调查采访。

  调查证明,投诉信中所说的流血械斗发生于2005年2月18日,即春节过后的农历初十,械斗双方分别是兴鑫锰矿的矿石外运承包人与当地村民,村民想阻止对方开来的10多辆载重卡车运走堆放在矿上的价值1000多万元、重25000吨的矿石,械斗结果是前来阻止运矿的9个农家妇女被打伤。

  “这堆矿石是兴鑫锰矿去年挖掘的部分产品,当然有权运走,”兴鑫锰矿老板彭向清对《中国经济周刊》诉说。

  械斗过后,矛盾并没有解决,矿主彭向清心急如焚。他说,兴鑫锰矿4年来开采的25000吨锰矿石都堆在余家沟几条小溪汇集的河床边。去年三四月份春季发水时,锰矿石被冲走了3000多吨,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眼看今年春洪即将来临,一旦洪水涨起来,堆放在河床边的价值1000万元锰矿石可能全部被冲走。

  当地人称,这起导致多人受伤的械斗没什么了不起的,“从2003年下半年起,秀山就因为锰矿开采、运输等问题频繁发生械斗,当地老百姓早就习以为常了,”当地村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锰价猛涨惹的祸?

  “目前市场上每吨锰矿的利润在250-300元之间,这样的高额利润让锰矿周围所有的人内心都不能保持从前的平静和平衡,”秀山县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一位杨姓锰矿老板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始,锰矿石的价格不断飚升,每吨锰矿石的价格变化如下:2002年之前为150元,2002年维持在150-200元,2003年上涨到300元,2004年至今,已经上涨到450元。

  与此同时,近4年来锰矿的开采成本并没有大的变化。人工开采一吨锰矿石的成本是35元,将矿石运到井口的费用约为10元,再加上税收也不过60元。“即使加上管理成本和锰矿老板的公关成本,每吨锰矿的成本最高也不过110元左右,因此每吨锰矿石的利润高达300元左右。”一个有着6年矿龄的本地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

  锰价上涨带来的每吨300元的暴利,几乎是当地公开的商业秘密。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拥有采矿权的矿主为此不断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

  兴鑫锰矿的矿主彭向清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近年来由于锰矿价格猛涨,当地村民见矿主收入丰厚便眼红,于是以宅基地垮塌为借口要求提高补偿费。早在2003年5月,由膏田乡政府协调,彭向清与其矿周围的9户农民达成补偿协议,每年补偿9户农民1.5万元,其中包括当地农村的水土流失及房屋的影响。

  “但到了2004年12月上旬,当地农民要求将每年的补偿金从1.5元提高到96万。直到目前双方也没有一致意见,结果矿井不能正常生产,已经开采的锰矿也运不出去,”彭向清一肚子苦水。

  记者了解到,其它矿井周围的农民也纷纷与矿主理论,要求对锰矿收益进行重新分配,提高对农民的补偿标准。

  锰矿富了谁

  “在秀山的任何一个乡镇的任何一个烟摊,25元一包的香烟随处都有销售,”秀山居民陈先生对记者介绍说,“别看秀山县城外表不怎么样,但消费水平相当高,2004年冬天大白菜涨到了4元钱一斤。”

  据了解,正是锰矿的开发,秀山财富迅速增加,产生了一批千万元乃至亿万元的富豪。在秀山县城,记者不时看到奔驰、宝马等高级轿车从身边驶过。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锰矿老板私下向朋友笑称,他和儿子每天比下井的矿工还要累,一大早起来就开始数钱,从早数到黑,目前他们父子俩每天的现金收入是40多万。

  一位当地官员告诉记者,前两年那些锰矿爆发户一般抽每盒60元的“中华”,现在他们已经改抽120元一盒的“大熊猫”了。

  据了解,这些矿主并非都是本地人,很多是来自外地、包括周围省份的民间资本。

  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当地人并没有成为锰财的受益者。据悉,在锰矿从事地下开采作业的工人每天的工资一般是30元,具有一定开采技术或者与矿主有特殊关系的工人工资是50-80元。即锰矿工人月工资在900-3000元之间。但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扣除日常生活开支后剩余并不多。据统计,目前在秀山从事锰矿开采的工人至少有10万人。

  当地百姓在没有享受到锰财带来的财富的同时,却承担了矿山开采带来的灾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村民吴合安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他们村上的一位锰矿老板租赁经营一国有锰矿后,在没有经过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许可的情况下私自将原来的2个井口增加到6个,致使本村大多数农民的宅基地开裂、垮塌,水源枯竭,人畜饮水困难,部分农田无法耕种。在安全环保、生态平衡等诸方面给村民留下大量隐患。

  对于村民的指控,秀山县政府组织了国土、锰办、环保等相关部门,对该锰矿采矿对村民生产生活、安全影响进行了联合调查,结果表明村民反映情况属实。调查组还调查发现,该锰矿及其附近的另外两家锰矿均未构筑烂渣坝,矿渣直接倒入河沟,使河床抬高,造成部分村民的田土被掩埋,部分水田灌溉困难;锰矿还将其井下污水直接排入河沟,造成河流污染。

  除此之外,因秀山锰矿而带来的产业链污染也甚为严重。

  据了解,自2001年开始,秀山城郊的平建社区设立了“平凯工业园区”,先后有20多家锰粉厂落户此地。这些锰加工厂一般投资不超过10万元,工序简单、设备简陋,并紧邻民宅,离民房最近的仅一墙之隔。工厂昼夜生产,锰尘纷扬,噪音扰民。

  当地居民向《中国经济周刊》反映说,从锰粉加工厂建立以后,他们的蔬菜变黑了,果树变黑了,粮食变黑了,人的皮肤也变黑了。到亲戚家吃酒,都不好意思把手伸出来,怕人笑话;因为噪音太大,孩子放学后写作业,也要用纸团或棉絮塞住耳朵才行,家里鸡鸭晚上被偷也听不见叫声。

  应居民要求,2004年7月,秀山县环境监测站对这些锰加工企业进行了粉尘和噪声监测,结果显示:没有一家企业的任何一个项目合格。县环保局遂发文,要求“锰粉加工企业必须于10月底前完成粉尘治理,达标排放”,“逾期未治理的,停产整顿”,并要求企业必须使用布袋除尘器。

  “更可怕的是,很多锰矿工人得了重金属病,”有村民透露说。原来在去年8月份,秀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发现锰矿有工人患上了重金属病,据说该病如继续加重就会导致帕金森氏综合症或锰中毒性精神病。但到目前为止,秀山当地还没有相关的检测设备,如果需要检查,只能到外地或外借检查设备。据了解,秀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正着手进行一项锰区污染调查,已基本完成100个样本采集工作,主要调查锰加工区的农作物、家畜家禽和水。

  探矿证炒到了100万

  在当地调查中,记者发现从秀山县城到膏田乡余家沟的路两边,到处是已经挖过和正在挖的矿洞,原本秀丽的山村景色,变得千疮百孔。当地老百姓戏称,这是锰矿老板们在挖“防空洞”,以此寻找锰矿。

  记者来到秀山县安全生产委员会,据介绍,目前秀山县经过验收合格的锰矿开采企业只有28家。这28家企业应该不会采用“挖防空洞”方式探寻锰矿。那么是谁在挖“防空洞”?如何拿到采矿征?

  “其实没有采矿证也可以曲线获得开矿资格,那就是探矿证,这漫山遍野的防空洞十有八九就是这些探矿者的杰作。”当地一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按照中国的现行矿产资源相关法律,公民个人和民间资本经各级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许可,可以进行矿产资源的前期勘探。秀山县国土及矿业管理部门依据国家允许企业或者自然人进行矿产勘探这一法律条款,针对当地国家地质勘探投入资金不足,需要引入民间资本的现实,向个人和企业发放了部分探矿证,凭此证即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锰矿勘探。

  探矿证的具体申请程序大致为:企业或者自然人向县国土局提出申请,国土局接到申请后将没有业主的山向县政府“锰业办公室”报批。探矿证的价格按勘探面积计算,2004年是每平方公里5万元。

  但是,对于民间探矿权如何实施和约束,有关部门并未制订出明确的实施细则,没有对“探矿证”和“采矿证”的权限给予明确界定。

  很多矿老板正是凭借探矿证就进行锰矿开采,将探矿证等同于采矿证。探矿证成为开采锰矿的又一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随着锰矿石价格的不断上扬,探矿证价格也水涨船高,据说,去年一张原本10万元左右的探矿证在市场已经炒到100万元。探矿证也因此成为行政权力和民间资本共同追逐的对象。

  据了解,2003年该县共审批了7个探矿证,大多是企业申领的;到2004年,审批了25家探矿证,基本都是个人探矿;而截止2005年3月底,仅3个月时间内,该县又审批了55张探矿证,其中7家企业,其余皆为个人探矿。

  “先不论这些个人到底有无能力进行真正的锰矿勘探,实际上根据以前国家的地质勘探结果,哪里有锰矿早就清楚了。所谓勘探证,真正的目的是采矿,”当地人议论说。

  “任何人都可以去进行矿产勘探,这简直就是儿戏。大家拼命争取探矿证,是因为拿到了探矿证就意味着可以在有关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的默许下进行锰矿开采,就意味着巨额利润,这才是探矿证的真正价值;而某些政府官员就是靠变相租售国家资源进行权力寻租。”一个申请探矿证没有成功的秀山当地人揭短说。

  他还透露,目前秀山县城,有手续的采矿企业已经达到114家,其中有采矿权的27家,有探矿权的87家,另有50户无证开采企业正在等待申请探矿权。

  何谓“干股”

  一位私企老板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去年有人开价100万给他一个山头开矿,但条件是必须给当地的两个政府官员各4%的干股。“我不愿意和官员打交道,所以提出干脆一次性给他们各15万元,总计30万元。但对方拒绝这一交易条件,所以至今我的探矿证也没有拿到。”

  秀山县一张姓锰矿老板向记者透露,地方某些官员其实一直凭“干股”分红。“无论是锰矿开采还是加工,不可避免地要与相关的权力机构发生关系。如何让这些权力成为你企业发展的促进力量而不是阻碍力量,关键就是找到一个利益的共同点,那就是利益均沾,即给相关的权力部门的核心人物以干股以获取他们的保护。”他十分内行的解释说。

  据了解,目前干股的分配比例一般是利润的1%-5%。

  在秀山锰业“圈内”流传着两个因不懂或装不懂“干股”而悲剧收场的经典人物,一个东北老太太和一个台湾人,他们分别在秀山投资近500万元和上百万元后,“净身”退出。

  “他们能够在两年前就跑到秀山这样边远山区来投资锰矿,显然具备超人的市场预测和判断能力,但他们唯一不明白的就是在秀山从事锰矿有潜规则——干股,这是秀山多年来的历史。过去行情不好的时候,干股支出的数额并不大,但自2003年以来,干股已成为锰业经营者不得不割舍的一块肥肉。”某矿主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在矿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状下,民间资本对国有矿产的租赁经营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民间资本的掠夺性开采,又给某些政府监管者带来了新的权力寻租空间。

  当地一农民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实际上基层政府在搞“一女二嫁”,即先把一块土地、一片山分(严格讲属于“租”)给农民,一旦发现地下有丰富的锰矿资源后,他们又会发出一张采矿证,让其他人“拿着这片纸”来乡下赚大钱。“锰矿资源是国家的,劳动成果是农民的,为什么挣大钱的却是承包人?我想不明白。”

  正是在锰矿利益分配上的失衡,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矿主与农民的纷争。当地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西部的资源无疑非常丰富,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部丰富的资源由于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失衡并没有给西部经济带来迅速的发展和提升,相反这些丰富的资源加速了这些落后地区的矛盾激化。

  发锰财和猛发财

  秀山县与毗邻的湖南花垣县和贵州松桃县并称为中国锰矿的“金三角”。锰矿是秀山拥有的独特矿产资源,上世纪70年代地质勘探发现,秀山锰矿储量高达5000万吨。从上世纪80年代初秀山开始进行开矿,至上世纪90年代初该县已经形成25万吨的开采能力。但是2000年之前,秀山只是一个矿石提供商,当地只有一个年生产能力3000吨的小型电解锰厂,所有的锰矿石都被运到临近的湖南去加工,每年流失的税源在2000万以上。

  这就造成一个显失公平的事实:秀山毗邻的湖南部分市县利用秀山的资源发了财,而秀山县虽然守着丰富的资源,但是财政却并没有因为资源的开发而有所改善,一直都十分拮据。

  重庆直辖前的较长时期,秀山县由于受资金、电力的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也不明确,按照当地官员的说法,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发锰财,猛发财”的目标未能实现。从2000年开始,秀山开始着手建立以锰为支柱的秀山锰产业链条,并把锰作为该县第一产业支柱。

  秀山县锰办提供的资料显示,到2004年,秀山锰业招商引资总额达到5.2亿元。短短的4年时间内,秀山建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锰业基地,已经形成锰矿开采企业28户,年产锰矿石100万吨;锰初加工企业73家,年产锰粉、焙烧锰60万吨;硅锰合金企业8家,规模每年7万吨;另外,该县还有18家电解锰企业,年生产能力达18万吨。

  当地一位官员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该县没有发展锰矿时,世界上最大的锰生产基地在南非,年产电解锰4万吨,现在秀山县的电解锰产品的总生产能力和单厂生产规模已居世界首位。

  目前为止,秀山锰业税收已占到全县税收总额的76%,占财政收入的58%。

  毫无疑问锰矿和锰业给地方经济作出了骄人贡献;然而,在当地居民尤其是矿区农民看来,他们的生存状况并未发生骄人的变化。

  记者手记:惊心动魄秀山行

  2月28日,秀山天气格外好,多日不见的太阳也露出脸来。早上8点,记者在秀山县城准备乘出租车到溶溪镇膏田乡余家沟锰矿,谁知一听说要到矿山去,绝大多数司机都不愿意跑这趟“远门”。其实从秀山县城到目的地只有约60公里路程。经打听才得知,由于路况很差,只有越野车才能够上山,而且来回至少需要6个小时。

  无奈之下,记者只好祭出“高价”大旗,一直等到9点半,终于有一个姓王的小伙子表示愿意开车送记者上山。

  一行三人离开县城10公里后,司机的一句话把记者吓了一跳:“我没有驾驶证”。他说他压根就没到正规的驾校学过开车,也没有去考过驾驶执照,但是他已经开车8年了,在开越野车拉送客人之前,就在秀山为锰矿矿主向山下运输矿石。

  他说对此不必奇怪,不仅他没有驾驶证,在矿山运矿的驾驶员80%以上都没有驾驶证,而且这些运矿的车至少70%是没有牌照的黑车。

  显然,即使我们再回到县城也未必能够找到愿意到矿山去的正规司机。既然出来了,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只是心里悬掉掉的。

  从县城到溶溪镇,记者看到马路边每隔六七公里就有一个锰矿加工作坊,很多厂房面积看上去不足100平方米,黑烟直冒。而我们行走的矿山马路更是烂得有时连越野车都难以行进,马路边的农民一看见车就马上躲得老远,因为马路上的泥浆会溅他们满身。

  从膏田乡政府向余家沟刚走了不到100米,一辆运送矿石的空车翻到了坡下,幸好没有人员伤亡。我们的司机小王说,这是常事,真正危险的是在拉矿的高峰期,到矿山拉矿的车排成长龙,一般有100余辆。由于去矿山的道路狭窄,都是单排道,中途错车非常困难,只要一辆车坏了,100多辆车就全摆在山上,有时候几天都下不了山。

  幸运的是,记者上山时一切还算顺利。但是采访结束后,第二天一早下山时,从溶溪镇到县城的路上,有一辆空车坏了,停在路上;而另一辆装满矿石的车经过此地错车时,又深陷泥泞无力自拔,整条道路被堵死。无奈,记者只好下车、再换车,直到天黑才回到县城。

  这个造就了无数千万元、亿元暴发户的世界锰矿之都,锰矿石猛涨带来的暴利,何时才能用于修建道路这些最基本的为民造福工程上来?

  资料链接

  锰是重要的炼钢原料,锰产量的90%-95%用于钢铁工业,其用途主要是作为炼铁和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以及用来制造合金。另外,化工、轻工、建材等领域也有需求。

  我国锰矿资源较大,目前已探明的锰矿区有200多处,保有储量达5.6亿吨。但锰矿品位较低(富锰矿仅占6%),平均品位仅21%,并且杂质高、加工性能差,可用锰矿资源只占保有资源总量的40%左右。

  由于锰矿的生产集中度差,技术水平较弱,去年全国成品锰矿产量仅在500万吨左右。由于受锰矿资源限制,今后我国锰矿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

  我国锰矿石原矿产量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湖南和广西最多,其次是辽宁、广东、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安徽、福建、陕西、甘肃等。但由于锰的生产和加工产生高能耗、高污染,所以我国的锰矿开发在很多省份都还没有真正启动。

  近年来,受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拉动,我国对锰的需求量快速增长,锰矿进口量和价格猛增,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锰矿进口国。 权威机构预计,今年我国新增钢产量将在4000万~4500万吨,需要锰系合金增量在50万吨,相应需要锰矿石增量在120万吨以上,而国内锰矿石增产能力有限,因此仍须大量依靠进口。预计今年我国锰矿石进口需求将达到370万吨,而目前全球每年锰矿石的出口量仅在700多万吨。

  我国锰矿需求的强劲增长对全球锰矿石市场产生了相当大的压力。去年底进口澳大利亚锰矿石报价已达1200元/吨,而国内锰矿石价格也比前年同期上涨一倍以上,可以预见,今后国内外锰矿市场都将进入持续紧张的状态。目前我国进口锰矿已占国内锰矿石消费量的1/3以上,而且这趋势今后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2007年我国进口锰矿将占到国内锰矿石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锰都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